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第一四四辑

老照片 第一四四辑
作者: 编者:冯克力|责编:赵祥斌
出版社: 山东画报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50
折扣购买: 老照片 第一四四辑
ISBN: 9787547441404

作者简介

冯克力(主编),二十几年里致力于老照片的编辑、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当历史可以观看》等。

内容简介

巫鸿先生如是说 冯克力 前些日子,陈丹青与著名美术史家巫鸿在线上有个对谈,话题围绕巫鸿新近出版的个人回忆文集展开。 谈到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回忆时,巫鸿说道:我们容易把记忆简化,我有点抗拒这个。比如我们现在懂得了很多很多事,把当时的历史都当成历史。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点抗拒这个东西,因为把这些东西加进去,一些鲜活的记忆就消失了。我觉得记忆是抵抗历史的,在有些时候,记忆是会被理性化、概念化和集体化的。历史有集体性,而记忆总是个人的。个人难免要来抵抗这种被集体化,被消失。 他与陈丹青的这次对谈,多少涉及了记忆与历史的关系,虽然没有深入展开,多是随兴的只言片语,却不乏哲思,对如何理解《老照片》所收集的那些个人记忆的特殊价值,也不无裨益。 其实,还在《老照片》出版之初,巫鸿便写过研究《老照片》和“老照片现象”的论文,为此他还打电话采访过我。这篇后来题为《“老照片热”与当代艺术:精英与流行文化的协商》的论文,当时发没发表、发表在哪里,我一概不知。直到十多年后的2018年,他把这篇文章收入了《聚焦:摄影在中国》,我才有幸看到。 在这篇论文里,巫鸿特别谈到《老照片》所开创的“照片/文本”这一呈现个人记忆的模式。他说,在《老照片》里“摄影影像不单是文字的图解,文字也并不只是对照片的说明。实际上,影像的作用是为重构历史和唤起记忆提供刺激、线索和载体。图像种类的多样性因此也就意味着历史重构的多种可能”。 他对《老照片》这本小小的“平民化读物”(巫鸿语)的体悟与论述,于编者的我们而言,说是醍醐灌顶也毫不为过,只可惜晚读了十几年。 不过,晚读或许也有晚读的益处。经过了岁月的累积之后,自有一种别样的况味在里面。 就像看老照片一样。 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开创读图时代,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