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源到今天:46亿年的地球小史
作者简介
"约翰?H.布瑞德雷(John H. Bradley ),1898―1962,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其曾经致力于地球科学、史前文明的研究和考察。主要著作有Farewell Thou Busy World,Parade of the Living,a History of Life on Earth等。 译者简介: 田琳,热爱英语、科普、跑步,自由译者。 "
内容简介
世界和平之梦牢牢地扎 根于人们的心中,但对于 造物主而言却无关紧要。 他是建筑师,规划和建造 了宇宙这个庞大的剧场; 他也是导演,为剧场中的 每一个演员安排各自的角 色。更重要的是,他从一 开始便制订了恢宏的计划— —那个在纷乱中徐徐展开的 地球历史——亿万年来从未 发生过太大的变更。随着 时间的流逝,关于生命的 演出在地球的大舞台上幕 起幕落,历经沧桑。但倘 若因此便认定世界麻木不 仁,那说明你没能看清真 相。年复一年,在貌似死 寂的星球上,冲突四起、 矛盾更迭,留下了万物逆 旅的痕迹。这些痕迹中, 有些属于动物和植物,有 些则属于它们脚下的泥土 。 通常,一个人很难对那 些事不关己的纷争有所体 会。当他转身凝视繁星满 天的夜空,遥望地平线上 绵延不绝的群山时,他的 心中或许充满了宁静与祥 和。诗人们时常被自己的 内心世界抛弃,遂无休无 止地吟唱着林间的寂静, 吟唱着河流的平缓,吟唱 着对自然世界无以复加的 满足……殊不知,大自然同 人类的灵魂一样多灾多难 。人类能从烦闷的自然中 得到启示,使自我的烦闷 归于安宁,如此福分绝非 理性之果,而是另有他因 。 那些见多识广的人或许 会以批判的眼光鄙夷这种 自我陶醉,其实大可不必 。人类的思维包含许多不 同的层次,没有必要因为 知晓了美好事物之下深层 次的真相,就放弃对美好 本身的感知和欣赏。人类 生活这场演出不过是宇宙 大舞台上短而又短的一幕 。尽管这种认知不可避免 地会挫伤人类一贯高傲的 自尊,却依然包含些许有 益的成分。至少,人们可 以一次次地暂时忘却心中 的重击,去选择聆听自然 的悸动。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 ,一些人已经逐步认识到 ,地球不仅仅是一片可供 抚慰煎熬生活的怡人景色— —它不能被草草定义为人类 的栖息之所,也不只是一 面用以映照人类自身情绪 的明镜,而是一部用异国 文字撰写而成的戏剧,时 刻引诱着人们将其翻译成 各自的语言。和自然界中 的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地 球也书写了自己的历史, 并且,在无数“译者”的共同 努力下,这部历史巨著的 主题已经铺展开来。 当早期人类拨开笼罩内 心的迷雾并着手探寻真相 时,几乎没有一种想法能 准确地阐明地球发展的来 龙去脉。在公元前的数世 纪间,学者们醉心于谨小 慎微的自然观测,为大胆 地提出各种有关世界的起 源、历史和构造的假说而 陶醉不已。东方和古希腊 的哲学家们无疑是这些学 者中的典范。他们提出了 千奇百怪的宇宙演化学说 ,其中绝大多数源自虚构 的神话故事与宗教传说。 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观 点古老而独特,他认为, 宇宙脱胎于一片原始的混 沌,接着,天空铺展开来 ,继而高山耸起,海洋汇 聚,最后才轮到诸神出场 (略显姗姗来迟)。就连 一向讲求实际的古罗马人 也更倾向于以一种诗意而 不是理性的方式来探索自 然。公元1世纪,古罗马哲 学家卢克莱修的学说风行 一时,他认为地球内部存 在一个空洞,洞内布满了 在黑暗中奔流的江河、雄 奇的峡谷、巨穴与山崖, 以及一股股将火焰吹上地 壳的狂风。学者们的想象 常常富有戏剧性的矛盾与 冲突,这似乎意味着早期 人类必定无福消受真相。 P2-4 "1.纸上博物馆,让孩子沉浸式学习人类历史。上百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阅读体验更好! 2.人类祖上进化细节揭秘,妙趣横生,孩子更爱看!Zui早的鱼类是从哪里来的?恐龙是如何生活的?随着沙漠的到来,原始雷兽为何都纷纷倒下了呢? 3.页边注释的版式设计,孩子看着不累!随文注释,兼顾美观,人性化版式设计,亲子阅读更方便! 4.高品质装帧设计,高质量印刷工艺,带来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和孩子一起在纸上博物馆里漫游,轻松学习,孩子更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