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同步必读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一生共出版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由于其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内容简介
从唐诗的特色谈起 林庚 唐诗为历代广大读者所喜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朱彝尊说得好:“唐诗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今诗才脱笔砚已是陈言。”这里所谓的“今诗”指的是明诗。明代以七子为代表的诗坛专意摹仿唐诗,但摹仿是陈陈相因没有生气的,所以“才脱笔砚”便“已是陈言”。至于唐诗本身呢,则千载之下仍是那么“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 我们 学习唐诗,当然就 不是要去摹仿唐诗,而是要从中感受到那“色泽鲜妍,如旦晚脱笔砚者”的新鲜活力。正是这种新鲜的活力,带着蓬勃的朝气,形成为盛唐之音,展现为绚丽壮观的广阔天地,使我们感受到饱满的艺术享受。 的诗篇总是不断地激发着、唤醒着人们新鲜的感受,又以这方面的素养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发展。这乃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唐诗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出现的,又以它全新的创作不断地启发着人们。我们一方面欣赏着那些 富于生活气息的名章秀句,一方面探索着那蓬勃涌现的过程和法则;唐诗由于它具有 鲜明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就成为我们 好的学习的典范。 唐诗的语言明白易懂。它不但比起唐以前的诗坛来是如此的,而且比起它以后的诗坛来也是如此的。例如明、清的诗歌,它离我们的时代比唐诗要近得多,那么为什么反而不如唐诗那么明白易懂呢?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明白易懂也并不难,难得的是以那么浅近的语言却能取得那么精湛的艺术成就;这深入浅出的诗歌造诣,又正是唐诗为人们赞赏的一个缘故。明白易懂自然 不等于一览无余,一览无余又怎能百读不厌呢?而唐诗却正是以其明白易懂而 为人们所百读不厌。这之间既有统一又有矛盾。唐诗中有一些人人传诵的名篇,其间的诗歌语言本来是允许有一定跳跃性的,有时跳跃得比较突出了些,就可能感到不那么平易;可是如果它因此却取得了强烈的艺术实感,那么人们就会爱不忍释。语言的明白易懂乃是语言的美德,诗歌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却不能不植根于日常的生活语言之上,远离了生活语言,诗歌的花果就容易枯萎,明白易懂乃是诗坛的一条康庄大道。唐诗中既有大量明白易懂的杰作,又有少量不太明白易懂的名篇;这里的矛盾统一可以成为我们探索诗歌语言艺术奥秘 好的桥梁。而唐诗的可贵正在于语言艺术上深入浅出的统一,这乃是它的 高成就, 鲜明的特色;这也是唐诗为什么能那么繁荣旺盛的一个原因。 1.针对性强——本书分为五个篇章:谈文论艺、国学精粹、古代名人、美丽中国、世界名著精选;紧密结合教材知识点,全面收录课后阅读篇目; 2.题材广泛——本书收录有教材篇目,也有同类型拓展篇目,极大扩展学生阅读范围; 3.名家名作——所选篇目全是名家名作,精准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