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三篇/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作者简介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张天翼祖籍湖南,出生于江苏南京,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儿童文学》编委等职。 张天翼先生是少年儿童非常热爱的儿童文学作家,为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解放后,除了编辑刊物、培养青年文艺工作者外,张天翼先生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儿童文学创作中去。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张天翼就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先后完成了《秃秃大王》、《大林和小林》、《奇怪的地方》、《宝葫芦的秘密》等作品。这些作品以隽永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小读者,成为永恒的经典,被孩子们珍藏在记忆的深处。
内容简介
谭九先生的工作 那天谭九先生要出门的时候,打发长工到小学堂里把王老师请了来,搓 搓手交代了一些事: “好得很,好得很,我们这镇上的抗战工作也做起来了。我们还有好多 事情要办:等我回来再商量罢。我倒有个统盘计划在我肚子里。” 于是他用粗粗的短手指把股部弹了两下,微笑起来。 照例在这时候,谭九太太就站在茶堂屋门口,很大方地问客人几句话: “王老师,我们细毛牙子在你们学堂里还听话不?呃,王老师,你们学 堂里听见消息没有?——仗打得一个什么形了?” 男主人皱了皱眉,很不高兴地打断她: “消息?打仗的消息——我不是天天都告诉你的啊?分明晓得还要问!” 他抽完一袋水烟,也不管太太还站不站在门口,就跟王老师谈起工作来 。他这回嗓子放得很低,把一张方脸凑过去,紧瞧着对方那付近视眼镜。那 位客人可低着头,视线盯着谭九先生那只装着水烟的手——食指上突起了一 个石灰指甲的那只。 唔,这镇上要做的工作真太多,可是这镇上的知识分子又那么少。大学 毕了业——还肯住在这里替地方上做点子事的,只有他谭九先生一个。他自 从得了一张法学院的文凭之后,就在家里一直住到如今。而他还打算住下去 。他不像人家那样要远走高飞,丢下家乡的工作不管。现在你看,譬如说罢 ,要在这里多找几个真正头脑子明白的爱国分子——嗯,就着实不容易。 这里他叹了一口气。不过他又赶紧声明,他并不悲观。他觉得事在人为 : “所以——总而言之等我回来再讲。我顶多——明日子后日子就回,唔 ,顶多后日。” 可是他去了四天,五天,一直到今天早晨才回到镇上。 “王老师来找我过没有?”他一回家就问。 “来过两趟。”太太拿个铜面盆替他打热水,头也不回地说。“王家坪 的王老官也来过两趟:他要问我们籴谷。” “冲他娘的梦!——籴谷!” “真是冲梦!人家收来三百担租——不囤一囤,就这样轻易粜给你呀?如 今这个仗一下子打不完工,谷子囤下去不涨到十块八块我就不信!” 做丈夫的横了他一眼,顶讨厌女人在他面前逞聪明。她懂得什么打仗不 打仗,什么谷价涨不涨!她从他那里检去了一两句,倒还在他门口来叽里刮 啦!他恶狠狠地问: “你怎么回复他的,那个王二老官?” 那位太太很得意地挺了挺脖子: “我啊?——我回他一个绝:没得谷!哼,他还出到三块半哩。真是的! 我们又不是蠢宝,肯这样烂便宜粜出去!我讲我讲——” “好了好了!”他吼。“我的茶呢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 有事去,你倒在这里七嘴八舌!” 这就赶紧捞起袖子,赶紧动手洗脸。事情实在太多。人家都正在那里巴 巴地等着他。他很快地在面盆里吸一口水漱漱口,马上就把力士肥皂打到毛 巾上,使劲擦了起来。一面在嘴里埋怨着: “真是要命!这么大一个镇——你要多找出几个有头脑有眼光的,真是 难上加难。你一不到场,听他们去搅,就搅得一块烂板板。他们横直负不得 责任,凡事都要落到他肩靶高头。……真是该死,他们还算是知识分子哩! ” 外面街上的吵声也显得很忙乱,好像为的要时时刻刻提警他谭九先生似 的。卖毛栗的小姑娘很性急地在那里喊。可是手推车似乎还嫌她不够劲。空 隆空隆一阵盖过了她的声音,连屋子都震得抖起来。这里还隐隐地夹着学校 里孩子们的歌声,听去那拍子也格外来得快些。 谭九先生一摔了手巾,就往屋里走。院子里那些鸡都唱唱啯地叫着逃开 去。巴在地下的绿苍蝇也吃惊地飞开,在阳光里掠过——划一道弧形的金线 。 “他们靠势等得性急死了。”他对自己说。 一面他想像他们忙得苍蝇一样,窜到这里,窜到那里,可又没有一点头 绪。他几乎要笑出声音来。可是他觉得他如今不必马上去找王老师,倒是该 等王老师他们自己找上门来。他这就踏进他的书房。 “九嫂,九嫂。”他喊太太。“快些把茶端到这里来!” 他到墙上挂着的插信袋跟前,把这封信抽出来看看,又抽出了那封。接 着又走到那座竹书架跟前,匆匆忙忙检查了一下:那里还是整整齐齐堆着他 从前学校里用的讲义。那部厚厚的六法,还有那几册《湘军志》的残本,都 依旧夹在那中间。不过顶上添了两个月饼盒子——他没有注意是什么时候谁 放的了。书架后面一些老鼠发出悉悉率率的声音。 随后他空着手回到桌子边,躺到那张宝庆皮椅上,左腿搁上了搁手—— 荡呀荡的。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