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作者: 周婷丽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08
折扣购买: 让叛逆的孩子与你更亲密
ISBN: 9787511341358

作者简介

周婷丽,毕业于北京市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大学生心理成长进行时》、《中国学生健康报》、《大众健康》特邀撰稿人;北京交通广播《1039都市调查组》、北京新闻广播《教育面对面》、《都市生活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等节目长期特邀心理嘉宾;连任七年北京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双选会咨询专家;十年工作经历,专职从事团体心理咨询与培训、婚姻家庭咨询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的研究。

内容简介

来自身体的信息 2009年2月的某个周六下午两点,阳光明媚。北 京某大厦八层,某 教育机构会议室,中间有围成一圈的椅子,昕怡和十 七位家长及学生 陆续进入“圆圈”。 昕怡是这个机构的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学生和 家长的心理辅导 工作。几年的工作下来,她深深感受到,很多时候, 家长和孩子之间 存在着一堵沟通的“墙”,彼此不理解,互相指责、 埋怨,明明看到 父母十分爱孩子,有时到了忘我的程度,可孩子却感 受不到,甚至于 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而亲子关系十分紧张,争吵不 断,甚至相互辱 骂,大打出手。这些都令昕怡感到痛心,然而相当多 的家长却意识不 到其中的问题,于是昕怡想到组织这样一个帮助亲子 沟通的周六亲子 俱乐部活动。 参加活动的培智一家很有意思,培智是个高高大 大的高二男孩, 他坐在家人中间,左边依次是妈妈、爸爸,右边则是 奶奶、爷爷。通 常儿童是喜欢坐在父母两人中间的,培智恰恰是被四 个大人包围着。 听怡眼前出现一幅画面:一个小男孩左边是妈妈,右 边是爸爸,双手 分别被爸爸妈妈拉着,开心地走在公园里。 再仔细观察,昕恰发现培智仰着头,谁也不看, 似乎在抗拒着什么。 培智爸爸发现昕怡在观察他们一家,立刻尴尬地 拉了儿子一下, 说:“坐好,都这么大了,也不会坐,头别仰着看天 花板。” 培智并没有听爸爸的,依然高高地仰着自己的头 ,当身边人都不 存在。 这是典型的抗拒行为,培智的这个举动又令人感 觉他其实是一个 青春期孩子,正在向父母说:“别管我!” 然而,培智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并不能理解这 个动作,昕怡注 意到爷爷奶奶无奈地摇头,他们对培智这样的行为一 筹莫展。 爷爷见儿子说培智不管用,就严肃地说:“培智 ,坐好喽。” 威严而低沉的声音中透着军人的命令,培智却没 有任何反应。 奶奶忙讨好地摸着培智的头说:“乖!听话!” 奶奶的这个动作,犹如在哄一个三岁孩童。 培智依旧不理,继续着他的抗拒。这个动作似乎 在告诉人们: “你们不用管我,我知道该怎么做。” 培智的抗拒使得他的爸爸和爷爷十分尴尬,一脸 没有面子的羞愧。 此情此景让昕恰想起儿子上初中时,什么都不愿 意多和自己说, 什么事都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要问自己,有事也不找自 己商量了。有时 昕怡知道了某件事,问一下儿子,他也会说:“我长 大了,知道怎么 做。”听到这句话时,昕怡心里会有些失落,又有些 欣喜。 进儿子房间得先敲门,否则儿子会说昕怡没有礼 貌;儿子听周杰伦 的歌要关门,昕怡问为什么,儿子说:“怕你不感兴 趣,有代沟。” 孩子如果开始在自己和家长之间设立了一道“门 ”,不让家长 轻易进入,身为家长,需要小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 避免粗暴地越 “门”而入,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记,不敲门进入孩 子房间,不经孩 子同意而自作主张等,都是不尊重这个独立个体的表 现。 每每此时,昕怡会试着去理解儿子的世界,主动 说:“妈妈也喜 欢听周杰伦。”儿子会惊讶地说:“我以为你不喜欢 呢。” 昕怡说:“宝宝喜欢的,妈妈也会喜欢。看看年 轻人的世界,也 蛮好的。” 儿子听妈妈这样说,乐了,主动打开了门。他觉 得妈妈没有那么 死板,愿意尝试接受新事物。 虽然那时周杰伦的歌昕怡有些听不懂,但至少她 知道,儿子的世 界在哪里了,她愿意接近儿子的世界,尝试理解孩子 。 那时候昕怡体会到的是:儿子长大了,已经不像 小时候那样需要 妈妈了,妈妈再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贤能了,有些悲哀 ,同时又为儿子 高兴,他是大人了。昕怡想:既然儿子长大了,不需 要妈妈了,那我 就做点自己想做而一直没时间做的事情吧,否则会有 失落感。 对初中的孩子,准确说是青春期孩子放手,是每 个妈妈需要学习 的功课,也是人生的第一个分离——孩子离开妈妈。 这个分离恰恰标 志着孩子长大了。 培智一家的对面坐了张轶一家,妈妈在挨着女儿 张轶右边的椅子 上坐着,爸爸坐在妈妈右边。 张轶已经初三,马上中考,因为在家里为了不上 学和父母闹得要 死要活的,父母害怕了,于是带孩子来心理师这里咨 询。 从座次来看,张轶妈妈坐在女儿和丈夫中间,张 轶距离爸爸较 远,能够感觉到在这个家庭中妈妈对女儿的控制,而 爸爸则一副无所 谓的表情,似乎在告诉人们孩子怎么样都可以,看来 工作得从妈妈这 里开始。 这两家如同两个小分队,把整个团体的大圆分成 了两个半球,其 他的学生和家长来了,稀稀落落地插入其中,自觉进 入这个圆圈。 “大家下午好!”昕恰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钟 表,时间正好两 点,便微笑着温和地和大家打招呼。 “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来参加周六亲子俱乐部 活动。今天是第 一次活动,很高兴看到大家都到齐了。” 看到大家的注意力全转向了自己,昕怡继续说: “今天是第一次 活动,我们大家需要彼此先熟悉一下。” 短暂的沉默后,听怡继续说:“大家已经认识我 了,我是这家机 构的心理咨询师,在之前的个别咨询和家庭咨询中, 注意到大家有一 个共性的话题——亲子关系问题,所以组织大家一起 来参加这个周六 亲子俱乐部。现在先邀请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可以吗 ?” “可以吗?”昕怡这个问话表示商量和征求意见 ,并非要求,首 先给家长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亲子沟通中家长需要经 常和孩子商量, 而不是家长式的命令。 大家听了这个问话感觉比较舒服,同时又觉得陌 生人坐在一起谈论 家庭中的沟通问题,不免有些尴尬,于是大家你看看 我,我看看你。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