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6.40
折扣购买: 茶与美
ISBN: 9787522525396
柳宗悦,日本著名民艺理论家、美学家。就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科部哲学科时,开始察觉生活中民艺品的实用美学,提倡“用之美”,并开始收集、研究日本及朝鲜的民艺。1936年设立日本民艺馆,向大众倡导民艺之美不遗余力,活跃时期被称之为“民艺运动”。 被誉为“民艺之父”,不论在保留日本传统工艺美学及培养大众对于民艺用品的美感皆有所贡献,更对其后的创作者影响深远,包括柳宗悦的儿子、日本工业设计巨匠柳宗理。 译者简介: 李启彰,中国茶文化连锁店“岩陶茶空间”发起人,器物艺评家,资深茶人。《茶日子》《茶器之美》《觉知鉴赏》作者。理科背景出身,专研茶叶安全、茶叶与中医经络相关的养生议题;并深度探究中华与日本之生活美器。擅长于同时以理性与感性分析茶与陶的内涵与美感。以分享“安全饮茶” 与”茶陶之美”为其后半生的志业。 李文茹,名古屋大学博士(文艺),现为淡江大学日语文学系副教授。研究专长为日本近现代文学。
看见“喜左卫门井户”茶碗 一 “喜左卫门井户”被称作天下第一的茶碗。 茶宴的茶碗分为三种。从中国输入的,从朝鲜传来的,以及在日本制作的。其中最美的是朝鲜的茶碗。茶人们常说“茶碗是属高丽”。 朝鲜的器物中又有许多的种类,“井户”“云鹤” “熊川”“吴器”“鱼屋”“金海”等等。这类的名字非常的多,但当中最为意味深长的就属“井户”了。“井户”也有许多种类,有“大井户”“古井户”“青井户”,也有“井户胁”。茶人的解析总是那么详细,然而其中最精彩的还是大名物“大井户”。 这个大名物“井户”至今已登录的总共有26个。但是其中大名物中的大名物,就是“喜左卫门井户”了。确实可称之为“井户”之王,比这个更优秀的茶碗是不存在的。名器虽然繁多,但是“喜左卫门井户”当属天下第一的器物。茶碗的极致由这一个已经道尽。茶之美的绝顶在此展现,“和敬清寂”的茶境蕴含于此。这样的美的泉源,是茶道源远流长的源头。 二 “井户”这一词是出自何处呢?众说纷纭而没有定论。我认为恐怕是因为朝鲜的地名的读音而赋予这样的汉字来表示。 “喜左卫门”不用说也知道是人名。姓竹田,大阪的居民,是他所持有的物品,因此称之为“喜左卫门井户”。 名物的户籍很清楚。在庆长年间(1596—1615)这个茶碗被献给本多能登守忠义,因此也称为“本多井户”。到了宽永十一年(1635),本多在被任命移至大和国郡山时,赐给了泉州堺的雅士中村宗雪。宽延4年(1751)时辗转被塘氏家茂所持有,然后在安永年间,最终落入了对于茶碗搜藏有焦虑症的云州不昧公 手中。当时支付的金子是550两,而立刻列入“大名物”之列。在文化8年(1811)时给予子嗣月潭的遗训里写着“天下之名物,当永远珍惜”。由于是不昧公热爱的物品,其所到之处该茶碗都与他形影不离。 三 然而关于这个茶碗流传着不幸的传说。据说持有者会染上皮肤病。曾经持有这只茶碗的一位雅士,沦落到成为往返京都与岛原间游客的马夫,即便如此,这只茶碗他从来不会离手,最后不幸地染上皮肤病而病逝。持有这只茶碗会遭到诅咒的传说从此传了开来。事实上不昧公自己也是,自入手这只茶碗以后两度因皮肤长东西而苦恼不已。由于惧怕报应而希望能够脱手的夫人,虽然劝谏却受到不昧公对茶碗的热爱而阻挠作罢。不昧公死后子嗣月潭也染上皮肤病,于是最后将茶碗赠予媲美菩提寺的京都紫野大德寺孤篷庵。这一天是文政元年(1818)6月13日。传说曾放置那只茶碗的轿子,至今还架设在孤篷庵的门口。进入明治维新前,如果没有松平家的许可,谁都不能拜见这只茶碗。这真的是应该秘藏之物。不昧公去世了100年,人虽已逝茶碗却仍然完好如初。 四 昭和六年(1931)3月8日,由于与滨谷由太郎的交情,得到孤篷庵现任住持小堀月洲师父的欣然允诺,得以见到这只茶碗。同行者为河井宽次郎 。当亲手捧着并凝视这只茶碗时真是无限感慨。想知道天下第一的茶碗,大名物“喜左卫门井户”到底是怎样的器物,一直是我的夙愿。因为能够一睹其丰采,就等于看到了“茶”,又兼具能认识茶人之眼,进而成为对自己的眼力进行反省的机缘。总之,当中有着美,与美的鉴赏,美的爱慕,美的哲学,与美的生活等的缩影(如此一来恐怕这样一件器物的美,包含了人们所付出的最高的经济代价)。如今茶碗被放置在内有五层的箱子里,再以棉质的温暖紫衣包裹。禅师极其小心翼翼地从箱里取出,放置在我们面前。我终于目睹了这个闻名天下的大名物。 五 “好一个茶碗,但又是何等平凡至极啊!”我立即从心里叫了出来。平凡是“本当如此”的意思。“世上简单的茶碗”,除此之外别无说法。不论在何处找寻,恐怕都找不到比这个更平易的器物。那平平坦坦的姿态,没有任何一点装饰,也没有任何一点企图。只是寻常不过的东西,普通的物品而已。 这是朝鲜的饭茶碗 ,贫穷的人所使用的司空见惯的茶碗,完全是个粗鄙的物件,典型的杂器,最低价的东西,作者极度卑微地制作,没有一处突显个性。使用者也不做作地使用,不是为了自夸而买的东西。谁都可以做的东西,谁都能够做出来的东西,谁都买得起的东西,在地方上哪里都可以买得到的东西,何时都买得到的东西,是这个茶碗原本就具有的性质。 这是个平凡至极的东西,所用的土是屋后的山里挖掘出来的,釉是从火炉取来的灰,辘轳的中心点会摇晃。外形是不需雕塑的,数量是可以大量制作的,制作是迅速的,切削是粗糙的,制作的手是肮脏的,釉因为溢出而流淌到高台。工作室是晦暗的,工人是文盲,窑是破旧的,烧窑方式是粗糙的,且粘附许多灰渣。然而没有人会去拘泥这些,也不需要。因为是廉价的东西,谁也不会有所期许,让人会想去劝说以此工作为生计的人最好放弃它。做陶瓷器工作的人一定地位卑贱,所做的几乎全是日常消费的东西,是厨房用品。使用者是普通的百姓,用来盛装的米不是白米,用完后也不会好好地洗涤。这是去朝鲜的乡下旅行,谁都可以遇到的景象。没有比这更普通的物品。没错,这就是天下的名器“大名物”的真面目。 六 但这样就好,因为是这样才好,光这样就够了。在读者面前,我想换个说法。平坦而无波澜的东西,没有企图的东西,没有邪气的东西,朴素的东西,自然的东西,无心的东西,不奢华的东西,不夸张的东西,构成这些美的要素是什么呢? 谦虚、朴素、没有装饰,也因此能受到人们的敬爱。 此外,胜过所有一切的在于健康。配合用途、为了劳动所制造出来的,也是作为平常使用的贩卖品。使用者在病弱时并不适用,健壮的体态是必须的。这当中所见到的健康,是因使用而得来的恩赐。因为平凡而实用,是对作品的健全之美的保证。 “这里没有罹患病症的机缘。”这样说才是正确的。因为这是贫穷的人每日所使用的饭茶碗。不会用心地去一个个做,所以技巧的病症无机可乘。那并非对美反复讨论后制作的器皿,所以还未曾罹患意识的病毒。那并非嵌入铭之类的器皿,所以还没有机会沾染自私的罪症。那并非产自于香甜梦境的器皿,所以不会在梦醒时分陷入感伤的幻境里。那并非出自神经兴奋之手的器皿,所以没有倾向于变态的因素。那是来自单纯目的的东西,所以与华美的世界距离遥远。为什么这个平易的茶碗如此地美呢?实际上那是从平易之中孕生的必然结果。 喜好非凡的人们,并不承认由“平易”孕生的美,说那不过是消极地生成的美。他们认为必须要积极地去创作美,这才是我们该扮演的角色。然而事实结果是不可思议的。不论从人为的角度怎样制作成的茶碗,不是都无法超越这个“井户”吗?而且所有的美的茶碗都是顺从于自然的器物。比起作为,自然能产生更惊人的结果。精明的人类智慧在自然的睿智前,看起来仍然是愚钝的。从“平易”的世界里为何能孕生出美来?那毕竟是因为蕴含“自然”的缘故。 自然的东西是健康的。美虽有千百种,但胜过健康的美是不存在的。因为健康是一种常态,一种最自然的姿态。人们在这样的场合,以“无事”“无难”“平安”或“息灾”来表达。禅语也说“至道无难”。只有无难的状态才值得赞赏,因为那里波澜不起,静稳的美才是最终的美。《临济录》说:“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 为何“喜左卫门井户”美呢?是因为“无事”,因为“莫造作”。更因为是孤篷庵,才适合这个“井户”茶碗。这是常常抛向观赏者的公案。 1.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美学代表作,从“用之美”到“无为之美”,了解柳宗悦如何引领人们的生活美学从实用,晋升到最高的精神层次无为; 2. 120多幅珍贵的器物插图,图文并茂,诠释柳宗悦贯穿全书的两点审美精髓“直观”与“无心”, 教你真正看懂陶器、瓷器、绘画,做一个真正懂美,而不只是懂美学知识的人; 3.译者精心撰写11篇导读,以当代茶人的眼光挖掘美学大师“茶”与“美”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