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的妙人们(三人成宋)

大宋朝的妙人们(三人成宋)
作者: 梵狮子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8.72
折扣购买: 大宋朝的妙人们(三人成宋)
ISBN: 9787543650626

作者简介

梵狮子,真名王佳,四川省北川县人,现游学西安古城。 规规矩矩生活,按部就班求学,仰慕魏晋风骨,喜好谈玄说妙,文史推理亦有所涉猎,好读书,不求甚解,以此为乐。 尝作“秦岭神脉”,后入四川作协,时舞文弄墨,每得意忘言。

内容简介

关于一个王朝的历史,却要从神仙开始,确实有一点荒腔走板的野路 子风格。不过现状就是如此,关于古人,无论如何严肃的史学家,如果在 他的著作里没有神仙穿梭,世人非但会怀疑其治学态度,而且多半丧失了 阅读的兴趣。 中国人对神仙的态度一贯是友好的,这友好中,又饱含着深深地羡慕 。在古代,如果非要对职业进行排名的话,神仙应该是位列前三甲的。 首先,这一行有一个垄断的专利——点石成金化汞为丹,他们借此过 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卧在白云之上喝酒,盘坐于松树下弹琴。不像老百姓 ,为了柴米油盐,要处处仰人鼻息,关注老板的脸色,搞不好随时卷铺盖 走人。 除此之外,神仙的工作地点位于虚无缥缈的“方外”,所谓“跳出三 界外,不在五行中”,不受任何人的约束,如果他们偶然跳下来为世人指 导一下工作,后者多半要感激涕零,赶紧写进家谱纪念。 这一点,皇帝也不能例外。 话说有一位道门始祖老聃的同乡,此人早年科举不第,失意之下,就 隐居到武当山九室岩辟谷炼气,自号扶摇子,闲来作诗八十一首,讲的都 是导引炼丹的技术,编成《指玄录》流传于世。 隐居既久,周围方圆百里的百姓都知道有这样一个奇人,最擅长一样 本事,那就是——睡觉! 根据我们的常识,睡觉不属于特异功能。 但是这位道士将这一件平凡无奇的事,做得风生水起,他经常一睡就 是几个月,乃至数百天,即便在醒着的时候,也不吃东西,每天至多喝几 杯酒而已。最后,终于惊动了英明神武的周世宗,将他召到宫内关起来, 经过周密实验,果然一个多月长睡不醒。 周世宗的世界观受到震撼,等神仙醒了,就急忙召见,请教了一些比 较基础性的纯学术问题,比如说神仙怎么点石成金,如何平地飞升。 神仙呵呵一笑说,你是天下君王,应该以苍生为念,留意炼金这种小 伎俩实在是有点不合适! 周世宗默默不语,挥手放还山中。 之后不久的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当周世宗北征契丹归来,在路上身 染沉疴,大概还意识不到,当初那个颇能睡觉的奇人,有一个多么惊人的 秘密,没有对他吐露! 看到此处,读书人都应该意识到了,这位神仙,便是赵宋王朝的义务 宣传员,兼天庭联络办主任,陈抟老祖。 在赵氏兄弟没有当皇帝之前,他们每一段生命历程中,都留下这位神 仙的影子。 最初,太祖的母亲杜太后,用扁担挑着两个儿子避难时,遇到陈抟, 陈抟就说: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 再后来,陈抟骑驴在长安大街闲逛,遇到了三个年轻人,他呼哧跳下 ,仰天哈哈大笑,动作幅度之大,几乎将头巾与簪子甩掉。然后,陈抟抢 上前一步,左右各挽一人,笑容可掬地问,能不能一起喝杯酒?年纪稍长 那位说,我们和赵学究一起出游,把他也叫上吧。 陈抟斜着眼睛睥睨良久,把那个赵学究都看得有点不好意思了,这才 点头说,也可,也可!这个酒席还真缺不了你。 方进了酒店,赵学究因为走得脚软,急忙抢了左侧上席坐下。陈抟呵 斥道,紫微帝垣一个区区小星,怎么敢坐上席? 赵学究只好悻悻退到席右。 此刻,在这不知名的小店里,陈抟所对面的这三位年轻人,正是未来 大宋帝国的开创者,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和宰相赵普。 为了不违反天庭组织纪律,陈抟还是咬牙忍住,楞没有将秘密吐露。 那么,我们将时间再往后推移,显德七年(公元960年),陈抟又骑着白 骡子,带领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在中途听说赵匡胤已经黄袍加身,哈 哈大笑说天下由此定矣!遂入山隐居。 以上所说的这些,皆是宋人笔记里列举出来,用来证明赵匡胤是真命 天子,为他接受周恭帝的“禅让”寻找合适的理由,神仙都站出来作证了 ,世人当然就不能再怀疑。 事实上,显德元年,赵匡胤已经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在次年,由于 宰相范质的推荐,赵普才被任命为滁州军事判官,也就是在滁州,这君臣 二人初次风云际会。 此时赵匡胤已经是中高级将领,这样级别的干部,不可能在街上随便 被陌生人把臂,然后拥入酒肆买个烂醉,而他的亲信赵普,岂是他人随意 呵斥的? 因为陈抟的故事稍微有点离谱,所以《宋史》中并没有详细记载,不 过太祖如此重要的人物登陆人间,神奇的异兆是必不可少的。 据载当他出生的时候,洛阳夹马营赤光萦绕室内,奇异的香气整夜不 散,所以起了个乳名,叫作“香孩儿”。同时其身体呈现金色,而且三天 不散,据好事者考证,这是新生儿黄疸,我们不做评论。 后来又有两件神奇的事,其一是他骑着一匹烈马在城墙的斜坡道奔驰 ,额角重重碰撞门楣,换了别人肯定脑壳破裂,不死也是重伤,他却若无 其事站起来,继续追赶。第二件事,他和韩令坤在土屋子赌博,门外有麻 雀打架,扑倒在地,他们急忙出去捕捉,刚一出门,土屋子呼啦塌陷。 由此证明,太祖身体周围有很多隐形的保护神,是上天的重点眷顾对 象。 当然,这些皆是后来史官的总结。最初离家为前程奔走的“香孩儿” ,流浪的道路上尘土飞扬,和普通人一样,难免各式各样的折磨。 这位“香孩儿”,精神上惨遭故人羞辱,肉体上被赌徒无赖修理,最 后饿极了,在寺院的菜地里偷吃莴苣,被一位火眼金睛的老和尚发现。 常人看赵匡胤,只是一条憔悴大汉,目光炯炯却面有菜色,老和尚目 力超人,看到竟然是一条金龙盘踞,又有人说,是一条小赤龙在鼻息之间 游走不定,总之和正常人不一样。 和尚建议他向北方去,投身轰轰烈烈的造反运动,定有出头之日。 彼时正是五代之末际,我们大好河山像蛋糕一样,被切得七零八碎, 手里有七八个人三五条枪,人人都敢称帝,皇帝的位子堪称走马观花,人 世间热闹非凡。 到北方去干什么呢?除了当兵,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了,一来他出身军 人世家,父亲赵弘殷一直担任军职,无形中对军人有好感。其次,乱世里 实力决定一切,道德文章属于和平年代,在乱世里,要生存就必须有枪杆 子。 在路上,赵匡胤经过南京的高辛庙,看到香案上的竹杯筊,就想要算 算自己的前程。 他从小校开始,一直占到节度使,不料却一个都没有中,都遭到了否 决,忍不住有些沮丧,难道自己只能老死乡野,做一个平台百姓不成? 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把心一横喊道:“过此则为天子乎!” 咔嚓一声巨响,一个圣筊(双筊一正一反,表示所占之事可成)为我们送来 了光芒万丈的开国皇帝。 这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奇观——谶纬,从民间歌谣、算命占卜或 者出土文物中,准确预言将来社会的动向与发展,这种事被不厌其烦重复 ,乃是为了证明“天命”这东西的存在。 谶纬之风大兴,还是在汉朝的时候,那会光武帝刘秀在南阳龙潜,他 的朋友,宛城大地主李通就劝他说,我老爹李守在长安做官,他老人家是 位业余天文学家,根据星历占卜,预言了“刘氏当兴,李氏为辅”。方士 蔡少公也在到处宣传说:“刘秀要当皇帝了(那时叫刘秀的人非常多,相当 于现在的‘小军’、‘国强’,并非特指)。” 最神奇的是,有一本非法出版物《河图赤伏符》上说:刘秀发兵捕不 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就是说28年之后,有一个叫刘秀 的,要光复汉室河山。因为这个原因,王莽的御用文人刘歆专门改名为刘 秀,希望这个预言能够应验在自己身上。 最后李通问刘秀,现在天下乱象纷呈,你是不是也打算创业,建立个 国家什么的? 刘秀名如其人,非常忸怩地摇了摇头拒绝。他是个读书人,自幼家底 殷实,不爱动粗,只想正常通经入仕。 刘秀有一句豪言壮语:“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颇能 反映当时的心态。执金吾何物?只不过是巡行殿外,当任皇帝警戒的中层 官员;阴丽华呢,则是新野大地主的女儿,由此可见刘秀最初的志向,有 点“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小农经济意识。 当然最后,按照史书说法,刘秀还是没有抵挡住“天命”的滚滚车轮 ,当上了皇帝。 往后看,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元末天下刀兵四起,混不下去了 ,彼时剃着光头的小朱一把鼻涕一把泪,在佛前拿着蓍草进行占卜前的祈 祷,指条生路吧。 留在寺院?不行!逃出寺院去谋生?还不行! 这位俗姓朱的和尚就这样陷入了两难,百般无奈才犹犹豫豫遮遮掩掩 ,提出第三种方案和佛祖商量,莫不是要我起事?佛祖大笔一挥——批准 ! 和刘秀、朱元璋一样,赵匡胤现在得到了上天的启示,他信心满满地 继续往北方去,参加了当时后汉的军队,他的领导叫郭威,小名“郭雀儿 ”,因为身上刺着两只小鸟的文身。 得到上天暗示的赵匡胤,是一个相当勇猛的士兵,总是像一把尖刀一 样,径直刺入敌人的心脏,就算在极端的劣势下,他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意 志力与战斗力,值得所有的人钦佩。 攻打寿州城的时候,赵匡胤率领手下不用护甲,坐皮筏子跳进护城河 冲锋,瞬间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这些箭支不光数目多,而且粗大锋利, 如果不是一名叫张琼的小兵舍命挡箭,我们香孩儿早就成死孩儿了。 这种勇猛使得他频频在周世宗视野里出现,并迅速得到提升,很年轻 就得到了节度使的位子。节度使级别很高,但在当时并不像唐朝那样威风 了,因为吸取了唐朝藩镇之乱的教训,五代之后,朝廷将兵力都吸引到禁 军来,由皇帝亲自掌管。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