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地平线(李四光讲述地球的故事)/和名师一起读名著

穿过地平线(李四光讲述地球的故事)/和名师一起读名著
作者: 李四光|责编:傅箎
出版社: 长江少儿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穿过地平线(李四光讲述地球的故事)/和名师一起读名著
ISBN: 9787556095759

作者简介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和地质,1918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他率学生在河北、山西实习时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1929年被英国伦敦地质学会选为国外会员,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1931年被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34年应邀赴英国伯明翰、剑桥等大学讲学。1947年获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李四光在古生物蜓科分类方面有重大贡献,在冰川学方面找到了中国数次冰川时期的活动证据,奠定了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基础。在地质学理论上,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学科,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出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两湖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做出了贡献。晚年他在地震地质和开发利用地下热能等新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内容简介

地球的年龄,并不是一 个新颖的问题。在那上古的 时代早已有人提及了。例如 那加尔底亚人(Chaldeans) 的天文学家,不知用了什么 方法,算出世界的年龄为21 .5万岁。波斯的琐罗亚斯 德(Zoroaster)一派的学者说 世界的存在只限于1.2万年 。中国俗传世界有12万年的 寿命。这些数目当然没有什 么意义。古代的学者因为不 明自然的历史,都陷于一个 极大的误解,那就是他们把 人类的历史,生物的历史, 地球的历史,乃至宇宙的历 史,当做一件事看待。意谓 人类未出现以前,就无所谓 宇宙,无所谓世界。 中古以后,学术渐渐萌 芽,荒诞无稽的传说,渐渐 失去信用。然而1650年时 ,竞有一位有名的英国主教 阿瑟(Bishop Ussher),曾大 书特书,说世界是公元前 4004年造的!这并不足为奇 ,恐怕在科学昌明的今日, 世界上还有许多人相信上帝 只费了6天的工夫,就造出 我们的世界来了。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 初期,地质学、生物学与其 他自然科学同一步调,向前 猛进。德国出了伟尔纳 (Wemer),英国出了哈同 (Hutton)。法国出了蒲丰 (Buffon)、陆谟克(Lamarck) 以及其他著名的学者。他们 关于自然的历史,虽各怀己 见,争论激烈,然而在学术 上都有永垂不朽的贡献。俟 后英国的生物学家达尔文 (CharlesDarwin)、华勒斯 (AlfredRussel Wallace)、赫 胥黎(Huxley)诸氏,再将生 物进化的学说公之于世。于 是一般的思想家才相信人类 未出现以前,已经有了世界 。那无人的世界,又可据生 物递变的情形,分为若干时 代,每一时代大都有陆沉海 涸的遗痕,然则地球历史之 长,可想而知。至此,地球 年龄的问题,始得以正式成 立。 就理论上说,地球的年 龄,应该是地质学家劈头的 一个大问题,然而事实不然 ,哈同以后,地质学家的活 动,大半都限于局部的研究 。他们对于一层岩石、一块 化石的考察,不厌精详;而 对过去年代的计算,都淡漠 视之,一若那种的讨论,非 分内之事。实则地质学家并 非抛弃了那个问题,只因材 料尚未充足,不愿多说闲话 。待到克尔文(LordKelvin) 关于地球的年龄发表意见的 时候,地质学家方面始有一 部分人觉得克氏所定的年龄 过短,他的立论也未免过于 专断。这位物理学家不独不 顾地质学上的事实,反面嘲 笑他们。克氏说:“地质学 家看太阳如同蔷薇看养花的 老头儿似的。蔷薇说道,养 我们的那一位老头儿必定是 很老的一位先生,因为在我 们蔷薇记忆之中,他总是那 样子。” 物理学家既是这样的挑 战,自然弄得地质学家到了 忍无可忍的地步,于是地质 学家方面,就有人起来同他 们讲道理。 所以地球年龄的问题, 现在成了天文、物理、地质 三家公共的问题。 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 1749年,丹索 (Dunthome)依据比较古今 日蚀时期的结果,倡言现今 地球的旋转较古代为慢。其 后百余年,亚当斯(Adams) 对于这件事又详加考究,并 算出每100年地球的旋转迟 22秒,但亚氏曾申明他所用 的计算的根据不是十分可靠 。康德在他宇宙哲学论中曾 说到潮汐的摩擦力能使地球 永远减其旋转的速率,一直 到汤姆孙(J.J.Thomson) 的时代,他又把这个问题提 起来了。汤氏用种种方法证 明地球的内部比钢还要硬。 他又从热学上着想,假定地 球原来是一团热汁,自从冷 却结壳以后,它的形状未曾 变更。如若我们承认这个假 定,那是由地球现在的形状 ,不难推测当初凝结之时它 能保平衡的旋转速率。至若 地球的扁度,可用种种方法 测出。旋转速率减少之率, 也可由历史上或用旁的方法 求出。假若减少之率通古今 不变,那么,从它初结壳到 今天的年龄,不难求出。据 汤氏这样计算的结果,他说 地球的年龄顶多不过10亿年 。但是他又说如若比1亿年 还多,地球在赤道的凸度比 现在的凸度应该还要大,而 两极应较现在的两极还要平 。汤氏计算中所用的假定可 算不少。头一件,他说地球 的中央比钢还硬些。我们从 天体力学上着想,倒是与他 的意见大致不差;但从地震 学方面得来的消息,不能与 此一致。况且地球自结壳以 后,其形状有无变更,其旋 转究竟是怎样的变更,我们 无法确定。汤氏所用的假定 既有可疑的地方,他所得的 结果,当然是可疑的。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