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的故事(从北宋灭亡到君士坦丁堡陷落共2册)(精)
作者简介
美国博雅教育的传奇人物,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 她在上大学之前,一直接受的是家庭博雅教育,是名副其实的美国学霸:10岁学习拉丁语,14岁成为职业音乐家,16岁时写作三部小说,17岁进入大学学习,2年完成本科学位,随后成为牛津大学访问学生,获费城大学的神学硕士学位,弗吉尼亚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美国研究博士学位。目前,她在有“美国母校”美誉、全美历史第二悠久的高等院校威廉与玛丽学院教授文学与写作。 她受益于博雅教育,也致力于推广博雅教育。鲍尔育有3个儿子、1个女儿。10年前,心怀满满的爱,她开始撰写《世界史的故事》系列,以3年一卷的速度推出,希望完整呈现人类社会每个阶段的巨大演变,以及其中人的故事、文明的命运。
内容简介
前言 1140 年之后不久,意大利学者克雷莫纳的杰拉尔德(Gerard of Cremona)游历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希望能找到被称为《天文学大成》的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著作的善本。 在这里,比在欧洲其他任何地方都更有机会找到这本书。伊比利亚半岛的南半部好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阿拉伯人手里,统治西班牙的穆斯林王朝从欧洲带来了成千上万卷的古典文献,并将其翻译成阿拉伯文,这些古典文献使用的语言对于西方的世俗语言来说,已经无法解读。位于半岛中心的托莱多市的图书馆收藏了许多卷这样的宝贵图书—此时,托莱多已经被北方的一个基督教王国收复,这意味着西方学者来到这里也相对安全了。 杰拉尔德不仅找到了自己要找的文献,还找到了辩证法、几何、哲学和医学等方面的古典文献以及阿拉伯语的译本,包括不为世人所知的欧几里得、盖伦、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的专著;这里简直是藏有人类全部知识的宝库。杰拉尔德完全被这些藏书所征服,他在托莱多安顿下来,并开始学习阿拉伯语。他的一个学生写道:“他对于拉丁人在这方面的贫乏感到遗憾,于是他学习阿拉伯语,以便能够翻译……。只要是他认为zui好的书,他都尽量文辞准确、清楚地翻译为拉丁文(就像是传给自己心爱的继承人那样),直到生命终结。” 文艺复兴开始了。 历史学家经常(不过并不是举世皆然)将这段历史和人们对古典学问兴趣的重生联系在一起。正如杰拉尔德的故事所显示的那样,这种复兴的开始,远早于 14 世纪。 对于人们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问重新产生兴趣的现象,zui早赋予其名称的人是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h),他在14世纪40年代早期就宣布,诗人和学者已经准备好了,要引领意大利的城市回到古罗马的辉煌时代。彼特拉克坚持认为,古典学问已经衰落,沉入了幽暗之境。现在是重新发现这些学问的时候了—这是一种重生,一种复兴。 彼特拉克当时在四处游说,他谦恭有礼,秉持学者的风度,同时又有明确的目的,让人们关注正式的罗马诗人桂冠。在当时,这种桂冠大约相当于布克奖或国家图书奖,体现了公众的认可,承认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分子,人们应该注意他所说的话。作为他游说活动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置于一个已经存在的现象的风口。自克雷莫纳的杰拉尔德以来,西方学者—其中许多是意大利人— 一直尝试遍阅阿拉伯国家的图书馆,让自己重新认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思想家。他们那时已经做了大量的这种学术方面的基础工作,所以现代史学家会讨论所谓的“12 世纪的文艺复兴”。 换句话说,到了1340年,文艺复兴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其势头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了。任何历史时代在其肇始之际,都是若隐若现的,只有事后回顾,它们才变得明显可见。本书随后的章节会表明,文艺复兴根植于12世纪。12 世纪,教会等级制度与亚里士多德逻辑之间的斗争真正开始,这个斗争后又转化为宗教与科学、创世论与进化论之间的斗争—在当代的美国仍然继续着。12 世纪时,十字军运动结束,金雀花王朝兴起,日本受幕府统治,伊斯兰教传入非洲中部。 这是一个文艺复兴的时代,也是我的故事的起点。 这段历史的zui后一章讲述的是 1453 年 5 月奥斯曼帝国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当时土耳其人的胜利终结了古罗马的复兴之梦。 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现象在 1453 年后仍然持续了很久。在这本书中,我不会按时间顺序历数这一文化现象的那些尽人皆知的成就(马基雅弗利的政治哲学、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绘画、达芬奇的发明,以及伽利略的天文观测等)。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到君士坦丁堡陷落之际,文艺复兴已经开始转入新的时代。 像文艺复兴一样,这个时代直到很久之后才被史学家命名。但在那时,大地上已经播撒下了宗教改革的种子,并且种子也已开始萌芽。英国学者约翰·威克利夫(John Wycli?e)和波希米亚神父扬·胡斯(Jan Hus)的追随者已经组织教众起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权wei。大航海时代也已开始。在这之前 20 年,葡萄牙船长吉尔·埃阿尼什(Gil Eannes)就带领船队向南航行到达了博哈多尓角。在埃阿尼什开创性的旅程之后 10 年,葡萄牙的亨利王子赞助建立了欧洲的第—个奴隶市场—这是一个经过精心策划和宣传的活动,意在激发进一步探索非洲的热情。 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帝国这一事件改变了整个世界。正如历史学家卡罗琳·芬克尔(Caroline Finkel)指出的那样,连土耳其人都对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知所措。奥斯曼的编年史家图尔松·贝(Tursun Bey)是唯—描述了君士坦丁堡之战zui后一场战役的土耳其人,他称这是一场“不折不扣,从天而降的大雨和灾难,就好像是上帝亲自裁定的那样”。 君士坦丁堡变成了伊斯坦布尔,这既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是世界大事中的一个感叹号,也是一个新的段落的开端。 但是,或许在一年前的事件中,能更明显地看出人类历史从文艺复兴走向了下一个阶段。意大利的教皇尼古拉五世发布一道训谕,鉴于葡萄牙人为探索非洲海岸所付出的代价和努力,教会正式批准葡萄牙王室可以奴役和出售非洲人。3 年后,《罗马教皇训谕》再次确认了这一点。 为了争取强大的葡萄牙国王的忠诚和支持,教皇已经把奴隶制改造成了一个所有欧洲人都可以从中获利而无须感到罪恶的机制。历史学家通常不会谈到奴役时代,但事后看来,15 世纪 50 年代的几个教皇训令塑造了三大洲的未来,并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知名历史学家雷颐、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历史的温度》系列作者张玮诚意推荐! ★你可能会对历史大部头望而却步,但是,没有人能拒绝故事。这是一套用故事写成的世界史,作者苏珊像一个历史版的“山鲁佐德”——山鲁佐德讲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避免被国王杀害,而苏珊讲了264段历史故事,以吸引你读完这人类文明的历史长卷。 ★苏珊是美国博雅教育下诞生的奇才。她10岁学习拉丁语,14岁成为职业音乐家,16岁时写作三部小说,17岁进入大学……目前在全美历史第二悠久的高等院校威廉与玛丽学院教授文学与写作。她受邀撰写《世界史的故事》系列,献给希望变得博雅多才、完善知识体系的普罗大众。 ★海外赞誉如潮,《世界史的故事》的青少版畅销百万册,是许多美国家长送给子女的礼物,而这一版扩充了大量内容、添加了更多吸引人的细节,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历史。这套世界史着重呈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群英像:大流士、恺撒、曹操、萨拉丁、平清盛……跟随这些风云人物,尘封的历史重获血肉精神,也让我们对历史事件何以发生、历史转折对人的影响等问题,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这套世界史具备真正的国际视野,不再仅仅聚焦于西方文明,东亚、南亚以及一些昙花一现的文明,都在这套书中获得了应有的笔墨。而且,作者创造性地展现着同一时间全球各地的文明全景:当中国进入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西方的罗马帝国发生着怎样的权力争斗?当帖木儿“如咆哮雄狮奋勇向前”,东方的王朝经历着怎样的变革? ★精心编排,方便读者阅读。包含数百幅地图和年表,帮助读者快速搭建立体的时空框架,不同时代、不同文明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让零碎的知识连为一体。 ★采用艺术纸和烫金工艺,两册一函,装帧精美典雅,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