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1.40
折扣购买: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
ISBN: 9787559633170
高铭,作家,七十年代生于北京。著有《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千魂》及《催眠师手记》系列等。
\\\" 单车训练的梦 这是我在2010年7月初做过的一个梦。有必要说明的是,在做梦的当天发生了几件事儿,就是这几件事构架了当夜整个梦,并且填充了一些实质内容。 1.接到我妈打来的电话,她提到了那个令我备感不耐烦的话题—“你该找个女孩结婚了”。 2.一个朋友跟我聊了会儿《疯狂的赛车》这部电影。 3.另一个朋友跟我提起了韩寒,并且说到了他博客所刊载的杂文。 虽然那一天中有很多细碎的事情发生,但是以上这三件事主导了我当晚的梦。 在梦中我是一名单车赛车手,隶属某个团队。而我的搭档是韩寒。我知道有人会抗议:人家明明是汽车赛车手!没错,但是,请允许我保留在梦中有胡乱给他人定位、定岗、定职的权利。 我和韩寒之所以必须搭档,是因为我们从事着一种“技术型”的单车运动。怎么个技术法呢?就是在一个并不大的封闭圆形赛道内,我和韩寒要并排,并且很紧密地保持着动作上的一致来骑车,同时还要有速度。但是在训练期间我总是出问题,不是骑得东倒西歪就是慢了,反正乱七八糟的,甚至还撞翻韩寒。在多次配合失败后,整个车队(维修和技术人员)都很沮丧,而我和韩寒都对此莫名其妙。最后韩寒提议,在一定的时间内由我们俩分别在跑道内骑,看看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了。大家表示同意,然后我们就开始照办。 在规定的时间内(梦里没提具体时间),韩寒骑了85圈。轮到我的时候,我只骑了20圈(相比较对时间概念的模糊,这两个数字在梦中倒是非常清晰)。 当我们分别骑完后,韩寒无奈地对着车队其他人员发牢骚:“看见了?这样下去没法配合。”车队人员表示同意,而我很沮丧,并且表示压力很大。 由于面子上过不去,于是我开始假模假式地蹲在自己的单车面前找原因。也就是这时候我留意到,我的单车是一辆很破的车,不但许多零件松了,而且车胎根本没气:瘪瘪的深陷在轮圈内。也就是说, 轮胎完全没用。请不要问我为啥之前没发现,因为我也不知道。 于是,我找来车队的工作人员帮我修理这辆几乎散架的单车(我没用错词,在我们修理的时候,那车很“体贴”地表现出快散架的样子)。我一边修理一边抱怨:“看,这我能骑好吗?车都这德行了。”这时候我注意到一件事儿:在给轮胎充气的时候,轮胎不是像普通车胎那样均匀地膨胀起来,而是非常不均匀地膨胀起来,凸一块凹一块的,呈现出一种很奇怪的曲线—那曲线很眼熟。这个场景给了我极深的印象。 最后,我的车修理好了。我骑上去试了试,非常轻快。于是我叫来韩寒继续训练。而这之后的训练一帆风顺,我们并排骑行的配合几乎是天衣无缝,这让我们所有人都很高兴。 梦到这里,我醒了,而且是在一种非常满足并且愉悦的状态中醒来的。爬起来后踉跄着走向洗手间的时候,我还在微笑,像个喝醉了但是心满意足的酒鬼。 这个梦就是这样了,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梦究竟有什么地方能让我爽成这样,醒了脸上还挂着笑意(千真万确,我对此印象深刻)。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做梦的时期,做这个梦的前一个月,也就是2010年6月,我的上一本书销量很好,并且得到了各方面的一些肯定,这让我多少有些飘飘然。根据这个,再融入那天现实中所发生的几个元素,于是我很清晰地知道了这个梦的意图: 我和韩寒一起训练其实是一种隐喻,暗指我和韩寒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梦里)。在当天朋友向我说起韩寒博客的时候讲过:“韩寒凌晨更新的博客,一小时后点击率超过了3万!”听到这个我很感兴趣,因为对于这种影响力,我内心非常向往……得了,我也甭兜圈子了,我就是很不要脸地希望我也能具有这种影响力及公众关注度—当然,这点是在我的潜意识里,或者说被我有意地深埋。 而在梦中我那破单车的问题所造成的“最初我并不能和韩寒很好地配合”,其实就是一种推卸—我之所以不能像韩寒那样具有影响力,是客观原因,而不是我的问题—零件坏了,螺丝松了,车胎没气了,等等。反正不是我的问题,是那辆自行车实在太破。当技术维修人员跟我一同修车的时候,那辆车还就很争气、很善解人意地变得更破—几乎散架啦!同时我也在维修过程中通过抱怨来表达出我的借口:“这辆破车让我怎么发挥出实力呢?” 而当单车修好后,我就可以和韩寒在赛道上配合得很好。注意梦中的那个配合形式—并驾齐驱。这其实就是在说:我的能力不亚于韩寒,假如排除了客观原因,我能和韩寒一样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但假如你还记得我在写下这个梦之前说的第一个元素:我妈打来的电话,那么你会发现这个梦并没有就此分析完—不是那么简单。 我对梦中“车胎充气时那膨胀起来的奇怪形状”印象极为深刻。甚至在几天后我都清晰地记得那个凸一块凹一块的样子,那究竟代表着什么呢?为什么我对这个会有那么深刻的印象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几天,不过当我试着把它画出来的时候,我立刻就发现,车胎膨胀起来的那个奇怪曲线,很明显是女人的身体曲线。 我猜那些对弗洛伊德以及弗洛伊德理论一知半解的人一定开始往性方面想了。 对此我只能很惭愧地说明:不是。 不可否认,很多人提到弗洛伊德立刻会想到性的问题,对于这种程度的认知我不大好直接反驳,只能一笑了之。我希望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先读一下《性学三论》再说,因为那会纠正你很多错误概念及印象。 不说那么远了,让我们继续。 在这个梦中,我用车胎膨胀起来的奇怪形状来代替女性,是有别的因素在干扰着的。至于究竟是什么因素的问题,也是当我看明白那个奇怪的形状是女性身体曲线的时候才明白。 首先,我可以确定那是女性的身体曲线;其次,那只是泛指女性,而不是专指某位女性。 泛指的原因说起来就深了。自从我独立生活后,女性就在我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我的生活中每一次重要转折及关键时刻,给予我帮助的差不多都是女性。虽然我也没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可以确定我对于女性的好感除去性别原因外很自然地还有其他成分—也许是期待,也许是感激,也许是放松……反正我对女人的好感度非常高,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或者交际。 除了这点之外还有,在做梦的前几天,我曾经和一位朋友(女性)闲聊时说我应该找个老婆兼秘书型人才,因为这样她能帮我打理很多事情。假如我找一个跟我兴趣爱好完全没有交集的女人一起生活,那一定会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儿。 说完联想(主要是我妈打电话给我,否则想不起这么多),还要请读者同时留意一个小常识:当单车骑起来之后,唯一接触地面的部分是车胎。转换过来就是:我专心做我喜欢的事情,关于生活上的琐碎和一些工作上的帮助—车胎接触地面—我会交给那位老婆兼秘书型人才打理;还有,当时在说到这件事儿的时候,我想到了另一个朋友。那位朋友是好多年前就认识的了,他是一个非常有灵性的人。可惜的是,他娶了个非常市侩的女人,并且对他可以说是管教甚严。不久前我再次见到那位朋友,他眼睛里已经没有那灵性,他的生意做得好不好我不清楚,不过他开口闭口都是“能挣多少钱”—我知道他日子过得有点儿紧。这些年来,他被自己那位市侩的老婆带得只盯着眼前的那点利益—而得到的也就只有眼前那一点点了。 以上这些联想都是由当天我妈打电话催我结婚而引介来的。 至此,这个梦才算基本分析完成。 想必读者都看得出,这个梦分为两层,一层是大家显而易见的,而另一层恐怕除了我自己外没第二个人能对此分析得出来,因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的经历。这个梦的整体构架是由我的虚荣心而起,里面深埋了我的一个期待,基本就是这样了。但还要必须强调的几点如下: 第一,韩寒在这个梦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目标,并不是我就希望完全成为韩寒那样的人,或是和他具有旗鼓相当的影响力。假如在当天有人跟我说起鲁迅或者李白,那么恐怕当晚跟我组合骑车的就是周先生或者青莲居士了(当然了,也有可能会换个形式,不用单车,而用别的元素来构架整个梦)。 第二,这个梦第二层所隐藏的含义并不是我很期待结婚,而是由于我妈打来了电话,造成了我这方面的深入思考。假如我必须结婚的话,那么恐怕我要找个自己所期待的女人,而不会随便找个女人,即便对方很漂亮也没用—那不是我所期待的全部。 第三,这个梦中明确出现的那两个数字:85和20,我想是一定也有特殊含义的,因为它们在我记忆中也是如此清晰。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不知道这两个数字跟什么事儿能联系上,但愿我在这本书写完后能有所发现(很遗憾的是,现在是2019年,我依旧没能理解那两个数字的含义)。 分析完我这个梦之后,我认为再笨的读者也能看懂了:梦,似乎是为了“愿望的达成”。很明显,这是弗洛伊德梦解析理论的核心部分。记得当年弗洛伊德刚刚综合前人的各种理论和观点,并且明确提出这个论调后,立刻就把自己连同这种看法推向了学术界的风口浪尖,并且至今都备受争议。对于反对的意见,我认为我们必须重视。 例如,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第四章开篇就对此进行过描述: “有两位女士—韦德女士与哈拉姆女士,她们曾统计了她们自己的梦,用百分比表示出梦失望沮丧的内容偏多。她们发现58%的梦是不如意的,而只有28.6%才是愉快的内容。除了那些带入我们梦境中的痛苦感情以外,还有一些令人不能忍受而惊醒的‘焦虑的梦’。这种梦也是令孩子睡觉时吓得大哭大叫惊醒的梦魇,不过也只有在小孩身上,才最容易找到那种很明显的愿望达成的梦。所以梦未必全是千篇一律的愿望达成。” 不过,对于“梦是愿望的达成”这句话,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强调: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概述,而不完全代表着核心部分。 假设,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火车的人问你火车是什么样,而你告诉对方:“那是在铁轨上行进的一大串铁皮屋子。”我想基本没人会认为你说错了(当然,没见过火车的那位懂不懂再另说)。但是,火车存在的意义就仅仅是在铁轨上跑吗?肯定不是,火车的核心作用是运输。而对于“梦是愿望的达成”或“梦用来满足某种愿望”这句话,仅仅揪住字面意思不放很显然是不够客观的。 其实“愿望达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那的确只是部分梦的表现形式,而实际上很多梦是充满了焦虑或者痛苦的。但是我们必须认清一点:梦不会是简单的,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展现,梦会把很多有趣的东西汇集到一起,用梦所特有的表现形式来演绎。关于这个问题,从刚才“单车训练梦”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梦中的两层意思分别代表着我两种不同的期待。 而“单车梦”表层的含义,只要是对我有一些了解的人都能轻易地分析出来。而深层的含义—有关找个什么样的女人结婚的那层,恐怕也就只有我自己才能分析出来了。所以说,只有自己才能够完全地解析自己的梦,换个人就很难彻底地解析别人的梦。这一点,就是这本书的书名所表达出的观点: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解析自己的梦。当然了,我没咬牙跺脚强调只有自己才可以,假如一个人能够透彻地并且完整地把很多带有隐私性质的生活片段和感受(那是制造梦的元素)告诉给解梦人,同时那位解梦人的临床心理专业知识和解梦经验也足够丰富的话,那他也许真的能够解析别人的某个梦。只是,我并不认为绝大多数人能做到这点—暴露自己的大量隐私,而让别人来解读梦。 另外,我还要说明:包括弗洛伊德本人,都不会强调只有自己能解析自己的梦,实际上正相反。因为某种程度的精神分析门槛较高、较难,所以,很多人很难进入自己的潜意识,只有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才能发现一些问题。并且这么做的实际目的也不是分析做梦者是怎么想的,而是要分析出做梦者梦到这些是出于什么动机,借此解决做梦者的心理问题。而至于看过这本书之后是否能真正地解析自己的梦,我对此没有把握说“放心吧,没问题!”因为还有一个“解析深浅度”的问题。 其实,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解析后真的就要告诉别人吗?真的要把大量隐私讲述出来吗?我相信很少有人像我这样,还写在书里四处嘚瑟……不过这也正是“自己才最有可能彻底解析自己的梦”成立的原因。那是因为我们都处在某种社会规则下,我们都藏着不说,就如同社会交际中的“虚伪客套”一样。 说到这里还要再说明一下:这种自我解梦的方法,很明显采用的是“自由联想法”。而这也是很多人反对“自我才能完成梦的解析”理论的一个重点。对此我非常理解,因为一定会有人质疑:“会不会自以为有关联而联系到一起?会不会出现生拉硬拽地把不沾边的事情牵强附会到梦境场景的情况呢?”我认为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担心,也并未构成足够的反对理由。 让我们打个比方来说吧。 《指环王》,估计绝大多数读者都看过。你看的时候不会认为这是一部纪录片对不对?虽然那些角色也说人话,也吃饭睡觉走路,但是你看过这部片子后绝对不会说:“这是一部神奇的纪录片!”你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这是一部魔幻电影。同时我相信也鲜有读者看完这部电影后莫名其妙地表示:“我怎么一点儿都没看懂这部片子都演了些什么?为什么那个小戒指让那么多生物打得你死我活?”而且除去电影之外,还有各种其他形式的文艺作品也是如此的,是这样吧?我说得没错吧? 你能清晰地看懂整部片子说的是什么,但是你同时也没把那部片子跟现实混为一谈—四处疯狂地找戒指挨个尝试。理由就是你有足够的辨析能力解释清什么是你身边的真实生活,什么是故事,即便某些故事让你落泪,让你感慨,让你唏嘘或者让你充满期待和幻想,但你也绝对不会把那些情节跟生活混淆到一起。而梦的自我解析其实就是这样。当一个人分析自己梦的时候,不会生拉硬拽地把一些跟梦中场景无关的东西扯进来,也不会必须有完全重合的场面才能想到这代表着某个现实部分。所以,对于梦的自我分析中“牵强附会”的担忧,我认为成立的可能性极小,尤其是仅仅出于自我剖析而并未打算告诉别人的情况下。 至于这本书里,我所讲述和解析的自己的梦,我确定可以做到毫无保留地彻底地进行分析,而且不会有所隐瞒。所以我在对于梦的摘录上是花了很大心思的。有些梦,我恐怕不会告诉任何人,即便有人产生共鸣我也不会说出来,因为那涉及太多我的个人隐私了。所以,就这一点,请读者们原谅,原谅我有保留部分自己隐私的权利。 前面提到的关于《梦的解析》原著中两位女士的统计数字及焦虑梦和痛苦梦的问题,这本书里稍后章节中会有更多的例子来说明并且加以分析及解释。假如你有兴趣并且足够好奇,那么请看下去好了。 \\\" \\\" 关于本书,你应该知道这几件事: 1. 现在,《梦的解析》与《物种起源论》《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开启人类历史上三次伟大思想革命”的不朽巨著。然而,1900年,《梦的解析》首印仅600册,6年内,售出351本,沉寂10年。除开有意的非难与嘲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人们看不懂! 2. 一个世纪以来,精神分析已成为心理学领域内唯一一支成立超过五十年,却依然极具影响力、未曾消亡的流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天,都有人在讨论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全球销量早已是天文数字。然而,真正能从头翻到尾的人,可能不足1%。 3. 高铭读、译《梦的解析》20余年,从了解到痴迷,热情不减。本书曾被多所高校院系、社团选为心理学入门参考书目。书中全面细致地拆解了《梦的解析》中诸多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字字皆有出处。遇到争议之处,作者也会直言“不知道”“不赞同”,把问题抛给读者。希望读完这一本,你也可以把《梦的解析》和弗洛伊德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 4. 关于“我是谁”这件事,梦比你知道得更多。梦,源于每个人心中的异世界。这本书只是一个动作,帮你抬手打开那扇窗。仅此而已。不过,也许这是个与自己好好谈谈的机会。你试过和自己好好谈谈吗? 5. 封面“四重空间”创意汲取自伟大的摇滚乐队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作品,画面元素则源于超现实主义大师玛格丽特、蒙克及写实主义大师库尔贝等人经典画作,随书奉赠五张“梦境碎片”。正封、封底、腰封与梦境碎片环环相连。夜幕之下,梦境洞开,四重空间,异界循环。噩梦?美梦?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自己。 6. 谨以此书,向伟大的西格蒙得·弗洛伊德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