社会工作行政(第三版)

社会工作行政(第三版)
作者: 时立荣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50
折扣购买: 社会工作行政(第三版)
ISBN: 9787300329505

作者简介

时立荣,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社会工作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会工作。主讲“社会工作行政”课程,开设首个高校“社会工作行政实验课堂”,教学研究成果《文科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发、设计与教学实践:基于“社会工作行政”翻转课堂实践》获得201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课堂实验教学研究成果《社会工作行政实验教程》已于2019年出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社会服务机构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非营利组织的共同点“其实并不在于这些机构都是‘非营利性’的,而在于它们所做的工作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企业提供的不外乎商品或服务,政府则进行调控。一旦顾客购买了某一企业的商品,付了费用并对其感到满意,该企业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只要政府的政策卓有成效,政府就算履行了自己的职能。而非营利组织既不提供商品,也不实施调控,其‘产品’既不是一双鞋,也不是一项卓有成效的法规,而是‘经过改变的人类’。非营利组织是人类改造的机构,其‘产品’可以是一个康复了的病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孩子、一个年轻人成长为一个自尊自重的成年人,也可以是一个被完全改变的人生……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好市民、一个守望相助的好邻居”。这个定位是我们认识社会服务机构的指路明灯。

第一节 社会服务机构的基本概念

社会服务机构的出现是工业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福利保障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社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演变的结果。为满足外化了的福利服务需求,社会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它是实现福利保障、落实社会政策和动员社会资源的组织载体。

一、社会服务机构的含义和性质

社会服务机构通常是以社会使命为导向的人类改造机构,宗旨是助人自助、增进人类福祉。它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社会成员,包括儿童、青少年、老人、特殊需要人士、妇女、家庭、社区、团体等。当服务对象在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社会支持时,社会服务机构便提供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福利服务,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

上述定义给我们指出了社会服务机构的性质:第一,通常是非营利性的组织。作为提供公益性产品的组织,它不以利润分红为目标,而以福祉提供为目标。它的所有投资和运营收入都不能作为利润进行私人分配。第二,具有福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是一个福利传递系统,它把来自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对福利的支持,包括政策和资源通过针对服务对象的服务行动直接落实。第三,具有实体性。社会服务机构直接从事经营服务,有固定的场所、投资、规模和明确的服务对象,经营活动日常化、稳定化、规定化,组织结构紧密,必须以实体性的组织形式才能完成工作任务。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和特征

社会服务机构的含义和性质决定了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和特征。

(一)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

社会服务机构在如下四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福利服务功能

该功能主要包括:对已经发生的社会问题的治疗功能、对未发生的社会问题的预防功能和提高社会成员幸福感的发展功能。通过发挥这三种功能,社会服务机构从微观的个人、中观的社区和宏观的社会政策三方面提升社会成员的福利和全社会的福利素质。

2经济调剂功能

该功能体现的是经济功能,包括通过社会服务机构进行第三次分配,调节并缩小贫富差距,增进就业,通过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保障经济的平稳发展。

3政治维护功能

社会服务机构的优点在于它们熟悉基层情况,能够准确、快速地接触到社会问题、反映问题,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及时化解矛盾,能够在一线预防、控制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从而推动政府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所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和进行社会控制是其政治功能。

4文化价值倡导功能

所有的社会服务机构都秉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宣传公益价值观,倡导社会责任,践行慈善和公共服务活动,传播“助人自助”理念,落实福利政策。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特征

(1)从目标宗旨来看,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是福利服务,通常是以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出现的。必须指出的是,各种机构之间的公益程度是深浅不同的,最大的差异莫过于有营利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存在。

(2)从组织任务上看,社会服务机构面对的主要矛盾是人与人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问题。因此,人们经常说“社会服务机构的素材是人”或“社会服务机构的原材料是人,产品也是人”,生产的“产品”是人所享受到的福利消费。

(3)社会服务机构资金不完全依赖服务对象。政府、公民个人、各种团体和企业都可以作为捐赠或投资主体,因此,社会服务机构常常作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第三方的角色出现,对公众负责。

(4)社会服务机构强调服务的专业性。一方面,尽管对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技术较难进行标准化的确定,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还是通过对普遍经验的程序化,提炼和增强了其专业内涵,如个案工作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服务机构聘用专业人员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服务,以建立和维护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专业关系,如督导的专业管理。

(5)社会服务效果不易量化测量。机构的服务肯定会产生社会效果,但由于社会服务机构具有目标本身的模糊性、不同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性和社会交换过程的延时性,因此对社会服务机构的最终社会效果不易清晰地测评出来。这也是学界还不能解决的一个考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