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下)/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悬崖(上下)/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作者: (俄罗斯)冈察洛夫|总主编:柳鸣九|译者:严永兴
出版社: 江西教育
原售价: 110.00
折扣价: 66.00
折扣购买: 悬崖(上下)/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ISBN: 9787539289151

作者简介

严永兴,1940年生,上海人,编审。主要学术专长为俄苏文学,现从事编辑工作。现任《世界文学》编辑部副主任,《外国文学动态》杂志副主编。主要代表作有:论文《如何看待马雅可夫斯基》《俄罗斯文坛的热门话题一一后现代主义》《马卡宁的新作(审判桌)》《俄罗斯文学怎么样了》《俄罗斯作家也谈钱》。 柳鸣九,1934年生,湖南长沙人。1953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一中,同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赴中国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转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1年后,多次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考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欧拉美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际笔会中心会员。 柳鸣九先生一生潜心研究,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勤奋写作,可谓著译等身。200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被正式选定为博士论文专题对象。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称号“终身荣誉学部委员”。曾著有《法国文学史》(三卷本)、《走进雨果》《法兰西风月谈》《山上山下》等;翻译作品有《雨果文学论文选》《莫泊桑短篇小说》《局外人》《小王子》等。其中有三部作品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一部作品获“中国图书奖”。

内容简介

第一部 彼得堡有许多大街,在其中一条大街那装饰马虎 的住宅里,坐着两位绅士。一位三十五岁左右,另一 位四十五岁上下。 第一位是鲍里斯‘帕夫洛维奇·赖斯基,第二位 是伊万·伊万诺维奇·阿亚诺夫。 鲍里斯’帕夫洛维奇的面容生动,表情丰富。乍 一看,他比实际年龄年轻:宽阔白皙的前额显得鲜亮 饱满,双眸时而闪烁思想、情感和欣喜的光芒,时而 陷入沉思,耽于幻想,此刻,他的目光几乎似年轻人 那样富有朝气。有时,这双眼睛显得成熟、疲惫、烦 闷,将自己主人的年龄暴露无遗。双目间甚至聚起三 道淡淡的皱纹,那是时光和阅历无法消泯的标记。乌 黑顺溜的头发披落在后脑勺和耳朵上,可鬓角上已有 些许银丝显现。脸颊和前额,眼睛和嘴巴旁,依然保 持年轻的色泽,可太阳穴和下颏周遭的肤色已呈黄褐 色。 总之,根据这副面容,极易将人生阶段猜透,青 春与成熟的争斗已然完成,此人已进入其人生的另一 半,他所经历的每一个人生体验、情感和病痛,都留 下了痕迹。唯独他的那张嘴,在薄薄的双唇难以觉察 的变化中和笑容中,还保存着年轻人的、有时几乎是 孩童的那份纯真。 赖斯基身穿家常灰大衣,盘腿坐在沙发上。 伊万·伊万诺维奇则相反,他穿件黑色燕尾服。 白手套和呢帽放在身旁桌子上。他神色自若,或是说 ,他对周围可能发生的一切,持漠然等待态度。 目光机灵,双唇透着聪颖,黄褐色的脸庞,一头 修剪漂亮的花白头发和一脸斑白的络腮胡子,举止温 和,言谈持重,装束得体——这便是他的外表肖像。 从他脸上,可以读到不露声色的自信和对他人察 言观色的了然。凡观察过他的人都会说:“此人活得 潇洒,懂得生活,了解人。”倘若不把他归于气质不 凡、特殊的人群,至少也会将他列入生性质朴的那类 人。 他是人才辈出的彼得堡人中的佼佼者,人们称他 为上流人士。是的,他属于彼得堡,属于上流社会。 很难想象,除了彼得堡,他会待在别的什么城市里; 除了上流社会,也即彼得堡居民中闻名遐迩的最高层 ,他会待在别的阶层里。尽管他公务缠身,私事繁忙 ,但你常常会在各家的大客厅里遇见他,早晨拜访, 中午宴会,夜间家庭晚会,最后便是牌局。他马马虎 虎,平平常常,既非性格刚强,亦非意志薄弱;既非 学富五车,亦非不学无术;既非信仰坚定,亦非怀疑 一切。 不学无术或缺乏信仰,在他身上的表现形式为某 种轻率而浅薄的否定一切:他对一切漫不经心,从不 真诚地接受任何事物,既不对它深信不疑,亦不特别 偏爱入迷。与人交往,他怀着几许嘲笑和怀疑,几许 冷淡和平静,既不给谁以始终不渝的深情厚谊,亦不 与谁结下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他在彼得堡出生,上学,人到中年,西边没有到 过比拉赫蒂①和奥拉宁包姆。更远之地,北边没有到 过比托克索沃③和中罗加特卡。更遥之处。因此犹如 水滴中的太阳,在他身上反映出彼得堡的整个世界, 显现出彼得堡的全部实际、风气、生活方式、本性和 公务——此乃彼得堡的第二特性,别无其他。 关于其他种种生活,除却国内外各种报纸提供给 他的以外,他本人没有任何概念和观点。彼得堡的激 情,彼得堡的观念,彼得堡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其 中包括恶习和美德,思想,事业,政治,大概还有诗 歌——他的生活便围着这些转,不曾想从这个圈子里 挣扎出来,因为他在此,为自己的本性找到了最奢华 、最充分的满足。 四十年来,他不断冷漠地观察着,看每年春天一 艘艘挤满旅客的游轮,如何启航驶往国外;看四轮公 共马车,随后是火车,如何在俄罗斯大地上驶过;看 成群结队的人们,如何“怀着天真无邪的心情”出游 ,去呼吸另一种空气,去凉爽凉爽,去寻找感觉和消 遣。 他从未感到有类似需求,也不认为别人有此种需 求,只是平静而冷漠地盯着他们,盯着这帮异类,脸 上的表情彬彬有礼,目光中却在说:“随他们便,反 正我不去。” 他谈吐朴实,随意从一个话题转到另一个话题; 世上、上流社会和京城里出现的一切事情,他无所不 知;倘若战争爆发,他密切注视战事的各种细节,冷 静了解英法内阁的改组情况,阅读议员们最近在国会 和法国议院所做的报告;他熟悉新上演的歌剧,对夜 晚在维堡区。有谁被杀一清二楚。他对京城每个名门 望族的家谱、事业和庄园状况、家庭丑闻如数家珍; 他明察行政机关内每秒钟所发生的事,包括人事变动 、人员升擢与奖励;他知悉城里的各种流言蜚语、家 长里短。总之,他对自己的世界了如指掌。 上午他满世界转悠,也就是奔波于各家的客厅, 多多少少也是为私事和公务;晚上常常先是看戏,最 终是在英国俱乐部。或熟人家里打牌,几乎人人他都 熟悉。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