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

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
作者: 徐刚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28.00
折扣购买: 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
ISBN: 9787506371391

作者简介

徐刚,1945年出生于崇明岛,世代农人之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徐刚以诗歌成名,作品有《抒情诗100首》、《徐刚九行抒情诗》及散文集《秋天的雕像》、《夜行笔记》、《林中路》等。近十多年主要从事人与自然的研究和环境文学写作。主要作品有《伐木者,醒来!》、《中国,另一种危机》、《绿梦》、《倾听大地》、《守望家园》、《地球传》、《长江传》、《国难》等。 另外,徐刚的多篇作品入选大学和中学语文教材。《守望大芦荡》、《森林写意》、《小*》、《小河》等作品分别收入上海、北京中学语文教材或补充教材及全国中专技校教材,《中国风沙线》选编入大学报告文学辅导教材。《伐木者,醒来!》列入《绿色经典》文库。 徐刚的作品曾获得过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环境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冰心文学奖等奖项。徐刚本人是地球奖得主。

内容简介

寻觅于饮冰室,在长彗琼花间漫步,我仿佛看见 ,走出这情感飞动的时空隧道,一个死去的伟人和他 蒙尘的思想正在复活。 这些年来写梁启超的、关注梁启超以及他所处的 民国时代的人多了,这实在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件幸事 ,此种现象或可多多少少地减轻我们数典忘祖的罪过 ,或者还能引发文化复兴的渺远之想。然而要让追思 追问先哲的现象,成为一种思潮,成为“连续不断的 群众运动”(梁启超语)还需时*,还需*多的前仆 后继者,还需要我们远离尘嚣地从历史人物身上,从 他的洋洋大著中以若干新见解、新观点奉献给社会及 读者。以梁启超治学之论,史学是“将过去的事实予 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借鉴”,且要 有“新目的”。那么梁启超一生“新意义”、“新价 值”何在?是否能震烁于二○一三年的中国社会,从 而使我们这些“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得到借鉴乃 至灌顶而猛然醒悟呢? 或者也可这样说,我们不能再泛泛地写梁启超了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以史学的眼光解读梁启超,并且 要“别具只眼”(梁启超语)。这一点,我自己就是 不合格的。虽然,从一九九六年首版《梁启超传》始 ,二○○六年重修,二○一○年再修,内心所得的观 感,对梁任公依然是望若河汉,而自己一改再改的作 品不过是浮光掠影,是次又修订删改,欲以梁启超的 历史研究法“*”梁启超,在他的原著及史料中以他 所教的“钩沉法”去钩沉他,便钩出了散见于千百万 文字中,安详平静地蛰伏着的梁启超的音容思想,得 着犹如为今而发的感慨!书成,我把这些所获所感, 举其要者,着重于社会心理、文化教育,以为引子。 梁启超够得上思想家的称号吗?梁启超的思想是 “肤浅”(陈独秀语),还是深刻?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流亡*本时与《民报 》笔战,在历**其绵延之影响不*于今世者,为《 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一文,任公明言:“私有制度 ,虽谓为现社会一切文明之源泉可也。”为什么这样 说?任公有详解:“就历**观察人类之普通性质, 以研究现经济社会进化之动机”;“人类有**之故 ,而种种之经济行为生焉,而所谓经济上之**,则 财务归于自己支配之**是也”;“惟归于自己支配 ,得自由消费之、使用之、转移之,然后对于种种经 济行为,得以安故”;“故**一切经济行为,殆无 不以所有权为基础,而活动于其上”。任公又谓:“ 盖经济之*大动机,实起于人类之利己心。”梁启超 同时还指出,土地国有化的根本危机,是将**立根 之本、农民衣食之源的土地,“悉委诸官吏之手,则 官吏之权力必*畸重,人民无施监督之途,而所谓民 主专制之恶现象,终不可得避”。此种“恶现象”为 何?官吏控制之下的土地财政,并且以**的名义支 配,“所谓**以大资本家而经营者,亦限于独占事 业而已……其结果势必尽吸一国之游资于中央,而无 复余裕供给私人企业之需要,则一国中无复大资本家 出现,诚哉然焉,但不识当时国民经济之状况,其萎 敝若何耳!”何止经济,“然则此制度足以令政治趋 于*败,又必至之符矣”。 读者至此会生出何种感想,我不去揣测,以上文 字,可谓梁启超有大思想家之目光如炬乎?倘仍感不 足,不妨再列举任公于二十世纪之初访新大陆游记一 端。其时适逢美国罗斯福总统巡视太平洋沿岸,并有 讲演称“太平洋,洋中之*大者也,而此*大洋,在 今世纪中,当为吾美国***之势力范围”等语。 梁启超据此有太平洋与中国之论:“世界大势*集中 于太平洋,此稍知时局者所能道也;世界大势何以* 集中于太平洋?曰:以世界大势*集中于中国故,此 又稍知时局者所能道也;若是乎其地位可以利用太平 洋以左右世界者,宜莫如中国。中国不能自为太平洋 之主人翁,而拱手以让他人,吾又安忍言太平洋哉! ”任公不忍言,我辈无以言,虽不忍言,虽无以言, 今世**太平洋上风涛能拒之不闻吗? 梁启超以*后十年的心力教书讲演,或可再问, 在梁启超所处的*益西化的时代背景下任公坚守者为 何?反对者为何? 梁启超对“教育”的一贯主张为“教人学做人” ,后来在这一句话之后又加了一句话“学做现代人” 。在《北海谈话录》中自谓做清华国学院导师,“当 然有我的相当抱负而来:我要想把中国儒家道术的修 养来做底子,而在学校功课上把它体现出来”。那么 ,《先秦政治思想》、《儒家哲学》、《戴东原哲学 》及孔、老、墨、荀研究等等,都可做“底子”看, 这个“底子”里不仅有学问,还有做人的道理及“人 格上磨炼”的方法,任公嘱同学诸子,“自己先把做 人的基础打定了”,且要有“道德信仰”,然后是“ 做人做学问”。当时的教育现状又如何?梁启超说“ 改造教育的要求,**比**迫切了”。“现在的学 校多变成整套的机械作用,上课下课,闹得头昏眼花 。进学校的人大多数除了以得毕业文凭为目的外,* 没有所谓意志,”是次北海谈话在一九二七年初夏。 而在一九二三年南京东南大学《课毕告别辞》中任公 便说过:“现在中国的学校,简直可说是贩卖知识的 杂货店,文哲工商,各有经理,一般来求学的,也完 全以顾客自命。”这种只讲知识,不求精神和人格培 养的教育,“我以为长此以往,一定会发生不好的现 象。中国现今政治上的*败,何尝不是前二十年教育 **的结果?”教育**会生出政治上的*败,任公 所教也。教育**所生的另一恶果便是“精神饥荒” ,对于此种饥荒*可怕的是“人多不自知”,仍以为 只是“知识饥荒”。 梁启超认为,救济“精神饥荒”之要者,首要就 是立精神生活为**。“物质生活,仅视为补助精神 生活的一种工具”,“*要,在求精神生活的**自 由。精神生活贵能对物质界宣告独立;至少,要不* 其牵制”。而东方精神,“即精神生活的**自由” 。 梁启超还认为,“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 ,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一点为好。……知识愈多, 痛苦愈甚,作歹事的本领也增多”,“大奸慝的卖国 贼,都是知识阶级的人做的”。一九二二年,在苏州 学生联合会讲演,任公先讲:“问诸君‘为什么进学 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地答道:‘为的是求学 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 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总答一句 罢:‘为的是学做人。’”在道德的意义上,怎样成 一个人?任公的教导是:“人类心理,有知、情、意 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 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 “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的道德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 能成一个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任公说的“完 成状态”又是什么样的呢?那就是孔子所说:“知者 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此即伟男子、大丈夫” ,也就是“成一个人”了。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