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述思想研究

中国古代著述思想研究
作者: 刘畅|责编:周振明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80.00
折扣价: 47.20
折扣购买: 中国古代著述思想研究
ISBN: 978755003505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进入新世纪以来,不断有学者讨论中华民族 的“思想力”问题。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 不但要有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还要有思想力作 为精神能源。进入2013年,还有这种声音:“在 当代中国,‘创新’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 一,它已被提高到了事关民族复兴的高度。创新 常与‘源泉’、‘动力’、‘灵魂’等打动人心 的词语联系起来,充斥了各种媒体。”所谓思想 力,是指人类运用理论思维理解和把握自身命运 的心智思维能力。其基本特征有四:一是反思与 批判性,二是对社会前途和命运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是强烈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四是超前性或曰 前瞻性。看看西方社会的每一个进步,无一不与 一个或几个思想巨人联系在一起,显示出蓬勃旺 盛的思想力。这方面,史料俱在,无须赘述。又 如,目前全球正处于信息社会,1959年就有学者 提出“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概念,1973年美国学 者丹尼尔·贝尔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1980年托夫勒未来学专著《第三次浪潮》问世, 指出信息社会的来临,1982年奈斯比特新作《大 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则明言:“ 我们正处于从旧社会向新社会的转变之中。”他 们都从理论高度十分准确地确定了当时及未来社 会的性质,并纷纷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显示出 强大饱满的思想力。实际上,我们今天仍处于他 们预言的社会形态中。 一个民族要有足够的思想力,才能认清自己 真实的生存现状,恰当地根据环境的特点以及变 化来设计和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道路。反 之,缺乏思想力或思想力严重不足,就只能在受 穷、内耗、挨打的怪圈中走向衰亡甚至毁灭。中 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思想家灿若群星,但其总 体的民族思想力究竟如何呢?吕思勉先生曾把中 华学术分为先秦诸子之学、两汉儒学等七期,并 分析说:“七者之中,两汉、魏、晋,不过承袭 古人;佛学受诸印度;理学家虽辟佛,实于佛学 入之甚深;清代汉学,考证之法甚精,而于主义 无所创辟;最近新说,则又受诸欧美者也。历代 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之学耳。”先 秦诸子争鸣,思想活跃,士人自由,群星灿烂, 已成学界不移之说。那么,若从思想力角度考察 ,先秦诸子争鸣的精神实质和总体状况又如何呢 ?刘泽华教授分析说:“先秦诸子在众多问题上 常呈现多方向、多线条的思维,一个问题常有数 种不同见解。唯独在君主专制这个问题上,有百 流归海之势。”换言之,“先秦思想家可悲之处 就在于,他们没有在君主专制制度外设计出一套 与之抗衡的制度。他们的最高要求是君主与民同 乐、通民利、顺民心而已,对君主制本身并没有 提出怀疑。因此即使真的能够实现君主与民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