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隙文三街188号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房子很厚实,属于冬暖夏凉的那种,配上隐约泛 着木纹的桌椅,真是读书写字的好地方。监考老师们 ,就是后来教我们的老师,到**,还记着他们如何 轻声细语地告诉我们填好自己的名字,还有他们那关 切的神态。其实,那是我们人生中一场很重要的考试 ,而监考老师带着欣赏而热切的目光,让我觉得,我 们是一群老师们等了很久的孩子。 考试中,有一个测试概率比较苹果大小的题,其 实没有标准答案,只是用来测试一个人的分析能力。 考完试,在回去的一路上,我们都在讨论可能的答案 。那一封,我就很想进这所叫“学*”的学校读书, 很想见到那些很“老师’的老师们,很想知道那道题 的*终答案。三十年过去了,不曾忘掉那道题,*不 曾忘了后来教我们的老师们。 学*的老师温文厚重,用**的文化传承,启迪 着我们懵懂的智慧。从ABC到多来米,从摩尔定律到 动量守恒,从“海客谈瀛洲”到“秦时明月汉时关” ,点点滴滴,现在回想起来,老师的语调、手势、音 容笑貌,和那些读过的书深深地连在一起了。文真真 老师的眯眯微笑,邱志权老师的挺背耸肩,寿纪媛老 师的“敲栗子”,贺元泰老师的一往直前,叶绍昆老 师的中式棉袄……一切,都带着书香味,清晰地印在 脑海里。 学*的老师认真执着,对自己所教的科目热情有 加。记得那时生物还是新兴学科,大家并不是很看重 ,但教课的鲁老师每次上课铃还未响,就开始在黑板 上画生物图,全然不顾身后女生们高声讨论其他课习 题的答案,男生们嬉笑地互相扔纸团。鲁老师会一直 到画好才转过身,往往这时,教室一下子就安静了。 鲁老师的画里,有充满张力的细胞泡,有用粉笔密密 点上的细胞质,有蕴藏着密码的细胞核,还有细胞分 裂的生动过程。那充满活力的神经元和神经末梢,像 一幅幅寻宝图,召唤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本源。如今生 命科学*新月异,硕果累累,*觉当年老师的用心良 苦,用他独特的方式启迪我们。 讲到慈爱,无论如何也要记上周兰娟老师。很长 时间,我都不知道周老师的一双儿女其实也在学*, 只觉得老师把自己当女儿看待。那时有个化学兴趣小 组,周老师领着我们像读大学一样做研究,不仅要做 实验,还要整理成文,经常做到天黑才回家。周老师 每次都陪我们踏着街灯回家,就这样*复一*,带我 们而不是她的女儿,走过校园的春夏秋冬。 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把自己的梦想托付给我 们。我的启蒙老师,该是初中的物理老师。他话不多 ,感觉让人不容易亲近,每次教课,不多也不少,上 课铃响踏入教室,下课铃响就合上书本。**让人记 忆深刻的是他布置的作业:总是有浅有深,常有一两 题要自己去想一想,挑战下大家的能力,而只有当他 给出一些解题小窍门时,才会看到他不经意流露出的 得意笑容。 可有**,讲到电压电流,书中只有短短一行字 提到了电池,他和往常很不一样,突然结结巴巴,脸 涨得通红地讲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从电池如何 被发明,讲到当时电池的局限性,但始终让人感觉没 讲出他真正要说的。直到下课铃响,他没像往*一样 合上课本,像是终于下了决心,很坚定地对我们说: “将来能发明新电池,突破现有电池的寿命或容量局 限性的人,一定会拿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话对我好有**力,我望着墙上挂着的科学家 画像,有点怀疑老师的话。但既然他说得诺贝尔奖好 像触手可及,那就没有理由不选择学习物理。多年以 后回想,老师肯定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那是他未实 现的梦想。他用这样的方式将它托付给他的学生们了 。确实,因为想要验证自己和诺贝尔奖之间的距离, 考大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专业。这些年来电 池技术不断创新,从手表、计算机用的锂电池,到一 代代手机电池,再到**很热门的电动车电池,电池 造就的社会价值,远远超过了诺贝尔奖的意义。而我 也因为老师的一句话,有幸跟随物理学上解宇宙大爆 炸,下析微波粒子裂变,充分领略了其间的旖旎风光 和神奇魅力。正巧有位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夫人 是大学校友,于是大家笑言,当年雄心勃勃的触手可 及,似乎还真不遥远。 三十年春华秋实,沧桑轮回,当年学校歌咏比赛 时所唱的那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又红遍大江南北 ,而我们,又回到同学们的身旁。虽然大家身处天南 海北,但不仅没有疏远,反而彼此心*近了。就像这 次为纪念册催稿,恍如真的回到中学时代,陆陆就坐 在我的后面,常常敲敲我的凳子说“喂,拿过来看看 ”,语气总是不容置疑。我也依然像当年一样,觉得 没有写出自己的心情。当年总是怂恿他去邻座王晓* 和后座吴剑平那里找一点精彩,然后让我借用一两句 ;这次,就拜托他删删减减,像衣服一样,妙手成就 华章。 因为要写点什么,一个人在温哥华的秋夜里,回 想在学*的当年。记得*快乐的时刻,应该是那些有 太阳的*子。下课了。(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