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中国:万里长城

地图上的中国:万里长城
作者: 魏敏,刘晓涛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6.40
折扣购买: 地图上的中国:万里长城
ISBN: 9787508545882

作者简介

魏敏,作家,摄影师。爱好旅行和记录人文古迹,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对中外古建筑特别是中国历代长城有着浓厚兴趣,并致力于长城研究和保护,已走访长城遗迹数百处。刘晓涛,作家,致力于文物保护和历史传承,对长城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提出过多项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保护建议,并数次组织赴长城边村落的扶贫活动。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早在5000 多年前就掌握了建造原始城墙的技术。陕西省石卯遗址的石头城墙、浙江省良渚遗址的夯土城墙南北辉映,是我们祖先因地制宜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这种建筑智慧源远流长,为后世长城的大规模修建打下了技术基础。 春秋(前770—前476)晚期,几个主要诸侯国开始建造早期的长城以保境御敌,于是,一个不仅仅守护单个城市,也防卫一个广大区域甚至整个诸侯国的防御体系崭露头角。随后的战国时代(前475—前221),各种石垒、土建、木制的长城在中原地区遍地开花,形成一个长城修建的高潮。 修建于春秋晚期的齐长城堪称中国最古老的长城之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情怀。它横亘在山东省中南部的丘陵地带,是齐国防御南部诸侯的重要工事。早期的长城建筑技术原始,建造手段单一,多为当地山石垒砌而成,也没有后世长城常见的敌台、敌楼等附属设施。即便如此,这道长城也有效防御了外敌入侵。随后,几个主要诸侯国都效法齐国,修建了自己的长城。 如果说欧洲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城堡代表了中世纪浪漫、高贵、忠贞不渝的骑士情怀,那么遥远东方的万里长城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维护统一、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两者都经历了千年岁月的侵蚀,时至今日,大部分遗迹早已经伤痕累累。这两种军事建筑相隔万里,其防御功能、建筑特色乃至人文传承各有千秋。与前者仅掌控方圆数十公里封建领地的防御范围不同,后者翻山渡河绵延万里,将古代中国的整个北方边境完全环抱起来,形成一条从东海到亚洲腹地的链式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