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基因:德国

历史的基因:德国
作者: [日]池上俊一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历史的基因:德国
ISBN: 9787218151410

作者简介

池上俊一,1956年生,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部门教授。日本历史学家,专攻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历史,擅长把历史以轻松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读者。著有《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运动》《罗马式世界论》,以及《法国甜点里的法国史》《意大利面里的意大利史》等作品。

内容简介

首先让我们来概览一下 德国(为了方便介绍,下面 的部分内容也包括了奥地利 与瑞士在内的德语圈国家) 的地势与风土,因为这是与 “自然”产生密切联系的基础 。 无论从地质条件还是气 候条件来看,德国都是一块 森林资源丰富的土地。与相 邻的法国不同,德国的地貌 并不以草原为主。郁郁葱葱 的广袤森林,相伴而生的植 物群,水量丰沛的大河大川 ,南部和中部的山岳地带, 以及沉睡其中的丰富矿物资 源,决定了德国农村与城市 的生活方式,推动了后来的 产业发展,也造就了德国人 难以改变的思考模式。 1990年两德统一后,现 代德国在东西方向上获得了 扩展,但仍是一个南北延伸 的国家。不过它并不像日本 或意大利那般细长,而是方 一些,版图有凹有凸、稍显 纵长。正因如此,在介绍德 国的风土气候时,“南北之 别”是很重要的。德国的总 面积实际上比日本(37.8万 平方千米)还小,仅有35.7 万平方千米,人口也略少于 日本,约有8100万。就欧 洲大陆而言,德国的人口仅 次于俄罗斯,比意大利、英 国、法国等国的人口都要多 。德国北临北海与波罗的海 ,南面有阿尔卑斯山脉作为 隔断。 在约2万年前的人类历史 最初期,德国的北部地区曾 覆盖着坚固的冰川,日照不 多,到处都是宛若风干山丘 的砂地、黏质土壤,气候寒 冷的荒野与湿地一望无垠。 土地整体自然很贫瘠。但是 ,从北海沿岸沼泽地带延伸 到干燥砂地为止的这片土地 却很肥沃,中部区域更是形 成了肥沃的农村地带,且因 地势低洼,湖泊星罗棋布。 中部地区则是丘陵地带 ,以石灰岩与红砂岩为主。 东侧有海拔1000米级的山 岳,可以说这片山岳和丘陵 大致区分了德国的南北。西 侧是一些山地与山脉,中央 则耸立着哈茨山。东侧从伦 山到厄尔士山也连绵着多座 山脉。中部莱茵河谷与黑森 洼地则是天然形成的南北交 通要道。 最后是南部地区。这里 以延伸至西端的黑森林为首 ,分布着广袤的森林,海拔 约1500米,以砂岩与石灰 岩为主。最南端是德国境内 的阿尔卑斯山麓地带,那里 有数个大湖泊,如施瓦本一 巴伐利亚高原的博登湖,其 间丘陵散落,形成鲜明对比 。构成当地主要景致的是湿 地与广大的堆积平原,丘陵 和缓,土壤肥沃。此外,以 慕尼黑为中心城市的巴伐利 亚州拥有德国阿尔卑斯山的 一部分——巴伐利亚阿尔卑 斯山,有着3000米的高山 。这里的岩石以片麻岩、花 岗岩为主。 德国境内河网纵横,除 了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 之外,还有美因河、威悉河 、奥得河、施普雷河、鲁尔 河、萨勒河、摩泽尔河等。 这些河流为农工商业等的发 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同 时也培养了德国人的审美意 识与自然之爱。 如上所述,德国拥有众 多广袤的森林,高低山脉错 落起伏,其间平原连绵,数 条大河循隙而过,使得各地 都能欣赏到姿态万千的秀美 景观。 那么德国的气候如何呢 ?总体偏凉,不能说很温暖 ,冬季十分寒冷。德国位于 大西洋的海洋性气候与东部 欧亚大陆的大陆性气候之间 ,属于所谓的西风带。无论 哪个城市,夏天的最高气温 平均都在20~24"C上下。全 年有雨,无明显的雨季和旱 季。而高山地带的气候当然 更为恶劣。 威廉·海因里希·里尔 (Wilhelm Heinrich Riehi, 1823-1897年)是德国民俗学 始祖之一,同时还是一名记 者。他曾把德国的地势、河 流体系、气候、植被种类分 成三大块,并将人们的习俗 、农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 、信仰形态等与地理环境相 结合,以自然史般的笔致描 述了形形色色的德国人。 我虽不认为气候风土会 有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却也 认同在文化、社会,乃至历 史根基方面,地理环境都有 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德国人 有其独特的与自然的相处之 道,这一方面受到历史的制 约,另一方面却也是创造历 史的根基。P7-9 ★严肃又活泼,日本老牌出版社岩波书店旗下岩波新书全新引进 ★专业且好读,东京大学历史教授池上俊一长期埋首西欧历史研究,写给大众读者的简明通史 ★耳目一新,从一个小小的切口解读德国两千余年的历史 ★一本在手,读懂沉郁省思,漂泊无定的德意志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