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巴金专集)/成长必读名家美卷书系

鸟的天堂(巴金专集)/成长必读名家美卷书系
作者: 巴金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鸟的天堂(巴金专集)/成长必读名家美卷书系
ISBN: 9787545514186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受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民主、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大多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道德的罪恶,歌颂反抗和光明,艺术风格明朗、炽热、流畅。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随想录》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内容简介

“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 踏上了轮船的甲板以后,我便和中国的土地暂别 了,心里自然装满了悲哀和离愁。开船的时候我站在 甲板上,望着船慢慢地往后退离开了岸,一直到我看 不见岸上高大的建筑物和黄浦江中的外国兵舰,我才 掉过头来。我的眼里装满了热泪,我低声说了一句: “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 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这二十二年来你养育 了我。我无日不在你的怀抱中,我无日不受你的扶持 。我的衣食取给于你。我的苦乐也是你的赐与。我的 亲人生长在这里,我的朋友也散布在这里。在幼年时 代你曾使我享受种种的幸福;可是在我有了知识以后 你又成了我的痛苦的源泉了。 在这里我看见了种种人间的悲剧,在这里我认识 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这里我身受了各种的痛苦。我 挣扎,我苦斗,我几次濒于灭亡,我带了遍体的鳞伤 。我用了眼泪和叹息埋葬了我的一些亲人,他们是被 旧礼教杀了的。 这里有美丽的山水,肥沃的田畴,同时又有黑暗 的监狱和刑场。在这里坏人得志、好人受苦,正义受 到摧残。在这里人们为了争取自由,不得不从事残酷 的斗争。在这里人们在吃他的同类的人。—那许多的 惨酷的景象,那许多的悲痛的回忆! 哟,雄伟的黄河,神秘的扬子江哟,你们的伟大 的历史在哪里去了?这样的国土!这样的人民!我的 心怎么能够离开你们! 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我又不得不 爱你。 读·感·悟 1927年,年仅22岁的巴金带着对时局的失望和对 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法国留学的旅程。当轮船缓缓 驶离黄浦江岸,当祖国的乡土渐渐淡出视线,巴金心 中那炽热的眷恋终于喷涌而出,挥就而成了这篇《“ 再见罢,我不幸的乡土哟!”》。 在这篇五百余字的散文中,巴金以诗一般的语言 细数了他与这片乡土之间的情感牵绊:这片乡土养育 了他与他的亲朋好友,曾经是他幸福的源泉;这片乡 土让他体会了种种人间悲剧,给他留下了无尽的痛苦 回忆。正是这幸福与痛苦并存的情感,造就了巴金对 乡土的爱恨交织,因为爱得深沉,才会恨得彻骨。这 份对于黑暗与压迫的痛恨,不仅源自巴金对国民迂腐 、政府软弱的失望,更体现了他对伟大的国土、伟大 的人民终将战胜黑暗、走出苦难的坚定信心。 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 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 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 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 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 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 ,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 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 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 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 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 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 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 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 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 ,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 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 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 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 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 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读·感·悟 1927年,作者在赴法留学的旅途中写下了该文。 文中,作者分别讲述了三次观看繁星的经历,每次观 星都因为年龄、阅历、心境的不同,以及时间、地点 、气氛的变化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感受和意境。第一次 是在自家的庭院里,温暖、宁静的氛围让“我”仿佛 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中;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地中,当 时的作者刚刚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来到了外面的 世界,接触到了各种新事物、新知识,所以觉得星星 好像朋友一般亲近,“光明无处不在”;第三次是在 出国途中的海面上,内心既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又腾升起一股淡淡的乡愁,所以不由得想起了童年 。三次观星,作者无不融情于景,在质朴、平实的叙 述中,将或温馨或兴奋、或高兴或哀伤的心境娓娓道 来,让人不由得沉醉其中,余味无穷。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