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求孩子的正面管教(帮助孩子学会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

特殊需求孩子的正面管教(帮助孩子学会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
作者: (美)简·尼尔森//史蒂文·福斯特//艾琳·拉斐尔|译者:甄颖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9.90
折扣购买: 特殊需求孩子的正面管教(帮助孩子学会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
ISBN: 9787550275447

作者简介

甄颖(Elly Zhen) ·美国正面管教资质导师 ·北美阿德勒心理学会(NAsAP)会员 ·《孩子:挑战》《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工具》等7本书的译者、作者 ·**点击量*高的育儿博主 ·汇智有方一正面管教团队创始人 ·将近2000名学员来自**外80多个城市 ·数十场大型讲座遍及大中城市 艾琳·拉斐尔(Arlene Raphael),具有资质的正面管教导师、执业特殊教师,有超过25年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和其他特殊需求的孩子服务的经验。 史蒂文·福斯特(Steven Foster)具有资质的正面管教导师、职业临*社会工作者,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品质与资质委员会负责人。他曾参与、领导并设计过很多治疗计划。 简·尼尔森(Jane 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销量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于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内容简介

第1章 “可是我的孩子不一样!” 二十世纪初,在维也纳,有一位与西格蒙德·弗 洛伊德同时代的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并且,他和弗洛伊德曾是短时期的同事。在开创性 的工作中,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并创立了自 己的人类发展理论,这个理论后来由鲁道夫·德雷克 斯极大地丰富和完善。正面管教就是以阿德勒和德雷 克斯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阿德勒相信,所有人的首要动机都是要有归属并 感觉到自己重要,而心理健康的人会以对社会有益的 方式寻求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我们这里说的“对社 会有益”,是指两件事情。**,我们是指,一个人 建立情感联结并寻求自我价值的尝试,能引起其周围 的人的积极回应。第二,我们暗含着一个由阿德勒创 造的概念,他称之为Gemeinschaftsgefuhl,有时翻 译为“社会兴趣”。阿德勒相信,心理健康,可以由 一个人为他或她的群体所做的积极贡献的程度来衡量 。因而,行为的一个首要目的,是为了遵循这个动机 以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有时候,孩子们(以及 成年人)在如何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方面会犯“错误 ”,并做出“**行为”。 在*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 地做着与如何获得这种归属感相关的决定。这个过程 从我们出生那**就开始了(有些人相信在**里就 开始了)。这些决定是在我们从出生开始发现自己身 处其中的群体背景中逐渐做出的:家里、托儿所、幼 儿园、教室、同龄人群体、工作群体,以及*大的群 体。理解特殊需求的孩子也在做着有关如何得到归属 感和价值感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决定可能看起 来会不一样。如果孩子们被娇惯(对于有特殊需求的 孩子的父母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他们可能 会决定,当别人给他们“特殊服侍”时,他们才会感 觉到自己被爱着,并且可能决定要利用自己的特殊需 求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因而,父母和老师们就会 错过帮助孩子做出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有能力的决定的 机会。另一种可能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被忽视,这 可能同样会误导他们对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 定。 德雷克斯注意到,孩子们很容易以错误的方式满 足自己归属的需要,他将这些方式称为“行为的错误 目的”(我们将在第2章详细讨论)。他指出,孩子是 **的察觉者和观察者;如果你怀疑这一点,就带着 你的蹒跚学步的孩子到周围走一走,并注意你的孩子 花多长时间发现每一样东西无穷无尽的乐趣。然而, 孩子们对于自己看到的东西却是众所周知的很差劲的 解释者。当他们与自己世界里的人互动时,他们会基 于自己对事情的理解来做出决定。这些决定——往往 基于错误的解释——会导致他们以让爱他们的大人困 惑并且有时**愤怒的方式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三岁的考特妮患有唐氏综合征①,她正在和妈妈 玩,家里的电话响了。妈妈站起来去接电话,在妈妈 说话的时候,考特妮猛撞妈妈的膝盖并可怜地哭起来 。妈妈对考特妮做出“嘘”的手势,这起到了短暂的 作用,但一会儿之后,妈妈发现考特妮又在撞她的膝 盖。这是一个已经发生过无数次的情形,妈妈又一次 恼怒了。但是,她很快挂上了电话,抱起考特妮,带 着一点怨恨继续玩她们的游戏去了。 考特妮可能在想什么呢?她一直在跟妈妈玩,电 话响了,妈妈就离开了她。考特妮当然注意到了这个 情况,但已经学会了曲解它。她可能相信,电话对妈 妈来说比她*重要。不然,妈妈为什么会离开呢?当 然,这不是事实。然而,“事实”在这里不重要。如 果考特妮相信这是事实,她对自己必须怎么做才能从 妈妈那里感觉到归属感就会形成一个错误的信念(第2 章对错误信念有*多讨论)。她可能相信,她必须是 妈妈关注的中心,才能感*到情感连接和自己的重要 性。而妈妈可能会觉得,她在任何时候从考特妮身上 转移注意力就好像是在忽视孩子。 这种情形可能会并且确实常常发生在很多家庭里 ,不论是不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因为,当阿德勒和德雷克斯提出所有的人都以对社 会有益的方式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时,他们并没有说 不包括自闭症的孩子,或脑瘫的孩子,或唐氏综合症 的孩子,或注意力缺乏多动症的孩子,或发育迟缓的 孩子,或各种各样任何我们称之为“特殊需求”的孩 子。所有的孩子都容易对自己的经历做出错误的解释 ,并追求错误的目的。然而,阿德勒明白,当出现以 下一种或几种情况时,孩子们基于其错误解释做出决 定的倾向就会*严重: 1.他们被娇纵。 2.他们被忽视。 3.他们有残疾(handicapped)。(阿德勒使用这 个词的时候, handicapped还不被看做是带有歧视性的词汇)。 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可能会被娇纵。当父母娇纵孩 子时,通常会低估孩子的能力,并且把孩子的疾病作 为降低期望的正当理由。这些孩子们可能会足够聪明 地利用父母的同情,让父母相信他们比实际上需要* 多照顾。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