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货币史/外国货币史译丛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货币的起源 钱币的故事总与人类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若想追 溯其历史,必须回顾遥远的过去。当时人类的活动还 只局限于自身活动或家庭活动,需求也有限。大自然 和地球能够满足人类对于住所、食物及遮蔽物的需求 ,也就没有必要去努力获取其他生活所需。随着时间 的推移,家庭逐渐聚集成有各自生活方式的部落或联 盟。地区间部落或联盟的联系日益密切,人类生活开 始成形。那时,每个部落或联盟的人们垄断了自己地 区内的产品。随着部落或联盟间联系的增多,人们开 始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并对获取这些产品产生了兴 趣。于是这一阶段出现了物物交换行为:一个人可以 拿自己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进行交换,就像现在印度 学校里的孩子用弹珠换取邮票一样。 当人们定居的地方和社区规模越来越大,不同产 品间的交换成为日常所需,贸易形式的物物交换开始 出现,逐步形成了物物交换制。但是人们很快意识到 了物物交换制的缺点,不久便形成了将一种新型交易 方式:一种常见商品被固定为所有交易的媒介。随着 时间的流逝,某些商品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更受 欢迎,因此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这些商品承担交换 媒介的功能,并成为计算其他物品价值的标准。单位 价值的概念得以出现,钱币制度的形成也因此迈出了 第一步。 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人,其疆域南至古吉 拉特邦,西至旁遮普和德里地区,可能早在公元前 3000年就已将农产品作为交换媒介了。考古学家认为 ,在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城市中发现的巨大粮仓, 由国家贡纳体系补给,在国有经济中履行类似现代银 行或国库的职能。 过着田园生活的吠陀人用牛作为交易媒介。《梨 俱吠陀》中有一段提到,待售的因陀罗神的图像,价 格为十头牛。另一段则提到,有一位圣人,有人出价 一百头牛、一千头牛,甚至一万头牛,他都拒绝出售 他的因陀罗图像。另有一段提到,为了得到牛,巴拉 特军队发动了战争。还有一次,因陀罗派遣信使去找 回他失窃的宝物,而这个宝物只是一头牛。至于吠陀 雅利安人,他们对苏摩草的需求量极大,通常用牛来 交换。类似地,《埃特拉亚梵书》中也常用牛的数量 来估算财富的多寡。书中提及,当舒纳赫塞巴被卖给 哈里什旃陀罗做祭品时,他的父亲得到了一笔价值约 为一百头牛的补偿。当没人愿意将男孩钉在祭品柱上 时,男孩的父亲竟为了一百头牛的报酬,主动提出完 成这份可恶的工作。当然还有很多例子,譬如后期的 印度吠陀文献中曾提及,给牧师的报酬都是用牛支付 的。 据波你尼的《波你尼经》记载,后吠陀时期,牛 仍是一种交换媒介。我们曾提过的购买手段笱帕什刹 ,字面意思是牛尾巴,是买卖牛时使用的术语。这或 许源于当时流行在交易时牵着牛尾巴。这种做法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