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气候创造历史/新知文库
ISBN: 9787108047878
许靖华(1929~),原籍江苏仪征。海洋地质学家。曾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来到“十分之一之地”的拓荒者 *耳曼人并没有全部都朝南方大规模迁移,他们 朝莱茵河谷殖民时,阿勒曼尼人(Alemanni)和法兰 克人就没有跟进。 阿勒曼尼人是什么人? 塔西佗的《*耳曼尼亚志》中并没有这个部落。 罗马人于4世纪用“阿勒曼尼亚”(Alemannia)来称 呼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也就是罗马行省中的*耳曼 尼亚与雷蒂亚之间的地区,住在阿勒曼尼亚地区的人 也就称为阿勒曼尼人。不过黑森(Hesse)和德国西 南部邻近地区在1世纪时不是称为阿勒曼尼亚,而称 为“阿格里戴可美特”(Agri Decumates),也就是 “十分之一之地”。公元98年,塔西佗在书中提到这 片土地原本属于厄尔维几人,后来从高卢来了一些“ 野蛮的流浪汉”,占领了这片土地。他们**不管土 地所有权或法律纠纷,自顾自地开始垦荒或整地,畜 养牲口或种植农作物。 3世纪打了胜仗的罗马皇帝,包括卡拉卡拉 (Caracalla)、马克西米努斯(Maximunus)、加 列努斯(Gallienus)、克劳狄二世、普罗布斯 (Probus)等,都自称为“*耳曼库 斯”(Germanicus)或“*耳曼库斯马克西姆斯”( Germanicus Maximus)。显然这个地区的人原先称 为“*耳曼人”,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时,“阿勒曼尼 亚”这个名称**出现在他的硬币上。 根据历史学家的意见,“阿勒曼尼”这个词的意 思是“一群血统不同的人”。换句话说,他们不像黑 森地区的卡蒂人(Chatti)、俄罗斯南部的哥特人, 或是意大利的伦巴底人一样属于特定的部落。他们不 是某个英明国王手下的征服者,也不是整个民族一同 迁来阿勒曼尼。这些人是个别或三两成群来到这里开 垦,时间可能还在塔西佗之前,后来他们成为阿格里 戴可美特人。 公元*初几世纪的考古发现相当稀少,因此他们 的开拓地一定相当稀少分散,大多建立在河边。陶伯 河(Tauber)边一处开拓地的年代为2世纪。他们的 陶器和为数不多的家庭用品,相当类似莱茵河与威悉 河(Weser)下游流域的东西。这些人住的地方距离 罗马防线上的城堡不远,一向和罗马人和平共存。 他们是什么人?又来自什么地方? 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阿格里戴可美特”这 个词的意义。塔西佗并没有解释这个名称。有人推测 这个词可能代表占据这片土地的是有十个族的部落。 不过,“戴可美特”这个词并不是“十”的属格,而 是“十分之一”的属格,因此“阿格里戴可美特”不 是“十个族的土地”,而是“每十分之一的土地”。 为什么要说“每十分之一”?又是什么东西的十 分之一呢? 另外一位历史学家推测,或许他们要支付什一税 ,必须付出十分之一的收成。如果他们要支付什一税 ,那和其他人支付的税有什么不同?这所谓的十分之 一有何特别之处,让“十分之一之地”成为这里的人 的代称? 我们或许永远找不到真正原因,但席勒的《威廉 ·泰尔》(Wihelm Tell)提供了十分简单的答案。 瑞士的传奇创建者施陶法赫尔(Stauffacher),告 诉了我们阿勒曼尼人的起源: 请听,这是老牧人们传下来的故事。 从前,在遥远的地方, 有一个强大的民族,碰到一次大饥荒。 在紧急的时候,大家开会决议, 在每十个人当中抽签决定一人, 要离开故土,这项决议终于实行。 接着,男男女女,饮泣吞声, 组成一支大*,向南方远行, 仗着刀剑开路,穿过德国本土, 抵达这林木丛杂的山野。 席勒或许是由传奇故事了解历史,但罗马**中 也提到在困苦时刻,每十人中有一人必须离开的习俗 。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论,“每十分之一的土地”是 抽到坏签而必须离开故乡那十分之一的人所居住的地 方。他们必须离开,让留下来的其他人能拥有*多资 源。 塔西佗说这些流浪汉来自高卢,也就是罗马人统 治下的欧洲西部,野蛮地占领厄尔维几人放弃的土地 。这些新居民讲的是德语,不过不是高卢人,只是刚 好经过高卢。在守法的罗马**眼中,他们显得相当 野蛮,因为他们从来不管合不合法。或许是因为别无 选择,他们清理了土地或砍伐森林,在那里畜养牲口 和种植农作物。他们的土地被称为“阿格里戴可美特 ”,因为这些土地属于那些“十分之一”的人,这十 分之一的人被迫成为开拓另一个遥远地方的先锋。 这些移民不像哥特人是同时一起迁徙,而是一小 群一小群来到这里。北美洲移民有英国人、苏格兰人 、爱尔兰人、法国人、瑞典人、荷兰人、丹麦人等, 来到“阿格里戴可美特”的先锋同样来自不同的*耳 曼民族。这些人被称为“十分之一的人”,*后融合 起来,得到了“阿勒曼尼人”这个新名称。 考古证据显示,260年罗马防线瓦解后,移民开 始大举迁入。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他们有像阿拉里克率 领的西哥特人或狄奥多里克率领的东哥特人一样有组 织的入侵行动。这些新移民正如历史学家一向的想法 ,是来自东方或东北方。许多是来自易北河谷的斯维 比人,由布拉格到汉堡。有些人是来自埃尔斯特河( Elster)和萨勒河(Saale)以西的图林根盆地。还 有一些人来自德国东部,包括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 因或梅克伦堡。 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地人则是一同迁徙,他 们的家园人口减少。另一方面,“十分之一的人”离 开了,有十分之九留下来。除此之外,移民并没有忘 记自己的根本。举例来说,许多斯维比人在死前会回 到故乡。阿勒曼尼人是农民和手工业工人。他们在罗 马*队中服役,但不喜欢住在罗马城市中。4世纪末 一位罗马**将阿勒曼尼人群分为布里加维人 (Brig**i)、伦田西斯人(Lentiensis)、布其纳 欧班提人(Bucinaobantes),以及拉托瓦里人 (Raetovarii)。这些名称的命名依据都是殖民地的 地理位置,而不是他们的种族来源。 阿勒曼尼人在君士坦丁一世执政时(306—337年 )与罗马结盟,许多人还在罗马*队中担任***官 。351年,阿勒曼尼人和法兰克人利用罗马*团前往 东部打仗时劫掠普法尔茨(Pfalz)、阿尔萨斯和瑞 士。罗马人回头痛击他们,君士坦丁二世自称为“阿 勒曼尼库斯马克西姆斯”。但过了几年,他的继任者 必须再度跟他们打仗。据说在357年的斯特拉斯堡战 役中,战死的阿勒曼尼战士多达数千人。 战胜之后带来的和平*后只是一场空。365年莱 茵河结冰时,阿勒曼尼人越过莱茵河,在西岸定居, 但于368年再度前来劫掠。罗马人出兵反击,打了多 场胜仗。瓦伦提尼安一世(ValentinianⅠ)也自封 为“阿勒曼尼库斯”。他沿莱茵河建造新防线,公开 宣称阿勒曼尼人是罗马帝国的敌人。当时居住在阿勒 曼尼地区莱茵河以东的勃艮地人,以及莱茵河以西的 法兰克人都*雇为佣兵,跟阿勒曼尼人作战。 尽管如此,阿勒曼尼人仍然一再找麻烦。东边的 伦田西斯人得知罗马因匈奴入侵而国力衰弱时,开始 起而叛乱。罗马皇帝和法兰克援*回头*击,于378 年击败为数四万或七万人的阿勒曼尼*队。据说阿勒 曼尼生还者不到五千人,全都逃入黑森林地区,因此 历**又出现了一位“阿勒曼尼库斯马克西姆斯”。 罗马**的描述或许有点夸大,但阿勒曼尼似乎 确实安静了一阵子,接下来的半世纪,他们还被称为 罗马的盟邦。匈奴王阿提拉向西侵略时,有些阿勒曼 尼人再度叛乱,加入劫掠者的行列,但其他人则在罗 马将*麾下并肩作战。
纵观中国历史,几次大的游牧民族南侵导致的改朝换代的时间恰好与2000年来中国历史气候变迁图的短暂寒冷期相符合。大自然的气候,创造了人类历史。人类的起源、演化,与气候脱离不了关系。气候周期性变化不仅影响了人类迁徙,也开启了许多民族和地方的征服旅程,人类命运骤变。从小冰川期的大饥荒开始,中世纪温暖期的贪婪征服,人类的繁衍、灭*、融合,到新世界与其它地区的**变迁,说明了气候确实能创造历史。许靖华编著的《气候创造历史/新知文库》一书格局宏大,说理清晰,鞭辟入里,多有作者深入观察与研究后的肺腑之言,是了解气候如何创造人类历史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