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茶经(白话全译彩图版)

图解茶经(白话全译彩图版)
作者: (唐)陆羽
出版社: 内蒙文化
原售价: 53.80
折扣价: 36.65
折扣购买: 图解茶经(白话全译彩图版)
ISBN: 978780675885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 茶之为饮 发乎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之。”这里的茶即为后来的茶。因此,茶的解毒作用早在五千年前就已 被我们的先人所认识。 唐·陆羽《茶经》也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一记载 更明确了茶之为饮与神农的关系。 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正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里,于是,煮 好的水其色微黄,入口即感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 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这一发现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 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传说,神农氏的肚子是透明的, 凡是他吃下的东西,都能看见在肚子里的反映,并据此推断所食物是 否有毒,是否可以食用。有一天神农氏吃了一种树的叶子,居然看见 那东西在肚子里上下左右来回地流动,就像是在查东西一样,而更为 神奇的是,那叶子还把肠胃漂洗得干干净净。于是神农氏就把这种植 物称为“查”,同“茶”音。并把它介绍给世人当作药用。这种说法更 具神话性。也许值得我们肯定的一点是:第一次将茶的药用价值引入 人类社会的是神农氏。 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 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 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 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 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 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 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 最后从中筛选出的稻、黍、稷、麦、菽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 爷”、“农皇爷”。 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后,并不单单靠天而收,还教民打井汲水,对 农作物进行灌溉。在这一高台的四角各有一口井,台中央有一口井水 都会波动。由于这一带历史上多次被黄河水冲击,黄水退后大量泥沙 沉积,这些井多数都被埋在地下,现在仅找到一眼,在南面二百步分 配权的地方。此井泉水清澈、甘甜,每天都有方圆近百里的人到这里 取水,称为神水,据说直接可以治病。 后人为了纪念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的伟大功绩,在这高台上修 建了庙宇。传说神农氏生于农历正月初五,所以每年的正月初五到正 月二十便举行祭祀,祈求五谷丰登。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学士到这里 朝拜者比比皆是。据县志记载,三国时曹植来这里拜谒后,写下著名 的《神农赞》,“少典之,火德成木。造为未耜,遵民播谷。正为雅琴, 以畅风俗”。 五谷台神农氏的塑像,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墙上的 壁画记录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除了开垦荒地,口尝百草,播种五谷, 汲水灌溉外,还有日中为市,造陶器,尝药治病等。农业的出现,人 类的劳动果实已有剩余,这时,神农氏设立集市,让大家把吃不完、用 不了的食物和东西,每天中午拿到集市上去交换,从而出现了中国式 的原始的商品交易。同时,他还发明了陶器,解决了人类的生活用具 包括器皿和陶盆、陶罐等。神农氏的另一伟大功绩就是创始了中国医 药和医术。《纲鉴易知录》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 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口而 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疾而医道自此始矣。” 2 盛享“茶仙”“茶圣"“茶神”之者 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 东冈子,唐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 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 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建于东汉中 叶,唐更名为西塔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以 《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 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 为字。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呗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 茶等事务。但他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 九岁那年,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他却问积公曰:“释氏 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 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积公恼他桀骜不训,藐 视尊长,就用繁重的“贱务”磨炼他,迫他悔悟回头。 十二岁那年,他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 戏,作了优伶。 唐天宝五年(746),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 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 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 P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