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41.40
折扣购买: 生成与解构(德里达早期现象学批判疏论)/中大哲学文库
ISBN: 9787100171847
方向红,男,1967年8月出生,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 新世纪 人才。中国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东亚现象学会(PEACe)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德国哲学和法国哲学,尤其侧重于现象学。
生成(genèse),顾名思义,一般来说是指起源、创世、创造、产生和发生。但是,在德里达看来,生成在胡塞尔那里自有其与众不同的含义:“胡塞尔将要说的生成绝不会与产生或‘实在的’形成(devenir)相混淆。”如果生成不是现实的发生或产生,那它究竟是什么呢? 德里达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关于“生成”的定义,而是采取了一种迂回的策略:虽然我们不能定义“生成”,但我们可以指出“生成问题”在胡塞尔那里意味着什么。德里达说:“为什么总是从构成之物出发即从派生的产物出发我们才有可能追根溯源,回到构造性的起源,即达到最原初的因素?我们将会看到,这是这里提出的生成问题的全部。”原来“生成问题”是胡塞尔现象学的一条道路!德里达借用芬克(E. Fink)的话说,这是一条“考古学”的道路。胡塞尔为什么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这样一条道路将通向哪里?德里达的解释是: 正是生成的课题引起了胡塞尔全部的不安。如果我们粗略地看一下有关这一课题的几个大的步骤的话,这有点类似于伴随着两个巨大的前进与后退的运动:它首先是对心理学主义、历史主义和社会学主义的拒绝;对自然科学或“世间”科学的逻辑的、哲学的企图是非法的、矛盾的。一言以蔽之,“世间”生成的存在,—虽然它还没有被胡塞尔所否认,可是在他的眼里,既不能抵达逻辑含义的客观性,与之相应,也不能抵达现象学意识或先验意识的存在或尊严。这种意识才是一切生成的构造性源泉,它在自身之中原初地自我产生、自我呈现。 胡塞尔走上这条道路的原因在于对生成问题的“不安”,他虽然从已构成之物出发,但这种被构成的存在绝不存在于现实世界或自然科学之中。这条道路最终通向的是先验现象学的意识,全部的起源和生成只有在这里才能得到发现和显现。这也间接回答了我们开始时的问题:生成不是现实的发生,而是作为构造性源泉的意识的发生。 以互文式的解读、细致入微的考察,重构德里达的解构思想。 本书围绕着差异、延迟、充替三个概念的生发过程,通过对德里达《胡塞尔哲学中的生成问题》《胡塞尔<几何学的起源>引论》以及《声音与现象》三本书的解读,重构了德里达的解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