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文明史
作者简介
薛凤旋,在香港大学取得地理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之后就读于伦敦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获博士学位。1977—2007年在香港大学任教三十载。2008—2012年担任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奠基所长。出版专著及编著共约40本,发表国际学术论文逾100篇。著作包括《中国城市文明史》《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北京:由传统国都到中国式世界城市》《中国的大都市》《香港与澳门》等。
内容简介
正文赏读 西方城市与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0世纪中叶之前,西方学术界一直以埃及文明,即埃及古城市文明,为世界最早的文明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虽然两河流域的文化遗存在18世纪中后期起已不断地被发现,但当时仍未有足够的发现与权威研究以确立中东古城市文明,以及推翻埃及古城市文明为世界最早文明这个已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20世纪后半叶之后,西方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乃两河流域,而这个标志地区在其南半部,即苏美尔地区,那里于公元前3100—前2300年出现了苏美尔城邦(Sumerian city-states)。这些城邦拥有如下特点:(1)复杂的社会阶级结构,包括王的出现;(2)文字的出现;(3)青铜器的出现;(4)城市的出现。 这些特点满足了西方学术界如柴尔德等人有关文明的定义,因而苏美尔城邦文明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文明。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这个文明在苏美尔人被灭亡(包括其语言亦消失)后,仍主导了中东及相关文明近1500年,包括古巴比伦王国与亚述帝国,以及之后兴起的希腊与罗马古城市文明。换言之,苏美尔、古巴比伦、亚述、希腊、罗马等城市文明是一脉相承的。 由于西方学术界普遍在文明与城市之间画上等号,而且在20世纪末,这些学者普遍认为古埃及的一个特色乃它是一个近乎“没有城市”的文明,因此可以理解他们为何在20世纪后半叶放弃了埃及,改而认为两河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亦因如此,我们在本书的第一章将回答以下问题:两河南部的河口区及冲积平原为何自公元前5000年起,相对于两河上游及河谷周边山区以灌溉农耕后来居上,成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并孕育了城市、文字与青铜器?为何苏美尔存在一个明显的初城(proto-city)时期?为何它的城邦期(city-state)长达近800年,且城邦间长期争霸?为何它的统一帝国只建立了约300年便灭亡,连同苏美尔语言也一并消失? 两河流域与苏美尔的界定 常被提及的“中东”是个庞大的地域范围,包括今天的整个阿拉伯半岛、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埃及所在的部分北非地区和伊朗。如果仅仅指今天的国家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岛国塞浦路斯,以及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则便是范围稍小的“近东”。其中的小亚细亚半岛,又被称为安纳托利亚半岛。 在整个中东,最大的一片平原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河谷平地。这两条中东最大的河流,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是各自流入波斯湾的,其河口远离今天的海岸线达300千米。两河之间的平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源于苏美尔语“两河之间”),泛成两河流域,总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它的西边是叙利亚沙漠,北面是土耳其的托罗斯山脉,东北是伊朗的扎格罗斯山脉,南边濒临波斯湾,整个两河流域为一片状似新月形的沃土地区。 约以今天的巴格达为界,我们可将两河流域分为三个部分,即北部的古代亚述(Assyria)地区,或上游区(上美索不达米亚,Upper Mesopotamia);南部的冲积平原,约在今天的巴格达和尼普尔之间,即古代的阿卡德地区(Akkad);以及更南的河口区,即古代的苏美尔地区(Sumer)。最早有人居住的是上游区。河口区有人类定居的时间最晚,该地区居民可能是从西北部上游山区迁移来的,构成了其后的苏美尔人,说苏美尔语,之后更以苏美尔语创造了楔形文字。定居于冲积平原的是闪米特人(Semite)的一支,他们说阿卡德语,但没有文字。公元前4000年后,阿卡德人多次南下河口区与苏美尔人杂处,并且采用了苏美尔的文字。在整个乌鲁克时期,后来居上的苏美尔文化,通过两河便利的航运与贸易,影响了整个两河流域。自城邦鼎盛期起,阿卡德和苏美尔在文化和政治上已发展到近乎一致,因为有不少苏美尔城邦的王的名字显示出阿卡德语的根源。不少学者甚至以公元前1894年建立的巴比伦国为基础,将阿卡德和苏美尔这两个地区合称为巴比伦尼亚(Babylonia)。因此,有时两河古城市文明似乎就等同苏美尔古城市文明。 ·《中国城市文明史》姊妹篇。本书是薛凤旋先生对城市文明研究的又一成果。 ·作者对两河流域、埃及、印度河流域,以及爱琴海四大西方古文明的发展脉络与城市形态演变做了系统深刻的介绍,并富有创见地将中西方文明放在同一视角,即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考虑和比较,从城市的起源、发展与特色理解文明的兴衰,进一步剖析城市发展与文明演进之间的复杂关系。 ·全书文字简浅、结构分明、条理清晰,每一章均可作为单独的专题来阅读,既介绍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亦有作者的独特见解。本书图文结合,收录百余幅精美彩图,包括地图、城市遗址示意图、文物实照等,使主题更形象易明、历史脉络更清晰、空间关系更明确,跨时空、多维度地为读者复原古城市文明的伟大与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