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

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
作者: [美]丹·艾瑞里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
ISBN: 9787521767407

作者简介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同时也在该校经济学院、医学院等担任教职,拥有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的文章经常发表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上。他的“怪诞行为学”系列作品中文版累计销售超过230万册。

内容简介

我对欺骗现象的关注始于2002 年, 就在安 然公司破产数月之后。当时我在参加一个为期 一周的科技会议,在某天晚上喝酒的时候,我 碰到了约翰·佩里·巴洛。我知道约翰以前是 “感恩而死”乐队的作词人,但通过交谈,我 还发现他曾给几家公司当过顾问,其中就包括 安然公司。 也许你不曾关注发生在2001 年的那些事, 那我在此简略地提一下安然公司这个“华尔街 宠儿”在那一年的经历吧:通过企业顾问、信 前 言 为何不诚实的行为如此让人着迷? XXII 怪诞行为学4 用评级机构、公司董事会和现已不复存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 瞒天过海,瞒报账目,积累大量财富,直至其欺诈行为昭然于世,才 轰然倒塌。最后,安然公司的股东落得个血本无回,养老金计划成为 泡影,成千上万名员工丢了工作,公司也随之倒闭。 跟约翰聊天时,他讲到自己曾对安然公司的状况一厢情愿地盲目乐 观,我对他这番话很感兴趣。虽然约翰在担任安然公司的顾问时,该公 司的财务情况已失控,他却说他从未发现公司有任何运作不当的地方。 事实上,在各大新闻头条报道安然公司的丑闻之前,他本人完全认同 安然公司是新经济的领军企业这一观点。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说在新 闻刚报道此事时,他都不敢相信自己始终都没看出公司有任何诈骗的 迹象。他的话让我很诧异。在与约翰聊天之前,我认为安然公司的破 产基本上是由3 个阴险的首席设计师(杰弗里·斯基林、肯尼斯·雷和 安德鲁·法斯托)造成的。这三个人共同谋划并实施了一场大范围的账 目核算阴谋。但此时,与这个我既喜欢又崇拜的约翰坐在一起,他与 安然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只是盲目乐观,并非刻意欺骗。 当然,约翰和其他被卷入安然事件的人都可能很腐败,但我想也 许还有另一种欺骗形式的存在—由于单方面的盲目乐观所导致,而 这一形式的践行者往往是约翰以及你我这样的人。我开始怀疑这种欺 骗是否只有少数几个坏人所为,或者这种一厢情愿的盲目乐观在其他 公司是否也存在a。还有一点我很好奇,如果我和我的朋友当时也是安 然公司顾问团成员,我们是否也会像约翰一样。 我开始着迷于欺骗和不诚实这一话题。欺骗从何而来?人类具备 a 从那时起,持续涌现的公司丑闻清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XXIII 前 言 为何不诚实的行为如此让人着迷? 了什么能力能使自己做到表面上不诚实,但内心却认为自己是诚实的 呢?更重要的是,欺骗行为仅仅是少数坏人的行径,还是一个更为普 遍的问题?我意识到,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应对 欺骗的方法:如果世界上大多数的欺骗只由几个坏人来承担责任,我 们可能会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可以在招聘过程 中筛出骗子,该部门也能通过排除那些被证明是不诚实的人以使得招 聘过程更合理。但如果不诚实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少数几个坏人, 可能意味着所有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会有不诚实的行为。如果我们每 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罪犯,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搞清楚不诚实的行为从 何而起,然后再找出遏制和控制我们这方面本性的方法。 我们对欺骗的原因有哪些了解呢?从理性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对 欺骗原因较为盛行的观点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 者加里·贝克尔。他提出,人们基于对各种情况进行的理性分析来决 定是否犯罪。正如蒂姆·哈福德在他的书《谁赚走了你的薪水》中提 到的那样,这个理论的产生过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某天,停车场 规定的车位满了,贝克尔决定冒着收到交通罚款单的风险—违章停 车。也正因此,他开会才没有迟到。而后,贝克尔对这种情况下的思 考过程进行了反思,注意到他做出这种决定完全是在权衡违章停车可 能会产生的代价(如被抓到、被罚款、车被拖走)和及时参加会议的 好处。他还注意到在权衡代价和好处时,并没有考虑过这样做是对还 是错,而只是对可能的积极结果和消极结果进行了比较。 就这样,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SMORC)这一概念诞生了。根 据这个模式,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与贝克尔如出一辙。就像一个普通的 XXIV 怪诞行为学4 抢劫犯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闯荡时,总会寻求自身的利益。从代价 与收益的理性评估角度看,无论是通过抢银行还是写书来寻求利益 都是无关紧要的。根据贝克尔的逻辑,如果我们的资金短缺,而又恰 巧开车经过一家便利店,我们会马上估计店内的钱箱里有多少钱,会 考虑被抓住的可能性,还会想象如果被抓到会有什么惩罚在等着我们 (这样做显然降低了表现良好的可能)。基于这个成本—收益分析,我 们便可决定抢劫这家便利店是否值得。贝克尔理论的本质在于有关诚 实的决策与多数其他决策一样,都是以成本—收益分析作为根据的。 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是非常直接的欺骗模式,但问题在于它是否 准确地描述了人们在真实世界中的欺骗行为。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就 有两种明显的方法可以用来应对欺骗。第一种方法是提高抓住骗子的 概率(例如召集更多的警察,安装更多的监控摄像头等)。第二种方 法是加大对骗子的惩罚力度(例如刑期更长、罚金更高等)。我的朋 友,这就是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它对法律执行、惩罚以及欺骗具有 普遍的指导意义。 但是,如果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对欺骗的简单阐释是不正确或 是不完整的呢?若真是这样,那么抑制欺骗行为的标准方法就会是低 效且不充分的。如果理性犯罪的简单模式并不能完美地解释欺骗的原 因,那么,我们应该首先弄清楚造成人们欺骗的真正动力是什么,然 后,再将这个更为深刻的认识运用到对欺骗行为的应对中去。这也是 本书要讨论的问题。 系列单书销量超230万册 深刻洞察人性的弱点 识别理性与非理性的诱惑 获得关于工作、恋爱、生活、孩子,甚至无礼邻居等一切问题的明智建议 腾讯视频、江苏卫视“一本好书”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