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计分卡:从优秀到卓越的“造钟”方法

卓越绩效计分卡:从优秀到卓越的“造钟”方法
作者: 杨克军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64.44
折扣购买: 卓越绩效计分卡:从优秀到卓越的“造钟”方法
ISBN: 9787516431474

作者简介

杨克军,里斯本大学学院-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DoM),山东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程师,沛思(PESC)企业成长四阶段模型、沛思环(PESC Circle)、沛思(PESC)计分卡(即卓越绩效计分卡)等理论和方法的创立者。历任某管理咨询机构总经理兼高级咨询师,某上市公司质量总监、事业部总经理、副总裁兼首席质量官等职。 出版《卓越绩效模式:职业经理人读本》《供应链质量管理:概念、战略及方法》等多部著作,发表《卓越绩效计分卡的构建及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应用》等多篇论文。 工作之余,潜心研究卓越绩效模式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创建“沛思计分卡研修会”微信公众号和“沛思计分卡@凯文博士”今日头条号,致力于做一名21世纪质量经营时代新理论、新方法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内容简介

从戴明环到沛思环 PDCA循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先提出,后经威廉·戴明的采纳和宣传而获得广泛应用,因此又称“戴明环”(DemingCircle)。 PDCA循环最初应用于质量管理领域,它将质量管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ion(处理),后来进一步扩展到“4阶段、8步骤”。 以“戴明环”为基础,衍生出很多质量管理工具,如品管圈、QC小组、质量改进小组(QIT)、解决问题的八个步骤(8D)等,虽然这些工具各具特色,应用于不同场景,但它们都遵循了PDCA循环这一基本规律(或逻辑)。 此后,“戴明环”从最初应用于质量策划与质量改进,逐步延伸到各行各业的管理领域,例如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绩效考核以及战略管理等。“戴明环”这一工作方法既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符合企业管 理各项工作的一般规律。 PDCA循环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既可应用于我们的工作,也可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在工作中,管理者可以通过PDCA循环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在生活中,人们可以运用PDCA循环改善个人的学习、健康以及人际关系等。 PDCA循环概念的提出及成功应用,触发我们一个新的思考: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有没有一个类似于“戴明环”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营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能够有效诠释企业的“经营逻辑”?我们效仿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商业模式“画布”的做法,将企业“经营逻辑”的若干关键要素提炼出来,同时以“戴明环”为基本框架,创作一幅“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企业成长逻辑图。 在保留行动(Do→Action)、测量(Check→Measurement)和改进(Action→Improvement)三个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将计划(Plan)拆分为原则(Principle)、指标(Indicator)和方法(Method),同时再增加一个校准(Alignment)元素,最终构成由七个要素组成的企业的“经营逻辑”,并按照“原则→指标→方法→行动→测量→改进→校准”的先后顺序形成一个类似于PDCA循环的“环”。 我们将这个环命名为“沛思环”(PESC Circle),这也是我们这本书重点介绍的管理工具之一。 本书构建了一个新的绩效管理系统——卓越绩效计分卡(Performance Excellence Score Card,PESC),既可以用来建立企业的绩效测量系统,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动态的绩效管理工具用于企业的综合绩效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