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玖:大商会传奇

陈春玖:大商会传奇
作者: 李寒芳|责编:李红霞//李瑛
出版社: 工商联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陈春玖:大商会传奇
ISBN: 9787515828947

作者简介

李寒芳,新华社主任记者,人民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伦敦国王学院数字文化研究硕士。2014北大财经记者奖学金获得者,2016英国政府志奋领学者。

内容简介

1998年的新年伊始,电 视版《水浒传》登上央视。 虽然剧情已经模糊,但许多 莆田人至今仍能哼唱刘欢主 唱的片中曲《好汉歌》的两 句:“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20多年过去了,在京莆 田治安会的故事,在老一辈 的在京福建人口口相传中, 依旧是个传奇。他们说,这 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正道 出了“在京莆田籍乡亲治安 联合会”的风雨兼程、砥砺 前行,唱出了治安会发起人 陈春玖的义薄云天、肝胆相 照。 治安会的历史,既是一 段莆田在京商户风声鹤唳、 人心惶惶的时光,也是陈春 玖等人横刀立马、扬名立万 的高光时刻。由于时间跨越 太久,牵涉的人物众多,这 段被湮没在历史深处的故事 ,只能尽量从受访者的口述 中,打捞一个个碎片,力求 拼出历史的全景图。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 放进入深入发展期,各种旧 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革新, 新的社会机制还未健全。正 是在这种新旧涤荡的社会交 替转型期背景下,犯罪活动 开始猖獗。 数字是令人触目惊心的 。统计表明,1992年至 1999年的八年间,全国公 安机关共查获并依法惩处各 类犯罪团伙100余万个、涉 案人员376万名,其中有相 当一部分是黑恶势力。“村 霸”“市霸”“街霸”“厂霸”“矿 霸”“棉霸”“路霸”们称霸一 方。很不幸的是,莆田籍犯 罪分子在此也占了不光彩的 比例。 城乡结合部、近郊区、 发展较快的乡村是流氓团伙 容易滋生的三个重点地区。 20世纪90年代末,一批莆 田籍的流氓团伙在北京四郊 横行霸道。在首都论“市霸” 未免有点抬举,姑且称之为 “郊霸”——专门在四郊鱼肉 乡亲、猖狂为虐。这些地方 之所以成为莆田籍黑恶势力 的温床,一个原因是他们尚 不敢在城区撒野,另一个原 因则是莆田人多在四郊经营 木材生意。 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匪徒的目标对象却很单一 ,只朝莆田老板下手开刀。 歹徒们在莆田关系盘根错节 ,从哪些老板是可供吸血的 “金主”,到老板们家里有几 口人,他们均一清二楚。 位于北京东郊的“莆田村 ”首当其冲,成为这帮团伙 作案的重灾区。位于朝阳区 与通州(当时尚为通县)交 界、京通快速路穿过的一方 土地,是莆田人在北京最早 的根据地。木材业的兴旺带 动了大批餐饮、零售业等衍 生产业链,有数万名莆田人 在此谋生。 春玖到北京闯荡时,“北 漂”一词尚未被发明。那时 忠门人倒是自称“湾仔”,顾 名思义指漂流在外谋生的人 。福建是一个产竹大省,目 光敏锐的“湾仔”们,从经营 竹材生意到东北林区,纵横 南北,拓展了各地经销木材 、建材的版图。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世 纪70年代末的福建。两根纤 细的铁轨盘旋在山腰,弯弯 曲曲,钻进幽暗的隧道,冲 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 远方奔去。铁轨上面承载的 老式列车,承载着许多如同 陈春玖一样“逐梦”的人。 1959年1月,陈春玖出生 在莆田沿海的一个普通农民 家庭。在老家,走路就可以 到海边,但靠海未必能吃海 。处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 福建,兄弟姐妹多,土地稀 薄,家境贫困。P3-4 首本关于商会和商会会长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