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

雷峰塔
作者: 张爱玲|译者:赵丕慧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40
折扣购买: 雷峰塔
ISBN: 9787530215029

作者简介

张爱玲(1920-1995),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以一系列小说震动文坛,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短篇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和散文《烬余录》等。1955年到美国,创作英文小说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享年七十四岁。

内容简介

琵琶把门帘裹在身上,从绿绒穗子往外偷看。宾 客正要进去吃饭,她父亲张罗男客,他的姨太太张罗 女客。琵琶四岁母亲出国,父亲搬进了姨太太家,叫 做小公馆。两年后他又带着姨太太搬了回来,带了自 己的佣人,可是吃暖宅酒人手不足,还是得老妈子们 帮着打点。从不听见条子进这个家的门,可是老妈子 们懂得分寸,不急着巴结姨太太,免得将来女主人回 来后有人搬嘴弄舌。亏得她们不用在桌边伺候。正经 的女太太同席会让条子与男客人脸上挂不住。 客室一空琵琶就钻了进去,藏在餐室门边的丝绒 门帘里,看着女客走过,都是美人,既黑又长的睫毛 像流苏,长长的玉耳环,纤细的腰肢,喇叭袖,深海 蓝或黑底子衣裳上镶着亮片长圆形珠子。香气袭人, 轻声细语,良家妇女似的矜持,都像一个模子打出来 的,琵琶看花了眼,分不出谁是姨太太。男客费了大 工夫才让她们入席。照规矩条子是不能同席吃饭的。 男佣人王发过来把沉重的橡木拉门关上,每次扳 住一扇门,倒着走。轮子吱吱喀喀叫。洗碗盘的老妈 子进客室来收拾吃过的茶杯,一见琵琶躲在帘子后, 倒吃了一惊。 “上楼去。”她低声道,“何干哪儿去了?上楼 去,小姐。” 姓氏后加个“干”字是特为区别她不是喂奶的奶 妈子。她服侍过琵琶的祖母,照顾过琵琶的父亲,现 在又照顾琵琶。 洗碗盘的老妈子端着茶盏走了。客室里只剩下两 个清倌人,十五六岁的年纪,合坐在一张沙发椅上, 像一对可爱的双胞胎。 “这两个不让她们吃饭。”洗碗盘的老妈子低声 跟另一个在过道上遇见的老妈子说,“不知道怎么, 不让她们走也不给吃饭。” 她们倒不像介意挨饿的样子,琵琶心里想。是为 了什么罚她们?两人笑着,漫不经心地把玩着彼此的 镯子,比较两人的戒子。两人都是粉团脸,水钻淡湖 色缎子,貂毛滚边紧身短袄,底下是宽脚祷。依偎的 样子像是从小一齐长大,仿佛台灯座上的两尊玉人, 头上泛着光。她没见过这么可爱的人。偶尔她们才低 声说句话,咯咯笑几声。 火炉烧得很旺。温暖宁谧的房间飘散着香烟味。 中央的枝型吊灯照着九凤团花暗粉红地毯,壁灯都亮 着,比除夕还要亮。拉门后传来轻微的碗筷声笑语声 ,竟像哽咽。她听见她父亲说话,可能在说笑话,可 是忽高忽低,总仿佛有点气烘烘的声口。之后是*多 的哽咽声。 希望两个女孩能看见她,她渐渐地把门帘裹得越 紧,露出头来,像穿纱丽服。她们还是不看见她。她 的身量太矮。圆墩墩的脸有一半给溜海遮住,露出两 只乌溜溜的眼睛。家里自己缝的扣带黑棉鞋从丝绒帘 子上伸出来。要是她上前去找她们俩说话,她们一定 会笑,可也一定会惹大家生气。让她们先跟她讲话就 不要紧了。 她渐渐放开了帘子,*后整个人都露了出来。她 们还是不朝她这边看。她倒没料到她们是为了不想再 惹怒她父亲的原故。她终于疑心了。两个女孩坐在沙 发上那么舒服的样子,可是又不能上前去。她们像是 雪堆出来的人,她看得太久,她们开始融化了,变圆 变塌,可是仍一径笑着,把玩彼此的首饰。 洗碗盘的老妈子经过门口,一眼看见琵琶,不耐 烦地啧了一声,皱着眉笑着拉着她便走,送上楼去。 老妈子们很少提到她母亲,只偶尔会把她们自己 藏着的照片拿出来给迥然不同的两个孩子看,问道: “这是谁呀?” “是妈。”琵琶不经意地说。 “那这是谁?” “是姑姑。” “姑姑是谁?” “姑姑是爸爸的妹妹。” 姑姑不像妈妈那么漂亮,自己似乎也知道,拿粉 底抹脸,总是不耐烦地写个一字。琵琶记得看她洗脸 ,俯在黄檀木架的脸盆上,窗板关着的卧室半明半暗 ,露出领子的脖颈雪白。 “妈妈姑姑到哪去啦?”老妈子们问道。 “到外国去了。” ……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