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折磨你的人(精)

感谢折磨你的人(精)
作者: 孙溪岩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16
折扣购买: 感谢折磨你的人(精)
ISBN: 978751133561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沙漠里也能找到星星 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 匿却不可以贫乏,可以浑然却不可以清淡。 真的,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像信念那样影响我 们的生活。人生到底是喜剧收场还是悲剧落 幕,是成功辉煌还是黯然神伤,全在于你保持着什么 样的信念。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就好比少了 马达的渡轮,注定要在汪洋中沉没。信念是决定我们 潜能发挥程度的关键,有信念在人生之路上 为你牵引,无论你身处多么折磨人的环境,你都能克 服,最终走出不利局面,迈向成功的道路。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 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人留在基 地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很热,她没有人可聊天,周 围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 英语。她太难过了,于是写信给父母,想要回家去。 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一个看到满地泥泞,一个却看到满天星星。 读完信后,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惊 讶不已。她对他们的纺织品、陶器表示兴 趣,他们就把最喜欢的、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 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让人 着迷的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常识。她观看 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 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 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她兴奋、流连忘返 的奇景。 沙漠里的星星终于闪光了,名为《快乐的城堡》 的书也终于出版了。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上帝关了这扇窗 ,必会为你开启另一道门。消极者会说: “我只有看见了才会相信。”而积极者会说:“只要 我相信,我就会看见。”积极者采取行动, 消极者静止不动。同样的半杯水,消极者说它只有一 半,积极者说它已经满了一半。因为,积极 者往杯里倒水,消极者从杯里取水。 斯图尔特·米尔曾说过:“一个有信念的人,所 发出的力量,不下于99位仅心存兴趣的 人。”如果你拥有坚定的信念,即使面对荒漠的孤独 、寂寞的折磨,你也可以转化不利的环境为 有利的环境,就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写出《快乐 的城堡》。 相信自己思想的力量 生命中的一些转折点,往往就发生在当我们相信 了自己思想的力量之后。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最奇特的故事。 那个时候的艾迪太太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愁苦 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 就去世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抛弃了她,和一个已婚 妇人私奔,后来死在一个贫民收容所里。她 只有一个儿子,却由于贫病交加,不得不在孩子4岁那 年就把他送走了。她不知道儿子的下落,整 整31年都没有再见到他。 她生命中戏剧化的转折点,发生在马萨诸塞州的 林恩市。一个很冷的日子,她在城里走着的 时候,突然滑倒了,摔倒在结冰的路面上。,而且昏 了过去。她的脊椎受到了伤害,她的身体不停 地痉挛,甚至医生也认为她活不久了。医生还说即使 是奇迹出现而使她能活下来的话,她也绝对 无法再行走了。 躺在一张看来像是送终的床上,艾迪太太打开她 的《圣经》。她读到马太福音里的句子: “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耶稣就对 瘫子说:“孩子,放心吧,你的罪被赦免 了。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 回家去了。” 她后来说,耶稣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 、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的力量,后来 她慢慢地能下床了,慢慢地开始能行走。 “这种经验,”艾迪太太说,“就像引发牛顿灵 感的那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自己怎样地好 了起来,以及怎样地也能使别人做到这一点。我可以 很有信心地说:一切的原因就在你的思想, 而一切的影响力都是心理现象。” 这不是神话,也不是偶然。我们活得愈久,就愈 深信思想的力量。生命中总有一些转折点, 抓住这样一个转折点,我们的人生就会有突破和进展 。 给自己一个信仰,你的生活就会多一分希望。 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 无论如何,都要相信你自己,人不可能永远困顿 ,只要努力奋斗,你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人生总会有高低起伏,不会有永远处于低谷的人 生,也不会有永远兴盛的家世,处于困顿中 的人一样要抱持这样一种信念,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 会成功。 张海迪1955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小的时候, 她很聪明、活泼。可5岁那年,她突然得了一 种奇怪的病,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 理了。为了治好病,她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手 术,但最终也没治好她的病。医生们都认为,像张海 迪这么小的高位截瘫患者,一般很难活到成 年。 面对死神的威胁,小海迪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很难 长久,可是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不想成 为一名只能依赖家人的废人,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 不懈地努力,自己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为 了不虚度光阴,她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刻苦自学上 。 在日记中,她把自己比作天空中的一颗流星。她 这样写道:“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 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我像一颗流星, 我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1970年,张海迪跟随父母到乡下插队落户。她看 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便萌生了学习医术的 想法。她用平时省下来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努 力研读。为了能够识别内脏,她拿一些小动 物来做解剖;为了了解人的针灸穴位,她就用自己的 身体做实验,她用红笔、蓝笔在身上画满了 各种各样的点,在自己的身上练习扎针。她以常人难 以想象的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无数次的困 难,终于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了。 十几年里,张海迪医好了一万多名群众。搬到县 城后,由于身体残疾,她没有工作可做。但 她并不想让自己成为一个闲人。她从高玉宝写书的经 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自己也走文学创作的路 子,用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经过多年的勤奋写作,张海迪已经成为山东省文 联的专业创作人员,她的作品《轮椅上的 梦》一经出版问世,就立刻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 张海迪有着坚定的人生信念:只要自己认准 了的目标,无论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要努力地跨 越过去。 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给翻 译一下文字说明,可张海迪并不懂英文,看 着这位老同志满脸失望地离去,她心里很是不安。从 那天开始,她决心学习英文。在学习英文期 间,她的墙上、桌上、灯罩上、镜子上乃至手上、胳 膊上都写有英语单词,她还给自己定下了任 务,每天晚上必须记住10个单词,否则就不睡觉。家 里无论来了什么样的客人,只要会一点英语 的,都成了她学习英语的老师。 几年以后,她不仅可以熟练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 文学作品,而且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 边诊所》。当她将这部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时, 那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是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这时, 你必须保持清醒,坚定地相信自己总有一天 会成功。秉持这样的信念,上天就不会辜负你。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的,即使现在你失业了,也不 要自暴自弃,心中永远保存着成功的信念, 终有一天你会获得成功。 P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