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集

云帆集
作者: 商伟|责编:汪雅瑛//张畅
出版社: 河北教育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8.30
折扣购买: 云帆集
ISBN: 9787554576106

作者简介

商伟,196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78—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两年后获硕士学位,专修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并留校任教。1988—1995年赴哈佛大学东亚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转向元明清小说戏曲。1997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2003年获终身教职。后任狄百瑞东亚人文讲座教授。自2011年起,执杜氏中国文化讲座教席。 中文著作和论文以明清小说戏曲为主,涉及思想史、文化史、文学批评和视觉艺术等领域,包括《礼与十八世纪的文化转折:(儒林外史)研究》,以及为初中以上的年轻读者编选、撰注的《给孩子的古文》等。此外,“重读唐诗”三部曲(《题写名胜:从黄鹤楼到凤凰台》《诗囚与造物:中唐的诗歌观和诗人的自我想象》《长诗的时代:韩愈与中唐的诗歌转型》),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与清代的视觉文化》一书即将由三联书店出版。

内容简介

甲 言文分离与现代民族国 家:“白话文”的历史误会及 其意义(上) 胡适在1916年写给陈独 秀的信中,首次提出了“文 学革命”的“八不主义”,次 年1月又在《新青年》上发 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从 此揭开了胡适版白话文运动 的序幕。后来的故事,风生 水起,波澜壮阔,大家都很 熟悉,影响至今不绝。甚至 可以说,我们仍然生活在白 话文运动的影子里。一个世 纪不算短,尘埃也已落定。 那么,今天应该怎样来 回顾和评价这一段历史?白 话文运动的问题和意义究竟 何在? 胡适倡导白话文运动, 又于1927年写成《白话文 学史》上卷,把白话文的产 生追溯到了汉代。按照他本 人的说法,“白话文学”就是 vernacular literature。胡适 一生多次使用这个概念,在 其晚年的英文自传中,也依 然如此。 胡适对白话文的论述, 依照的是现代欧洲的历史经 验。在中国从清帝国向民族 国家转型时,他主张像早期 现代欧洲以各地口语书写( vernacular languages)替 代拉丁文那样,用一种“活 的文字”替代“死的文字”—— 后者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文言 文,前者则是所谓的“白话 文”。在他看来,仅仅依赖 于历史上的白话文还不够, 而必须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 ,发展出国语的文学和文学 的国语。 这样的联想或推理早已 变成了常识公理,仿佛天经 地义,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 。它忽略了中国历史语境中 的所谓“白话文”与现代欧洲 的vernacular的基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