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石油工业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80
折扣购买: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傅雷谈艺录)
ISBN: 9787518328642
傅雷(1908.4.7-1966.9.3),我国杰出的翻译家,教育家,作家,美术评论家。他翻译了大量法国名家的作品,如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米开朗基罗传》,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为我国的翻译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有着极强的艺术修养,并在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展现出尤为出色的感悟和鉴赏能力,由他翻译的法国学者丹纳的《艺术哲学》和编译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罗丹艺术论》,半个世纪后仍然在影响着无数艺术爱好者。
读剧随感 (原载1943年10月《万象》) 决心给《万象》写些关于戏剧的稿件,是好久以前的 事了。因为笔涩,疏懒,一直迁延到现在。朋友问起来呢 ,老是回答他:写不出。写不出是事实,但一部分,也是 推诿。文章有时候是需要逼一下的,倘使不逼,恐怕就永 远写不成了。 这回提起笔来,却又是一番踌躇:写什么好呢?题目 的范围是戏剧,自己对于戏剧又知道些什么呢?自然,我 对“专家”这个头衔并不怎样敬畏,有些“专家”,并无 专家之实,专家的架子却十足,动不动就引经据典,表示 他对戏剧所知甚多,同时也就是封住有些不知高下者的口 。意思是说:你们知道些什么呢?也配批评我么?这样, 专家的**就保了险了。前些年就有这样的“专家”:在 报纸上发表文章,号召建立所谓“全面的”剧评:剧评不 但应该是剧本之评,而且灯光、装置、道具、服装、化妆 ……举凡有关于演出的一切,都应该无所不包地加以评骘 。可惜那篇文章发表之后,“全面的”剧评似乎至今还是 影踪全无。我倒抱着比较偷懒的想法,以为“全面”云云 不妨从缓,首先是对于作为文艺一部门之戏剧须有深切的 认识,这认识,是决定一切的。 我所考虑的,也就是这个认识的问题。 平时读一篇剧本,或者看一个戏剧的演出,断片地也 曾有过许多印象和意见。后来,看到报上的评论,从自己 一点出发一一也曾有过对于这些评论的意见。但是,提起 笔来,又有点茫茫然了。从苏联稗贩来的似是而非的理论 ,我觉得失之幼稚;装腔作势的西欧派的理论,我又嫌它 抓不着痒处。自己对于戏剧的见解究竟如何呢?一时又的 确回答不上来。 然而,文章不得不写。没有法子,只好写下去再说。 这里,要申明的,**,是所论只限于剧本,题目冠 以“读剧”二字,以示不致掠“专家”之美;第二,所说 皆不成片段,故谓之“随感”,意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也。 释题即意,请入正文。 一、不是止于反对噱头 战后,话剧运动专注意“生意眼”,脱离了文艺的立 场很远(虽然营业蒸蒸*上,竟可以和京戏绍兴戏媲美)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特别是《秋海棠》演出以后,这 种情形*为触目,以致使一部分有心人慨叹起来,纷纷对 于J隋节戏和清唱噱头加以指摘。综其大成者为某君一篇题 为“杞忧”的文章,里面除了对明星制的抨击外,主要提 出了目前话剧倾向上二点病象:一曰闹剧**主义,一曰 演出杂耍化。 刚好手头有这份报纸,免得我重新解释,就择要剪贴 在下面: 闹剧**主义 其实,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不过现在死灰复燃, 益发白热化罢了。主要,我想这是基于商业上的要求;什 么类型的观众*欢迎?这当然是剧团企业化后的先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