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老人自述/掌故丛书

白石老人自述/掌故丛书
作者: 编者:张次溪|责编:刘蔚|口述:齐白石
出版社: 浙江古籍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白石老人自述/掌故丛书
ISBN: 978755401681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 出生时的家庭状况(一八六三) 穷人家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 难若登天。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 名。回想这一生经历,千言万语,百感交集,从哪里说起 呢?先说说我出生时的家庭状况吧! 我们家,穷得很呐!我出生在清朝同治二年(癸亥· 一八六三)十一月二十二日,我生肖是属猪的。那时,我 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在堂,我是我祖父母的长孙, 我父母的长子,我出生后,我们家就五口人了。家里有几 间破屋,住倒不用发愁,只是不宽敞罢了。此外只有水田 一亩,在大门外晒谷场旁边,叫做“麻子丘”。这一亩 田,比别家的一亩要大得多,好年成可以打上五石六石的 稻谷,收益真不算少,不过五口人吃这么一点粮食,怎么 能够管饱呢?我的祖父同我父亲,只好去找零工活做。我 们家乡的零工,是管饭的,做零工活的人吃了主人的饭, 一天才挣得二十来个制钱的工资。别看这二十来个制钱为 数少,还不是容易挣到手的哩!第一,零工活不是天天有 得做。第二,能做零工活的人又挺多。第三,有的人抢着 做,情愿减少工资去竞争。第四,凡是出钱雇人做零工活 的,都是刻薄鬼,不是好相处的。为了这几种原因,做零 工活也就是“一天打鱼,三天晒网”,混不饱一家的肚 子。没有法子,只好上山去打点柴,卖几个钱,贴补家 用。就这样,一家子对付着活下去了。 我是湖南省湘潭县人。听我祖父说,早先我们祖宗, 是从江苏省砀山县搬到湘潭来的,这大概是明朝永乐年间 的事,刚搬到湘潭,住在什么地方,可不知道了。只知在 清朝乾隆年间,我的高祖添镒公,从晓霞峰的百步营搬到 杏子坞的星斗塘,我就是在星斗塘出生的。杏子坞,乡里 人叫它杏子树,又名殿子树。星斗塘是早年有块陨星,掉 在塘内,所以得了此名,在杏子坞的东头,紫云山的山脚 下。紫云山在湘潭县城的南面,离城有一百来里地,风景 好得很。离我们家不到十里,有个地方叫烟墩岭,我们的 家祠在那里,逢年过节,我们姓齐的人,都去上供祭拜, 我在家乡时候,是常常去的。 我高祖以上的事情,祖父在世时,对我说过一些,那 时我年纪还小,又因为时间隔得太久,我现在已记不得 了,只知我高祖一辈的坟地,是在星斗塘。现在我要说 的,就从我曾祖一辈说起吧! 我曾祖潢命公,排行第三,人称命三爷。我的祖宗, 一直到我曾祖命三爷,都是务农为业的庄稼汉,上辈没有 做过官,也没有发过财,勤勤恳恳地混上一辈子,把肚子 对付饱了,就算挺不错的。在那个年月,穷人是没有出头 日子的,庄稼汉世世代代是个庄稼汉,穷也就一直穷下去 啦!曾祖母的姓,我不该把她忘了。十多年前,我回到过 家乡,问了几个同族的人,他们比我长的人,已没有了, 存着的,辈份年纪都比我小,他们都说,出生的晚,谁都 答不上来。像我这样老而糊涂的人,真够岂有此理的了。 我祖父万秉公,号宋交,大排行是第十,人称齐十 爷。他是一个性情刚直的人,心里有了点不平之气,就要 发泄出来,所以人家都说他是直性子,走阳面的好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