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我站在原点只等你一人](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316/17/20210316170123328.jpg)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张爱玲:我站在原点只等你一人
ISBN: 9787516828205
林希言,自媒体作者。人物档案主笔,弘丹成长学院新媒体主编。擅长书籍解读和史料考证,喜欢翻阅故纸堆,书写旧人物。尤其对民国女子情有独钟。
胡兰成:与君倾城恋,痴嗔半生缘 岁月荡子,兰成其人 “我不但对于故乡是荡子,对于岁月亦是荡子。” 在《今生今世》里,胡兰成自比为荡子。所谓荡子,本来指远离故乡的羁旅之人,取自乐府诗“秋风明月独离居,荡子从戎十载馀”一句,后来形容那些放荡不羁爱自由者。 胡兰成浪荡一生,从乡间地头跋涉至上海街头,游离于常人世界之外,活脱脱一副荡子形象。 胡兰成生于1906年2月28日,又名张嘉仪。他是浙江嵊县下北乡的胡村人,家中七个儿子,他排行老六。 胡兰成的父亲胡秀铭是个茶栈的伙计,有过两次婚姻,都属于旧式包办婚姻。胡秀铭的第一个妻子宓氏生了两个儿子后,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了。之后,胡秀铭续娶了吴氏,也就是胡兰成的母亲吴菊花。 胡兰成出生的时候,母亲已经41岁了。按理说,中年得子,理应极尽溺爱,但因为儿子众多,胡兰成并没有得到过多宠溺。 小时候,胡兰成就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凉薄。每当看见夕阳落山,山上叫唤的羊,桥上行走的人,以及桥下湍急的流水,年幼的胡兰成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惆怅感。他曾这样写道:“我在郁岭墩采茶掘番薯,望得见剡溪,天际白云连山,山外即绍兴,再过去是杭州上海,心里就像有一样东西满满的,却说不出来。若必说出来,亦只能像广西民歌里的:‘唱歌总是哥第一,风流要算妹当头。出去高山打锣望,声鸣应过十二州。’” 胡兰成眺望着家乡山水,渴慕着远方的风景,他的野心呼之欲出。 胡兰成十三四岁的时候,胡村曾发过一次大水,路上一片汪洋,全村人都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抢救桌椅、牛羊,而胡兰成无动于衷,站在楼上观看。眼看外面风雨飘摇,他竟然一时兴起,不知好歹地唱起 歌谣,连母亲也忍不住呵斥:“你到底是人还是畜生?” 胡兰成已经是懂事的年龄了,他本该帮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却偏偏袖手旁观。 还有一次,父亲带胡兰成游西湖,他原本很开心,后来莫名其妙生起气来,眼看湖水弄湿了父亲的鞋,他却不告诉父亲,心中报复似的荡起幸灾乐祸的快感。 俗话说:“三岁看老。”从胡兰成这些无情的行为来看,他后来成为汉奸似乎也不奇怪。 不过,除了此类小插曲外,胡兰成的童年还是相对幸福的。虽然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但父母相敬如宾,倒也其乐融融。在胡兰成的笔下,父亲豁达慷慨,母亲平静和悦,两人闲时对坐小饮,若一对不老 的金童玉女。 美中不足的是,父亲胡秀铭爱多管闲事,这多少让母亲有些不满。 有这样一件事,将胡秀铭这一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距离胡村40里地的俞傅村,有一户农家因为田产与乡绅发生纠纷,胡秀铭自掏旅费和诉讼费,帮着农家打官司。官司打了两年,从县里打到市里,终于赢了。可没想到,农家的妻子反而抱怨起来,说官司虽然赢了,却浪费了时间和钱财。 胡秀铭吃力不讨好,心里自然很难过。不过,他的所作所为被俞傅村的一个财主看在眼里,他对胡秀铭产生了敬意,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这个财主娶了两房妻子,却没有孩子。他看到胡秀铭家人丁兴旺,便想让胡秀铭过继一个儿子给他。 于是12岁那年,胡兰成便被过继给了俞家。虽然过继给了俞家,但除了寒暑假,胡兰成大部分时间仍待在亲生父母的家里。不过,俞家家底丰厚,在胡兰成的教育方面功不可没。 胡兰成13岁时,在胡村的学堂里念初中,他的成绩不错,随后考进了绍兴第五师范附属高小。 刚进学校那会儿,班里只有他是乡下娃,其他同学都是城里人,所以他总是被人欺负。 高小毕业后,胡兰成考进第五中学,他在五中只读了一个学期,后来因为学生闹风潮,第二个学期没有开课,胡兰成便回到了胡村,相当于辍学了。 直到后来,在俞家的资助下,胡兰成重新前往杭州蕙兰中学读书。胡兰成在蕙兰中学读了四年,眼看就要毕业了,却被开除了。 那时,胡兰成是学校校刊的英文总编辑,他收到一篇投稿,反馈一个同学因为账目问题,被罢免了青年会干事一职。看到这篇文章后,校刊顾问方同源认为不能刊登,否则会影响到教会名誉,但胡兰 成不听,坚持把这则新闻登了出来。方同源知道后大骂胡兰成,两人扭打起来。方同源气急之下,以辞职来要挟校长开除胡兰成,最后胡兰成真的被开除了。 就这样,胡兰成结束了求学生涯,重新回到胡村。 胡兰成回家后不久,婚事便被提上日程。女方是邻村唐家的女儿唐玉凤,她比胡兰成大一岁,没念过书。胡兰成不想违背父母的意愿,便同意了这门亲事。 遗憾的是,在胡兰成即将举行婚礼前,他的父亲去世了。按胡村的规矩,家里遇到丧事后,一段时间内不能办喜事。不过,胡秀铭临终前特意强调婚事不能改,所以婚礼还是如约举行。 婚后,胡兰成在胡村的小学当老师,唐玉凤任劳任怨照顾全家上下。老师工资很低,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一天,胡兰成突然接到一封信,录取他去杭州邮政做政务生。他是5年前报的名,没想到隔了这么久才被录取,虽然有些意外,但终归是件好事。邮电局工资很高,一个月就有35块银圆,顶得上老师半年的工资。很快,胡兰成独自前往杭州工作,每个月都会寄25块银圆给家里,剩下10块银圆留给自己。 邮电局是铁饭碗,只要好好干,就可以做到退休。但是,胡兰成年轻气盛,去了没多久,就不经意顶撞了上司,上司恼羞成怒,把他给解聘了。 胡兰成无处可去,只能赋闲在家。21岁的他,手上有大把时间,每天无所事事,靠钓鱼打发时间。钓鱼讲究心平气和,胡兰成却心浮气躁,总在钓鱼时思索自己未来的路。 当时,唐玉凤已有身孕,可胡兰成对此不管不问,只顾着自己。他看过外面的世界之后,自然不甘心囿于小小的胡村。于是,他一路借钱做路费,辗转来到北京。在朋友的引荐下,谋到一份在燕京大学副校长室当文书的工作。后来,他先后在南京、杭州、萧山、南京等地工作,基本都是在师范学校或中学做教员。 这10年间,他就像一只陀螺,在四处谋职和失业在家之间旋转,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又一天。 直到1936年,胡兰成开始参与政治,他的生活才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在广西工作时,胡兰成受人所托帮忙办报,本是宣传造势,没想到他借着发言的机会大唱反调,惹怒了广西当权者,被关押了33天。 不过却也因祸得福,在政坛崭露头角。上海沦陷后,胡兰成成为《南华日报》主笔,他发表了《战难, 和亦不易》等社论,为汪精卫洗白。这篇文章碰巧被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看到,极为赏识,于是大力向汪精卫举荐胡兰成。 自此,胡兰成平步青云,逐步成为汪伪政府的“御用文人”,担任宣传部政务次长。汪精卫尊称他为“兰成先生”,殷殷垂询,以卿相之礼待之。胡兰成好不得意,以为自己遇到了一个“明主”,期待 在乱世建立一番功业。 然而,胡兰成骨子里到底还是旧式中国文人,他身上有着书生的迂腐气,一点也不懂为官处世之道,很快就在尔虞我诈的斗争环境中被边缘化。 眼见自己在汪精卫面前失宠,胡兰成内心抑郁,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用文人的方式发泄情绪。他闭门三天,写了一篇万字社论,表达对时局的见解。在这篇文章中,胡兰成提出了“日本必败、汪精卫政 府必亡”等观点。 文章传出去后,招致汪精卫的不满。汪精卫亲自下令,将胡兰成关进上海路十二号──苏成德专门关押政治犯的看守所。 牢房里不见天日,窗户都被钉死了,里面只有地铺、桌凳和电灯,门也被锁得死死的,外面还有士兵持枪看守。 刚进来时,胡兰成害怕得浑身发抖,想划根火柴点烟壮胆,可手竟颤抖得连火柴都擦不着。 胡兰成感到绝望,自叹命不久矣。精神恍惚之下,他在地上捡到一根针,用细针在桌上刻下一句白话诗:花呀,以你的新鲜,补你的短命吧。 胡兰成借着鲜花的命运,来表达自身境遇之悲。他因文发达,却也因文获罪,成败皆在笔下。 被关押了48天后,胡兰成最终被池田等日本人救出。事后,胡兰成用“异国存知己,身边动刀兵”来形容这件事。 自此,他和汪精卫彻底决裂,转而将日本人视为再生父母。 1.中国才子才女经典传记系列作品之一。 2.翻阅考证250万字文献资料,采用电影剧本的书写手法,全方位、多角度,讲述奇女子张爱玲的一生。对张爱玲的相关人物祖父、姑姑、继母、邝文美、夏志清等10多人也做了深入挖掘,使读者能够从历史角度理解张爱玲的传奇和命运。 3.文学与历史相结合:结合张爱玲作品的创作背景,深挖背后的人文历史渊源。 4.装帧精美,双色印刷,首发随书赠送精美明信片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