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智慧

论语的智慧
作者: 编者:丁艳丽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80
折扣购买: 论语的智慧
ISBN: 978756394477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原文】 子曰:“知①者乐②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 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 ①知:同“智”,智慧。 ②乐:喜欢,爱好。 【译文】 孔子说:“聪敏的人喜欢游山玩水,仁义的人喜 欢观山。智慧聪明的人喜欢动态美,仁义礼智的人喜 欢静态美。聪敏的人感受快乐,仁义的人健康长寿。 ” 【人生智慧】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 ,也是孔子对智慧和仁德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 智和仁两种形象的解读。通过孔子形象化的解读,我 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什么是“智”,什么是“仁” ,然后在自己所理解的基础上去培养自己的美德。 仁者的品格如同山那样稳定和可信赖,智者的品 格如同水那样千变万化,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样子, 并不总是柔弱和平静的,他们会在暗中蓄积能量。所 以孔子才会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来形容 智者和仁者的品德。 纵观华夏历史,论豁达程度当以苏轼为好,职位 升迁,境遇变动都不能左右他的超然乐怀。宋神宗熙 宁七年秋天,苏东坡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上 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一样的杭州在北宋时期是 个繁华富足、交通便利的大都市,而相比之下,密州 属古鲁地,山地颇多,交通极为不便,环境也极其恶 劣,天灾人祸也经常发生。加上那时正赶上大旱,连 年收成不好,到处都是盗贼,吃的东西十分欠缺,苏 东坡刚到密州的时候,他和家人还时常以枸杞、菊花 等野菜做口粮。如此艰苦恶劣的条件,人们都认为苏 东坡过得肯定不快活。 但苏东坡说:“这里民风淳朴,官员百姓也都乐 于接受我的管理。这让我有闲情整理花园,清扫庭院 ,修整破漏的房屋。在我家园子的北面,有一个旧亭 台,既高又安静,夏天凉爽,冬天暖和。一年四季, 早早晚晚,我时常登高望远,放任自己的思绪,做无 穷遐想。我会南望马耳山和常山,隐隐约约,若近若 远,那里大概是有隐君子吧;东看庐山,这里是秦时 的隐士卢敖得道成仙的地方;西望穆陵关,隐隐约约 像城郭一样,师尚父、齐桓公这些古人好像都还在; 北瞰潍水河,想起淮阴侯韩信过去在这里的辉煌业绩 ,又想到他的悲惨命运,不免慨然叹息。这般摘自己 园子里的蔬菜瓜果,捕池塘里的鱼儿,酿高粱酒,煮 糙米饭,与两三好友吟诗作乐的逍遥自在生活,我何 苦之有呢?” 或许正是这样的豁达,使苏东坡在这里过了一年 后,长胖了,白头发有的也变黑了。 古人言“钱财乃身外之物”,真正有修养、高品 位的人,他们活得快乐,乐在一种不受物役的“知天 ”“乐天”的精神境界。一个人倘若只以理想为高, 就能够放宽心境,不为物累,心底无私、无欲,随时 随地去享受人生,也就苦亦乐、穷亦乐、困亦乐、危 亦乐了! 心向仁义,完善品格 【原文】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③,公 绰之不欲,卞庄子④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 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 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⑤不忘平生⑥之言,亦可以为 成人矣。” 【注释】 ①成人:完人,人格、才德等各方面都完美无缺 的人。 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hé)。他很明智, 在齐国时预见到齐庄公被杀而拒绝了齐。 ③知:同“智”。 ④卞(biàn)庄子:鲁国大夫,以勇气著称。 ⑤要:同“约(yāo)”,穷困。 ⑥平生:平日。 【译文】 子路问怎么样才算是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 那样的有智慧、像孟公绰那样没有贪心,像卞庄子那 样有勇气,像冉求那样的有才艺,再用礼乐来使他的 文采增加,他就可以称为一个完人了。”一会儿后, 孔子又说:“现今的完人又何必一定要这样?只要看 见利益能想到道义,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心甘情愿地付 出生命,长期处于穷困之中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他 也可以算作完人了。” 【人生智慧】 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有智慧、克 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 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遇到危险和久居 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 做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 ,即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我们要考虑是否符合义, 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自古以来,我国都提倡重义而轻利,“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其实在历史中,有许多重义而利,见 利思义的人物。梁朝时期的甄彬就是这样的人。 甄彬年轻时家里很穷,但他有着高尚的品质。有 一次,他用一束苎麻做抵押,向长沙寺观当铺借了一 些钱用。后来拿钱赎回苎麻时发现里面藏有五两金子 。五两金子对于一个贫困者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但是甄彬想:这些金子不是我分内该得的,我决不 能无缘无故占为己有。于是他立即将金子送还给了当 铺。当时当铺的人非常吃惊,说:“前几天有人用金 子抵押换钱,因为太忙了,竟然忘记放到哪里了。您 拿到后,还能送还,真是难得啊。”说着还拿出一半 的金子作为酬谢。甄彬坚决不肯接受。 这件事很快传播开来,连当时还是平民的梁武帝 都听说了甄彬见利思义的美名,对他的人格修养非常 赞赏。梁武帝即位后,便起用了甄彬,派他到郫县当 县令。临上任前,同等官位的几个人一起去向梁武帝 辞行,武帝一一告诫其他人,当地方县令要以说法慎 重为要,唯独对甄彬说:“你往日有还金的美名,所 以对你就不用嘱咐这些话了。”从此,甄彬的声望德 行传遍了天下,直至今天还在传承弘扬。 人都是有私心的,当今社会是个经济高速发展的 社会,不要求全民都以义为先,这也不太可能,也不 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一定要切记取财有道, 要做到见利而思义,对不属于自己的财富一定不能纳 入私囊。我们的心中要把握道义的标尺,要平衡利与 义的天平,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才能真正做到见利 而思义。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