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60
折扣购买: 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1976)/周恩来生平
ISBN: 9787203103592
1 艰难之中抓生产 周恩来一再努力,试图将“文化大革命”的“洪 水”阻于生产领域之外。江青指责周恩来只要生产, 不要革命;政治局会议上,林彪批评周恩来“大错特 错”。周恩来抱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迂 回抗争。 1966年,国民经济刚从三年“大跃进”的危机中 挣脱出来,好日子没过几天,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 大革命”又使国民经济跌入灾难的深渊。以林彪、江 青为代表的阴谋家、野心家为了实现其通过天下大乱 达到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这一不可告人的目的, 置人民要吃饭、生产要发展这一基本常识于不顾,挑 动群众“停产闹革命”,把国民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 。 共和国的每次经济劫难,最苦最累的都是周恩来 。这一次更是空前绝后。 “文化大革命”中,为了减少运动对国民经济造 成的损失,维系最起码的国计民生,周恩来费尽心血 ,坚持不懈地与林彪、江青一伙及一切破坏经济建设 的行为作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斗争。 “做梦也没有想到” 1966年的元旦,中南海西花厅,似乎比往年的几 个元旦更具节日的气氛。周恩来也显出难得的轻松, 步伐也更具弹性和韵律了。 想想前几年的国民经济局势和当前的国民经济形 势,周恩来也该稍稍舒一口气了。到1965年年底,我 国已圆满完成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国民经济终于 从三年“大跃进”所造成的严重危机中摆脱出来,开 始走向好转。1966年,国家将正式执行被推迟的国民 经济发展的第三个五年计划。 此时此刻,周恩来的思维触角全都聚集于如何在 国民经济调整的基础上,更好更平稳地把中国的经济 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以实现他早就提出的“要在 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 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 义强国”的宏伟目标。 1月,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 、辽宁、北京等北方八省、市、自治区,出现了历史 上罕见的严重干旱。周恩来打算以抓华北农业为突破 口,扭转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南粮北调,进而把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而又一直难以“过关”的农业抓上去,以带动整个国 民经济的发展。1月底2月初,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北 方八省市自治区抗旱会议,研究对策和措施,并当场 点将,要李先念负责河南,谭震林负责山西,余秋里 负责陕西,林乎加负责山东,李富春、薄一波负责辽 宁。他自己则自告奋勇地担任北京、河北组的组长。 正当周恩来全力以赴组织华北抗旱工作之际,3 月8日和22日,河北邢台地区两次发生强烈地震。周 恩来不顾余震危险,两次飞赴灾区视察灾情,先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