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意林松果阅读)/大阅读书系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雾中虾趣/曹学林 故乡虽不属水网密布的里下河地区,但也有好几 条河道纵横交错着从村中流过。有的河道较宽,连通 着外面的大河;有的河道则较窄,几乎就是小水沟, 河岸两边长满灌木、荻草,这样的小河里,既不能行 船,也不能洗澡。这不怎么流动的小河里,鱼虾却多 ,小时候,我们在此扒虾的情景,至今难忘。 扒虾都是在冬季下雾的早晨进行,所扒的是一种 小革虾,大约只有一寸长、米粒粗细。扒虾的工具是 一个像畚斗样的扒口,用细密的麻布或塑料网缝制在 一个弯曲如畚斗口的木框上,上面固定一长柄。手握 长柄,将扒口伸入水中,然后用力按住扒口,从水底 向上拉,鱼虾就会进入麻布或塑料网做的“口袋”内 而被扒上来,再倒入淘箩内。 为什么要在有雾的冬天罩晨扒虾,至今我都不甚 清楚,好像是有雾的冬天,气温相对高些,虾都聚集 到了水边,能多扒到虾。扒虾也有技巧,将扒口放入 水中向上拉时,按劲既不能大,也不能小,过大,会 将水底的泥沙扒进扒口中;过小,扒口压不到水底, 浮在水中,虾会从扒口与河底的间隙中溜掉。所以, 扒虾时手上既要有一定的压劲,又要有一定的悬劲, 还要注意轻放快提,放重了,会吓跑虾,提慢了,入 了扒口的虾也会逃走。 扒虾的有老人、妇女和孩子。冬天有雾的早展, 一条小河边会有四五个扒虾的人。大家都被雾包裹着 ,谁也看不见谁,却听得见轻轻地向水中放扒口的“ 扑通”声和向上提扒口的“哗啦”的水声。也有不小 心滑落到水里弄湿了鞋子、衣服而早早回家的;也有 一直扒到雾气散尽太阳出来的。有时运气好,能扒半 淘箩,也有时只能扒到一点点。 小草虾扒回去后,倒在筛子里,将杂物草屑拣尽 ,然后放在锅中炒一炒,火不能大,只要虾红了就行 。再将炒红的虾拿出来摊在筛子里放在太阳下晒。晒 干了,用塑料袋装起来,作为做菜的材料。烧豆腐、 炒白菜、焖蛋,等等,都可以放一把小虾在里面,味 道香极了。扒一冬天的虾,足以吃一年。在那个年代 ,这可是非常珍贵的美味佳肴。也有的扒了虾舍不得 吃,拿到街上去卖。不管价钱贵贱,总可以卖到些钱 贴补家用,过年时甚至可以为孩子做上一件新衣服。 我在我们那个村里可以说是扒虾的能手。不但会 扒虾,我还会制作扒虾的扒口。村里几个小伙伴的扒 口都是我帮他们制作的。 后来我发现,帮他们做的扒口越多,扒虾的竞争 对手就越多,这对我多扒虾大为不利,所以我就不再 帮他们做了。为此,几个小伙伴好长时间都不理我呢 。 有一天,雾气很大,天刚蒙蒙亮,我和弟弟就起 床了,我扛着扒口、弟弟拎着淘箩,我们一起来到一 条小河边。天气很冷,虽然穿着棉衣棉裤,戴着帽子 和手套,还是冻得有点抖抖的。我们找好位置,顺着 河边,由南向北,一下一下地扒起虾来。因为扒虾的 动作幅度大,又消耗体力,我不一会儿就有点热起来 ,额头上甚至冒出了汗,帽子也摘了下来。弟弟却冷 ,他拎着淘箩跟在我的后面倒虾,手套不好戴,我每 扒一扒口上来,不管有虾无虾,虾多虾少,他都要用 手翻动扒口的网兜,把虾捡到淘箩里来,手就冻得像 胡萝卜。弟弟想跟我换,他来扒,我来捡。可他扒了 两下,扒不动,方法也没有掌握,只好作罢。我就叫 他戴上手套,不要他捡,只要帮我拎淘箩。我自己扒 ,自己捡,这样虽然慢些,可毕竟免去年幼的弟弟挨 冻。我们弟兄俩就这样在浓雾笼罩的河边扒虾,雾气 如牛乳一样飘浮在河面;一会儿稀薄透明,一会儿浓 郁稠密,时而洁白如玉,时而灰淡若无,时而从水面 上升起,时而又从天而降,变幻莫测,飘忽不定。人 置身其中,也变成了雾人,头发、眉毛都变成了白色 ,身上也像长了一层白毛。 太阳渐渐升高,气温渐渐变高,雾气渐渐散去, 当我们扛着扒口拎着半淘箩虾离开河边,走回家去的 时候,我们的一颗心就像淘箩里蹦跳的小虾,那种欢 快与喜悦是旁人所无法想象和体会的。当我人到中年 以后,仍难以忘怀少年时代的这段扒虾的经历。那一 片如牛乳样的雾气仍然在我的生命中飘浮,如一幅面 ,如一首诗,如一支歌。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