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铁轨
作者简介
彭翼翔,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专业德语翻译,天涯人气作者,擅长文化悬疑小说的创作,追求“用真实的史料,烹饪出历史的佳肴”。
内容简介
**章 突发事故 寺江,一座无与伦比的光耀之城。 繁华的街景和壮观的楼宇是这座城市的华美乐章 ,在此生活的人也像这座城一样,穿着得大方得体、 打扮得光鲜亮丽。白天,寺江是伟岸的国王,用高楼 和长街来尽情展示雄壮的肢体;夜晚,寺江是娇媚的 王后,以霓虹和美酒来恣意散发魅惑的神采。 人们喜欢这里的一切——她的一*一木、一街一 景,称赞她“美得**、美得真实”。而在暗不见光 的地下世界中,同样有着让人赞叹到无以复加的傲人 之物——长度和密度都让人咋舌的地下铁路网——无 可比拟的“地下王国”。 盘根错节的隧道中疾驰过一辆辆满载着乘客的地 铁,乘客们或玩手机,或笑着聊天。像世界上所有千 万级人口的大都会一样,这是一派*常见的城市即景 ,常见到这种生活方式自一个半世纪以前于伦敦的诞 生之时,就已经浓缩到现代文明的血液之中。 短短几分钟,地铁便从幽暗的隧道中驶出,精准 地停靠在下一站的站台。 乘客们来来往往,匆匆忙忙。到站的人风驰电掣 地离开地铁,丝毫不对身后行驶在地下宫殿中的“钢 铁长龙”有任何留恋。而一批新的乘客以迅雷不及掩 耳的速度登上车厢,乘着平稳运行的列车奔波于城市 的每个角落。 人们从不会考虑黑暗且冰冷的隧道之中有些什么 ,就像从不考虑自来水和天然气从哪里来一样,因为 它们都属于随手拿来就能使用的东西,再平常不过了 。 偶尔,他们会抬起头望着车窗外一帧一帧闪过的 隧道墙壁,可能也会好奇是否有寄居于此的地下生物 ,或者藏匿着被抛弃了多年的尸体,甚至有可能在一 瞬之间看到了某一帧异于其他的画面。不过人们的反 应能力基本上与列车的速度同步,迅疾便忘得一干二 净。 这些穿行于地下各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乘客,就像 中学物理实验中撒在玻璃板上的碎铁屑,玻璃板下那 一条一条标记有“一号线”、“二号线”的磁条,有 序地牵引着人们,壮观且精细,无愧于“人类现代文 明奇迹”的赞誉。 而这个过程全部被记录在轨道交通指挥大厅的屏 幕上。 指挥大厅能够监控所有线路的运行状况,此时的 运行状况图显示,寺江地铁二号线马场东路到赤乌阁 一段出现大规模的人流拥堵。屏幕前的工作人员并未 把这当回事,依旧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因为“拥堵 ”是这个被以“伟哉、壮哉”所冠名的**大都市* 为闻名遐迩的名片,人们早已习惯了这般风采。 这短短的几公里,是寺江*中心的区域。无论是 地上的路面交通还是地下的轨道交通,在这里都显得 力不从心。两分钟一辆的列车显然无法满足站台上黑 压压的乘客,从自动扶梯和楼梯上涌下来的人*是多 得让人窒息。 每天的这个时间都如此:此时正是下午五点三十 五分,晚高峰即将进入**。 而**的这个时间节点与往*不一样,人们在马 场西路地铁站等了已经将近十分钟,列车仍未到达。 站厅层通达下方站台层的楼梯上,人已经很难往下走 了,他们索性站在台阶上;自动扶梯仍然在运行,只 是在快到底的时候,前方的人由于拥堵而无法立足, 后面尚未到达的乘客不得不用力推挤前方的人,避免 自己被不断转动的滚梯带倒。 现场的情形混乱不已。 本就嘈杂的站台此时满是埋怨和疑惑的声音,逐 渐人声鼎沸起来。 七八月的天气湿度极大,此时*是气压极低的阴 雨天,每个人都像蒸了桑拿一样。而吵吵嚷嚷的环境 就像给桑拿房里加了一盆炭,热度迅速上升,一张张 红透的汗脸挣扎着仰起来,争抢残余不多的氧气。有 个词叫“蛤蟆吵坑”,用在这里似乎特别合适。 又过了将近三分钟,站厅层自动扶梯的入口突然 被工作人员拦住,禁止乘客使用,自动扶梯随后便停 了下来;闸机检票口也被设置了一道围栏,新的乘客 不再被允许向下进入站台层。而后,地铁广播中传来 了一阵舒缓的女声:十分抱歉地通知您,地铁二号线 运行因故中断,请乘客离开站台,并选择其他交通工 具,谢谢配合。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是每个人脸上共同的表 情。 虽然嘴里牢骚着,不过大家都无奈地通过楼梯走 上站厅层,然后刷卡出站。他们的速度并不拖沓,因 为争抢其他运力不如地铁的交通工具*是一番恶战。 马场西路与吴江路一带本就是人流密集的商业中心, 这时已人满为患。好在已经被安排到这一带疏通人流 的民警和武警还是十分有序地将人群引导到附近的泰 兴路和茂名路等几条支路上。 猜疑的气氛慢慢升腾,但大多数人仍旧只把这当 成是一次正常的运行事故而已,就像上了年纪的人有 时走路会莫名其妙地踉跄一样,毕竟这条线路已经连 续运转了十多年。而且地铁也曾经中断过多次,大多 是因为有人跳轨或者技术问题所致。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