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见过很多爱情却没有遇见你
作者简介
苏小昨,广东省作协会员、磨铁图书签约作家、新浪微博头条博文作者、《意林》杂志特约公益讲师、《人民*报》高赞作者。 已出版畅销书《我遇见过很多爱情,却没有遇见你》,数百篇文章被《人民*报》《人民网》《广州*报》《意林》《读者》《青年文摘》《思想聚焦》等几千个媒体转载。文章曾以10分钟20万+的阅读量荣登新浪热搜榜第九名,阅读量高达20亿次,点赞超过10万+。
内容简介
亲爱的,下一个不见得会*好 曾经深爱的两个人为什么会分手? 我想大抵是这样,陷入热恋中的人往往会忽略甚 至美化对方的缺点,然而**退却后,理智回归,我 们开始慢慢审视对方身上的缺点,再与当初想象中的 美好相比较,不免惊叹相去甚远。于是很多人开始慢 慢失望,甚至会感到委屈,总觉得自己值得拥有*好 的人。也坚定不移地认为,下一个,一定会*好!可 是亲爱的,听我一言,下一个不见得会*好。 当年决定嫁给孩子她爸时,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反 对。亲朋好友们苦口婆心地劝我:“你值得拥有*好 的人!”“分了吧!下一个,一定会*好!”每每此 时,我都一脸平静地问他们:“什么是*好的?”大 家几乎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有车有房啊!”我笑 了:“我俩如此努力上进,房子和车是迟早的事情! ”大家还是不甘心。生怕我被所谓的爱情冲昏头脑、 蒙蔽双眼,继续游说我:“你看他身上缺点那么多! 他脾气暴躁,对你不够温柔体贴。他成熟不足.幼稚 有余。他不顾家……”我又笑了:“他的这些缺点我 都知道.但那又怎样?我也不**啊。”是的,我又 不是零缺点、无瑕疵的**小姐,怎能奢望会遇到一 个**先生呢?我从不认为,下一个会*好。因为不 想错过以后,再用一辈子来悔恨和怀念,所以,我一 直坚信,我所拥有的,就是*好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古希腊**哲学导师苏 格拉底的三个学生请教他,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带学生们来到一片麦田 ,让他们每人去麦田选摘一根*大的麦穗,并规定不 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根。弟子们在麦田里走啊走 ,大麦穗见了一根又一根,但他们总以为还有*大的 在前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根,但并不满意, 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想着下根麦穗会*大*好,于 是就这样和“*大的麦穗”失之交臂,归来时两手空 空。 生活中,男男女女在寻找伴侣时,总渴望找到世 界上******的那个人,他们固执地认为,*好 的还在后面,下一个一定会*好!可是,谁又知道站 在你眼前的人儿是不是*合适的那个呢?很多人就因 为挑剔和错过,才沦为了剩男剩女。当然,追求** **的伴侣并没错,只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 有我们自己足够好、足够**,才值得拥有*好****的人,况且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无缺的人。所 以珍借自己所拥有的,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对于眼前人,且行且珍惜,下一个不见得会*好 。明明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到底被什么迷惑了心智? 或许是因为,我们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指出对方身上的 缺点,却往往忽略了自己身上的缺点。我们总是嫌弃 自己的另一半不够称心如意,外貌出众的,会招蜂引 蝶;长相一般的,拿不出手,还对不起自己的眼睛; 事业心太强能赚钱的,不够顾家;温柔体贴顾家的, 能力又太差;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男的**,女 的矫情;肚子里墨水不多的,又没有共同语言……我 们在要求对方足够**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是 否足够好呢?如果我们总是习惯性揪着对方的缺点不 放,而不反省自己,怎么可能会遇到*好的人? 我相信无论恋爱还是结婚,起初两个人都是朝着 佳话去的,只是过着过着就成了怨偶。如果不能清醒 地认识对方和自己,还总觉得下一个会*好,那两人 的感情自然会画上句号,*终劳燕分飞。我想下一个 之所以不见得会*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总有犯贱的 心理,总以为得不到的才是*好的,失去的自然*是 *难以忘怀的。即使那个人曾经遭尽嫌弃,可一旦失 去,便成了遗憾!于是,分开之后,遗忘之前,不仅 新欢不够好,我们过得*不好。 想起一个*近刚刚离婚的朋友,离婚的理由是中 国古往今来婚姻关系的*大矛盾——婆媳不和。朋友 *够了夹板气,一怒之下离了婚。可事情没有那么简 单,婆媳关系在中国乃是历史性难题。除非两人真的 水火不容,天天掐架,否则不会走到离婚这一步。果 不其然,离婚后没多久,觊觎已久的小三就上位了。 而新媳妇和婆婆的关系照样糟得一塌糊涂,甚至不如 从前。当然,现在婆婆也叫苦不迭,和现在年轻貌美 的新媳妇比起来,前儿媳简直就是观世音转世。 离婚后,朋友一直处于悔恨中,他埋怨母亲天天 在耳边叨叨自己媳妇的不是,还常说什么“就凭咱这 条件,多少年轻貌美的姑娘都赶着嫁,为啥要*这委 屈,离吧,再找一个*好的”。在老妈的“循循善诱 ”下,朋友眼里都是媳妇的缺点,同时他也**忽略 了自身的毛病,潜意识中还以为自己就是**先生, 肯定值得拥有*好的伴侣,这便使得年轻貌美、贪图 富贵的小三有了可乘之机。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