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大全

品茶大全
作者: 爱梦
出版社: 哈尔滨
原售价: 33.80
折扣价: 22.65
折扣购买: 品茶大全
ISBN: 978780699894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个神话故事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人们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茶”少说也有3000年的 历史。 那么茶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传说茶叶为偶然所得。在古代,有位神农氏立誓遍尝百草,用来制药, 以解除百姓疾病之苦。 有一天,神农进山采药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 于是他放下草药袋,斜靠在一棵大树上休息。一阵风过,几片叶子从树上冉 冉落下。神农拾起叶子一看,这叶子青绿可爱,还有一股隐约的清香,用手 一揉,汁液润滑。 神农觉得它应属无毒的一种,便将叶子放人口中慢慢咀嚼。这叶子虽苦 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神农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津 ,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原来这是一种能解渴生津、 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的草药。 神农心中好生惊奇,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看,发现其叶形、叶脉、叶 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他又采了一些芽叶。后来,神农将这种树定名 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 用做药物,供做祭品,当做菜食和饮料,后来衍生出品种繁多的茶叶家族和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用不着去考证它的真实性。 千古茶风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品。它发源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 ,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 一。 嗜好饮茶者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多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 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 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出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茶,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国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为茶的自然科学和茶 的人文科学两方面,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 和社会的功能。 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 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 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大约在人类进入到文明时代,就有了对茶的认识。最初,我们的祖先仅 仅是把茶叶当做药物。《神农本草》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编者注:茶原名荼)而解之。” 茶叶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等功能。那时人们从野生的茶树上采 下芽叶,放在水中烧煮,饮其汁水,这就是原始的“粥茶法”。这样煮出的 茶水,滋味苦涩,因此。那时茶被称为“苦荼”。后来,人们以茶当菜,煮 做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茶叶是用于食物解毒的 。 秦汉时期,人们开始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创造了“半茶半饮”的制茶 和用茶方法,不再直接烧煮鲜叶了。人们把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后,晒干或 烘干制成茶饼。饮用时,将茶饼捣碎研成细末,放人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 葱、姜、橘子等调味。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这种在茶中加 入调料的饮法,如傣族的“烤茶”。 最早开始饮茶、种茶是在巴蜀地区。饮茶习俗向各地传播是在秦统一巴 蜀之后。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日知 录·茶》)。 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王褒《僮约》中的“烹荼尽具”、“武阳买 荼”。是茶用来饮用的最早记载。至西汉时,在巴蜀之外,茶已是宫廷及官 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而汉代文人提倡饮茶之举是茶文化最早的起源。司 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他们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 度都谈到了茶。 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宫廷饮茶 也更为经常。而吴国在扬子江下游,接近茶叶的产地,更盛行喝茶。《三国 志·吴书·韦曜传》中就有:“孙皓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曜饮不过二 升,或为裁减,或赐荼茗以当酒。”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茶以文化的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封建社 会的发展,茶叶已成为商品在全国流通,并作为食料、药料、饮品、贡品、 祭品等被广泛使用。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品。 两晋时期,江南一带,“坐席竟下饮”,文人士大夫间流行饮茶,民间 亦有饮茶。到了南北朝时期,帝王公卿、文人士流,茶风比晋更浓。而南朝 因为接近茶叶产地的关系,饮茶更见普及,几乎是“日常茶饭事”。后来随 着南北文化的逐渐融合,饮茶风气也渐渐由南向北推广开来。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人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期,一 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时救世,渐兴清谈之风。这些人终日 高谈阔论,多兴饮宴,助兴之物必不可少,所以最初的清谈家多酒徒,如竹 林七贤。后来清谈之风转移到一般文人身上,但能豪饮的毕竟不多,而茶则 可长饮且始终让人保持清醒,于是清谈家们就转向好茶。随着文人饮茶的兴 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增多,茶逐渐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了文 化圈。 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 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醒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 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 倪。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随着茶事的 兴旺,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名茶, 品饮之法也有了较大改进。 唐代饮茶蔚然成风,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 量也越来越讲究。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 ,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饮茶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饮茶由唐以前的粗放 式转为细煎慢品式。这一变化应归功于“茶圣”陆羽。陆羽和他的《茶经》 真正使茶由药用、饮用变为品饮,并且由一种习惯、爱好、生理需要升华为 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茶经》并非只是述茶,还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 中,探讨了饮茶艺术,首创了中国茶道精神,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 度。它也开启了以后茶文化异彩焕发的局面,《茶经》的问世是唐代茶文化 形成的标志。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