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70
折扣购买: 明诗鉴赏
ISBN: 9787020173570
左东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明代文学和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出版过《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明代心学与诗学》《明代文学思想研究》《中国诗歌通史·明代卷》等重要著作。
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元至顺四年(1333)进士,曾先后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江浙行省都事等职,均郁郁不得志,遂归隐青田著书以寄意。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将其与宋濂等四人一起召至南京,刘基遂成为朱元璋之谋士,申陈时务,参与机要。入明后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等职,封诚意伯。洪武四年(1371)以弘文馆学士致仕。因其性刚疾恶,颇受权贵忌恨与朱元璋猜疑,后终被丞相胡惟庸构陷而死。刘基博通经史,明天文、历法及象纬之学,乃明朝开国勋臣,同时又诗文兼擅,是明初越派文坛代表人物。其诗以沉郁顿挫著称而与高启齐名,但又可分为前后二期,元末之诗多忧时愤世之作,酣畅雄浑,苍凉激越;入明后之诗则除部分歌功颂德以应景外,大多诗作均嗟穷叹老,无复早年飞扬壮大之气。刘基诗文集较完善的有四部丛刊影印隆庆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下文简称《诚意伯文集》),今人林家骊将其整理成《刘基集》出版。 梁甫吟〔1〕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2〕。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倐忽成山溪。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3〕。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4〕。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5〕。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蜺〔6〕。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7〕。外间皇父中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8〕。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9〕。屈原怀沙子胥弃〔10〕,魑魅叫啸风凄凄。梁甫吟,悲以悽。岐山竹实日稀少〔11〕,凤皇憔悴将安栖〔12〕? 注释 〔 1 〕本诗选自四部丛刊本《诚意伯文集》卷十。 〔 2 〕翳(yì):云雾。 〔 3 〕“君不见”二句:春秋时齐桓公以管仲为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成霸业。可他又崇信竖刁等小人,以致身未死而国已乱,停丧六十日而尸虫于户。见《史记·管晏列传》。 〔 4 〕“秦穆”二句:秦穆公重用贤士百里奚,七年而霸秦。后来听信大夫逢(pénɡ)孙谗言,不听百里奚之谏而袭郑,遂惨遭大败。见《史记·秦本纪》。 〔 5 〕“赤符”二句:赤符天子即东汉光武帝刘秀。薏苡(yì yǐ),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入药,叫薏仁米。文犀,文饰的犀角。史载东汉马援南征交趾时,曾食薏苡以祛除瘴气,后凯旋时带回一车欲用为种子。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诬告其所带皆为明珠文犀等珍宝,而一向以明达著称的光武帝竟然大为震怒。见《后汉书·马援传》。 〔 6 〕“停婚”二句:虹蜺,亦作虹霓,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之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亦称雄虹;外环称蜺,亦称雌虹或雌蜺。“青天白日生虹蜺”即无中生有、平地生波之意。唐太宗曾一度颇为尊重直言敢谏的魏徵,还曾承诺将公主许配魏徵之子,但魏徵死后太宗不仅中止婚约,还推倒魏徵的墓碑。见《新唐书·魏徵传》。 〔 7 〕童角:一种儿童发式,角即总角之意。 稊(tì):一种野草,其形似粟。 〔 8 〕“外间”二句:唐肃宗时,宦官李辅国擅权,与肃宗所宠爱之张良娣内外勾结,祸国乱政。至代宗时,李辅国更被尊为“尚父” ,故言“外间皇父中艳妻”。又张良娣以女子干预朝政,故称“牝(pìn)鸡”亦即雌鸡;李辅国以宦官而擅作威福,被当时人讥讽为“马长角”。见《旧唐书》。 〔 9 〕行蒺藜:蒺藜是一种有刺的野草,“行蒺藜”用以比喻路途艰辛。此句言由于崇信宦官,导致长安被吐蕃攻破,代宗不得不衣冠不整、路途艰辛地出逃至陕州。 〔10〕屈原怀沙:屈原因愤国君之昏庸,小人之乱政,遂怀沙而沉于汨罗江中。见《史记·屈原列传》。子胥弃:春秋时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伐楚获胜,又辅佐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国向吴国求和,伍子胥谏夫差拒绝越国请求,夫差却听信奸臣谗言而许和,并逼伍子胥自杀。见《史记·伍子胥列传》。 〔11〕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历史上为西周之发祥地。竹实:竹子的果实。据传凤凰只食竹实。在此比喻朝廷为贤才提供的待遇条件。 〔12〕凤皇:即凤凰,在此比喻贤才高士。 鉴赏 “梁甫吟”本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楚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一说:“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又有《泰山梁甫吟》,与此类同。”现存最早的《梁甫吟》作品署名诸葛亮,是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之事,以哀悼忠臣之遭谗被杀,后来诗人写此旧题也多从此义发挥。刘基本诗所写除沿袭旧题外,更是有为而发。刘基原来本有为元朝出力的打算,也有足够的智慧与能力,但却多次出仕都遭遇挫折,最后在平定方国珍起义时,又与上司意见不合,遂被罢官羁管绍兴,刘基甚至感愤欲自杀。正是在此种悲愤情绪下,他创作了这首《梁甫吟》。诗作开头先用云翳蔽月、泥混江水起兴而笼罩全诗,然后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的回顾与评论,来突出贤者常为小人昏君所害的史实。尤其是他所提及的齐桓公、秦穆公、汉光武帝、唐太宗,都是历史上有名明君,却还会使贤者遭诬蔑,小人多得志,更不要说像唐肃宗、唐代宗、楚怀王、吴王夫差那样的平庸昏愦之辈了。所以他最后总结说,“岐山竹实日稀少,凤皇憔悴将安栖”,为贤者提供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他们还能到哪里去找安身之处呢?这不仅是对历史上贤者所受不公的感叹,更是自我悲愤心情的表现。他本来是可以为朝廷所用的,但如今连存身之处都难以找到,更不要说像历史上的周公那样去大展宏图了。于是,他要遵循“良禽择木而栖”的古训,另觅新主而一展抱负了。由此诗不仅能够体会刘基在元末时的真情实感,也可清楚了解他何以投向朱元璋的心理动机。沈德潜《明诗别裁》评此诗说:“拉杂成文,极烦冤愦乱之致,此《离骚》遗音也。”此语用以形容刘基情感愤激而文字劲健则可,言其语无伦次、诗无章法则不可。因为诗作由兴而史,由史而感,章法分明,结构俨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