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畔/中国地理百科

鸭绿江畔/中国地理百科
作者: 林颖|编者:司徒尚纪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售价: 49.9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鸭绿江畔/中国地理百科
ISBN: 978751008211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区地势借助长白山山脉的南延之势,以干山山 脉为西缘,由东北一北向南一西南徐降,整体上呈现 为由东北向西南略微倾斜的形势。由北向南,大致可 分为3级阶梯:**级阶梯为东北一北部中低区,主 要由长白山向南延伸的言B分构成,包括通化市、通 化县、集安、桓仁、宽甸大部及凤城北缘部分;第二 级阶梯为中部低山丘陵区,由宽甸南部至凤城中部一 线开始向西南,包括丹东西部、岫岩全部在内的区域 ;余下仅包括丹东市区南端、东港在内的区域则构成 南一西南部沿海低丘平原区,为第三级阶梯。 **级阶梯面积*大,龙岗山脉南延部分、老岭 山脉中南段、花脖子山、八面威山、白石砬子、白云 山等纵贯其间,既是地势高脊部分,为形成局地小气 候的一面屏障,也是鸭绿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天然分 水岭。海拔在400—1000米之间,侵蚀切割深度为300 —500米,其山势多半为刃状、锯齿状,山顶多为角 峰,山坡坡度45。左右,沟谷发育,多呈“V”字形 。第二阶梯的低山丘陵海拔在300一500米之间,侵蚀 切割深度为100一:300米,山势起伏变得较为和缓、 连绵,山顶多呈浑圆状,间有尖顶和平顶状。山坡坡 度常在20一40。间,水系发育,沟谷多呈“u”字形 。至于地势的第三阶梯,面积*小,沿海低丘阶地平 原呈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北高南低,高处低丘坡岗 起伏,低处为滨海的大片退海平原,海拔仅在2 5米 乡间。 老岭山脉,俗称老岭,属长白山西南部的支脉之 一,位于本区东北部,发端于吉林抚松,南抵辽宁桓 仁境东南部,纵贯集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绵延 200余千米,宽在20—30千米之间,是本区*东的一 列纵向山脉。 老岭山脉中南段,位于集安、通化一带,山势较 为低缓,多低山丘陵。以桓仁五里甸子境内海拔1094 米的大青顶子为中心,山脉向西南延伸分成两条支脉 :一支由桓仁四平的刀尖岭经沙尖子的骆驼砬子,直 至沙尖子和五里甸子交界处的浑江止;另一支由刀尖 岭继续向西,沿沙尖子、四平两乡镇的交界线,经滚 马岭、石头峦盘岭向西南延伸。尽管以低山丘陵为主 ,但在老岭山脉超过千米的山峰仍有数座,如老岭峰 、六道沟东山、老土顶、五女峰、大顶子、老虎山、 新红秃顶、老秃顶子等。 老岭山脉北部白山一带,为古元古代的变质地层 老岭群,中南部属同为古元古代的中深变质岩系的集 安群。整座山体在新构造运动中上升明显,山脊形态 以尖耸峭拔为主,山坡分布有许多险石厉岩。山脉的 东侧是鸭绿江深断裂,有鸭绿江中游谷地发育;西侧 是浑江断裂,有浑江中游谷地发育。在两列谷地之间 ,海拔在1000—1300米、相对高度在600—800米的老 岭山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不仅成为鸭绿江和浑江两 流域的天然分水岭,而且在气候上,对东南暖气流和 西北冷气流有一定的阻隔作用。每至早春之际,老岭 的东南山麓已春意盎然,它的西北坡地却仍是一派雪 舞冰封的景象。但整体上,老岭山脉中南段,在年平 均气温6.5℃左右、年降雨量947毫米的条件下,林 木发育繁茂,不仅是百多科干余种植物的栖息地,刺 楸、水曲柳、天女木兰、紫椴、红松、赤松等珍贵树 种分布较广,而且是黑熊、野猪、孢子、獾、狐狸、 山兔子、山*、忪鼠、蛇等动物繁育的乐园。 龙岗山脉处在老岭山脉西侧并与其隔浑江谷地遥 遥相望,同属长白山脉支脉之一,亦呈东北一西南走 向,发端于吉林靖宇西北部,向南经通化,延伸到辽 宁新宾、桓仁交界处后继续逶迤南下,直至与本区西 部屏障——干山山脉相接而止,其中盘桓于通化、桓 仁一带的山段为龙岗山脉南延部分,成为本区西北部 的一列高脊。 龙岗山脉南延部分,在桓仁中西部大体铺展为北 、中、南3个近乎东西向的分支。其中北支绵延在华 来与黑沟、北甸子之间,由两列平行的分支组成:南 侧的一支白玉皇顶山(桓仁、新宾交界处,海拔8**. 3米)经华来北部的海青伙洛山、碑登山,止于黑沟柞 树岭子村;北侧的一支由海青伙洛山分出,经黑沟红 石砬子村至双岭子村,止于北甸子的弯龙背。中支由 原木盂子(今并入华来)与八里甸子之间的老秃顶子起 ,蜿蜒至雅河乡的烟筒山止,与牛毛大山会合成一条 牛毛大岗,成为本区西北部六河与大雅河的分水岭。 南支西起于本溪、宽甸和桓仁交界处的摩天岭(1205 米),沿桓仁、宽甸的交界线向东延伸,经花脖子山 、坎川岭、八面威山,再向东北,止于向阳境内的回 龙山,其峰脊过处,多千米以上的高峰耸立,使南支 得以成为本区中北部气候变化的分界带。 龙岗山脉南延段为本区地势**阶梯中低山 区的主要构成部分,海拔在400—1000米之间,山势 虽低,但山体崎岖,又因基座岩石构成复杂,经长期 地质,各处山地地貌不尽相同。如八里甸子、雅河一 带的岩浆岩所形成的峰峦,多为尖顶状山峰,且悬崖 **;而以厚层石英砂岩、泥灰岩为主的层状岩石山 地,如普乐堡一带,则呈现出悬崖陡峭、峰顶却浑圆 的形态。另外,山地处在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 候温凉,雨量适中,属长白与华北两大植被区系过渡 带。 花脖子山为龙岗山脉南延部分的支脉之一,略呈 东西向横卧在桓仁、宽甸之间。其主峰坐落在宽甸普 乐堡老漫子村村南,海拔1336米,因其峰顶有一巨岩 突兀挺立,巨岩顶部林木茂密,形似一顶帽子,中部 岩石裸峭,下部则有林木环绕,远远望之,犹如在“ 帽子”下面围了一条斑斓的“花围脖”(方言,指花 围巾),故当地人将其称为“花脖子山”。 花脖子山北麓地势偏缓,沟谷直长,岭势起伏间 ,大部分岭脊呈浑圆状;南侧山势略陡,多悬崖峭壁 ,沟谷纵横杂错,山间流水下切与地质构造作用较显 著。主峰东邻坎川岭,西界牛心山,南望无名山,北 连二担岭,四峰海拔均在干米左右,故成为本区中北 部气候聚集交叉变化的分界带,南北两侧的热度、雨 量等小有差异:北侧桓仁一带,温凉潮湿,雨量适中 ,平均年降水量在·950毫米左右;而南部宽甸一带 ,同样夏短冬长,但温暖潮湿,雨雪要丰沛得多,年 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P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