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人(大城市的日与夜)

伦敦人(大城市的日与夜)
作者: (加)克莱格·泰勒|译者:华苑
出版社: 湖南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8.30
折扣购买: 伦敦人(大城市的日与夜)
ISBN: 9787540493448

作者简介

\"[加]克莱格?泰勒 Craig Taylor 知名作家、编剧与编辑。著有《关于不列颠的100万件好玩的事》《回到阿肯菲尔德:一个英国村庄的21世纪图景》,两部作品均被改编成舞台剧。 现居伦敦。 \"

内容简介

\" 环卫工人 我是在学校里认识经理的。他说:“我会给你一份工作。”我没有参加面试或者任何别的什么考核。反正就直接来上班了。那 个时候我刚满16岁,刚好放完假回来,他们跟我说,第二天来上班吧。我说:“不,我想马上就开工。”于是我那一天就开工了。刚开始就是那么兴奋。 自从做这份工作,我几乎走遍了整座城市。我对伦敦了如指掌。所有的街道、地标什么的,我都了解。我服务的这家公司业务几乎覆盖整个伦敦。我给你看看地图吧……对,这片就归我扫。粉红色的这些是地铁,到地铁站的楼梯也需要清洁和打扫,那些楼梯都容易变得灰尘扑扑的。这里呢,就是主路。早上我们搞好所有的小地方,九点半之前就到这里,午饭时间左右就要到主街,很快所有人就要吃完午饭。 每天我大概要捡起大概5,000到10,000件东西。香烟、垃圾、纸杯,什么都有。口香糖、烟头……尤其是麦当劳的纸杯,哪里都有,最多的就是它。除了杯子,还有装薯条的盒子啦,汉堡包装纸啦……带有商标的东西实在太多,最多的就是这个大M。 现在垃圾桶上都带有一个烟灰筒,给人们放口香糖和掐香烟的。有些人却专门喜欢恶作剧,把这个烟灰筒生生拔下来然后扔在地上。这不是有病么! 干这活儿永无止境。即使水沟目前是半干净的,烟头、石头和灰尘总会累积起来。车一开过,带起一阵风,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进去了。所以要一直弄。啥都会慢慢堆起,越来越多。 在我年轻时刚开始做这份工作时,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我不熟悉,动作很慢。但是只要熟练起来,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就会容易些——要赶到指定地点,配合团队按时完成工作。大概用了几个月,我才习惯这种节奏,放松下来。我工作很努力,经常做得汗流浃背。现在我可以比较好地掌握适合自己的节奏了,工作也总能按时完成。 现在,我甚至有时间坐下来休息一下,喝杯东西,再回去工作。以前,我得把休息时间也搭进工作里,总是担心自己完不成。同事们在休息处找不到我,就打电话问我:“你在哪里?”我总是说:“我在干活啊!” 周日清扫市场是最难的。那些摊贩们都不按时收工,所以你只能等。有时候,市场检查员来催促摊贩们快点收拾,不然就罚款。慌乱之中,我们要清扫的东西就更多了。我们推着垃圾车,还有一个电动笼子——这是用来装可以回收的物品的,但要是下雨,就没法搞回收了。这种大规模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我们从市场一头开始做,而另外一头是陶尔哈姆莱茨区,那一区的同事们比我们晚开工,所以他们那区的垃圾总是被风卷到我们这里来。 什么样的垃圾都有,用来装货物的纸箱啦,纸杯啦,还有食物、球鞋什么的——很多人买了新球鞋之后就把旧的扔掉。那里还会有食物摊档,卖炸虾、香蕉饼之类的东西,对这部分区域我们还得做消毒清洁,进行整段冲洗,否则到处都会黏糊糊的。 有时候,我周六也开工。我们四人一组,骑着电动车前往那些大的人行道去做清洁。两个人做一边。地上总是有呕吐物的痕迹——我真是看多了,有的一看就是走几步吐一次的那种,走几步又吐一次。太恶心了。 人们做的一些事真让我糟心。人们应该清理好自己产生的垃圾才对。但是他们好像不在乎。我觉得这些人是这么想的——总得给环卫工留一份工作吧。 我也清理过老鼠什么的,也是够恶心的。在火车站、一些商店的背后,或者在小街巷。周一的时候,我们在盐站,那里堆满了盐。垃圾里面可能混有砖头、大石头什么的,这些得挑出来,不然粉碎垃圾时,这些砖石会把机器卡住。一个垃圾车的司机看到里面有东西,就徒手把那个异物拉了出来——他还以为是块砖头。谁知道,原来是一只死老鼠,身子硬得跟石头一样。太恐怖了。 建筑工人在这方面也很糟糕。建筑工地总是最乱的;而你在清理的时候,他们总是随地乱扔东西,对你毫不尊重。 \"1、口述史大师克莱格?泰勒经典非虚构作品,献给所有在大城市中生活、迷茫、挣扎、打拼、奋斗的人! 2、引发全球各大城市生活的人强烈共鸣的口碑之作,《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卫报》等百余家媒体盛赞。 3、历时5年,200多次采访,85个普通伦敦人口述的悲喜故事。货币交易员、失物招领处职员、水管工、环卫工、出租车司机、急救护理人员、地产经纪人、厨师……他们用梦想与眼泪交织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爱这座城、恨这座城、逃离这座城、渴望这座城。 4、你只要对人本身充满兴趣,不一定生活在伦敦,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5、真实还原每一位普通人的讲述。这些平凡人物真实的生活经历,让你感觉声音和故事汹涌而来,它们既不是“官方的声音”,也不是专家的观点,而是生机勃勃充满大众气息的讲述,就好像伦敦自顾自地在讲述着自身,使该书带有一种口述史特有的真实魅力。 6、对一座城市最公正、最完整的呈现。城市的美好、迷人、丑恶与肮脏之处都在此书中一览无余,多样性与琐碎并存,这是一个独一无二、让人爱恨交加的伦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