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发财也无可厚非/无可厚非生活伦理与美学

想要发财也无可厚非/无可厚非生活伦理与美学
作者: (美)杰森·布伦南|责编:于建军|译者:刘婵娟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8.40
折扣购买: 想要发财也无可厚非/无可厚非生活伦理与美学
ISBN: 9787500175100

作者简介

杰森·布伦南(Jason Brennan),亚利桑那大学博士,乔治敦大学麦克唐纳商学院副教授,擅长领域有经济学、伦理学和公共政策,主要著作有:《自由简史》(合著,布莱克威尔出版社,2010年)、《投票伦理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11年)、《自由至上主义》(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为什么不是资本主义》(劳特里奇出版社,2014年),国内引进:《道德与商业利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

内容简介

在财富方面,人们表现得异常矛盾。每个人都想发财,但每个人又羞于发财。他们羡慕富人,但又认为富人奸诈狡猾、心怀不轨;他们喜爱奢华,但又将奢侈等同于粗俗卑劣;他们热爱物质财富,但又诋毁物质主义。他们伺机炫富,但又对炫富之人心生厌恶;他们热衷于白手起家的故事,但又鼓吹农民安于清贫的高风亮节,甚至还会对富人千金散尽青睐有加;他们阅读快速致富的书籍,但没有人将金钱视为心灵鸡汤。当戈登·盖克(Gordon Gekko)高呼“贪婪……无上美妙;贪婪,无比正确”时,他们点头称是,但当那个贪婪的混蛋进了监狱后,他们又无不拍手称快。你当然希望手里的钱越多越好。如果你手里握着的是一张中奖的强力球彩票,你肯定不会把它撕碎,也不会送给附近无家可归的乞丐。如果老板给你加薪20%,你不会说:“不,谢谢,我的工资已经够花了。”如果你做的是小本生意,比如,兜售圣保罗T恤,它的销售利润突然翻了一番,你肯定认为上帝在保佑你,而不是在诅咒你吧。即使你不公开想法,但你内心也一定想要更多的钱。谁会介意成为富人呢? 我也一样。几年前,我接受了商学院教授一职,因为薪酬是文科学院的两倍。我得承认:双倍现金并没有让我的快乐加倍。但于我而言,在美国标准的“穷人”和做富人之间,肯定是做富人更胜一筹。 ………… 随后,巴塔查尔吉、达纳和巴伦将受试者对公司的排名及各公司的多米尼社会指数排名进行了比较。多米尼社会指数是一种评估公司社会、环境和雇用实践的公司社会责任指数。该指数并不完美,但它至少是一个使用广泛且值得信赖的、衡量公司商业道德和积极影响的指标。研究中的受试者倾向于认为利润更高的公司一定有更糟糕的口碑。然而,就多米尼社会指数而言,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评级往往更高,而利润较低的公司评级相对较低。 三人的研究并未结束。其他各项实验表明,受试者想当然地认为整个行业的盈利越高,该行业的危害性就越大,就越不恪守商业道德。他们又进行了另一项实验,让受试者设想四种商业行为。要求一半受试者想象这些公司是非营利性的,另一半想象这些公司是营利性的。然而,他们对这些公司的描述完全一致。然后,他们询问受试者的看法,这些公司对社会是有害还是有益。尽管受试者没有充分证据,但大多数人还是自发得出结论:营利性组织有害,而非营利组织有益于社会。 ………… 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有句名言:“人们对权力的永恒渴望,只有在死亡时才会停止。” 当大多数人听到或读到这一点时,都会断章取义地认为霍布斯对人性持悲观态度,然而他的真正意思是每个人都想拥有权力和支配他人。霍布斯将“权力”定义为获得某种未来利益的能力或手段。霍布斯所说的“对权力的永恒渴望”是指人们渴望不断扩大自己获得善的能力。此外,他认为这种动机是完全合理的。即使是一个中级阶层的人,仍然面临失去谋生手段或生命的威胁。贪财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拥有得越多,我们就越坚强。 在霍布斯的观念中,富有就是拥有权力。财富通常会增强我们实现目标的能力,使我们免受伤害和风险,拓展我们的能力,让我们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体会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欢乐,使数十亿陌生人能够展开大规模的合作,并鼓励所有人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 爱指手画脚的说教者声称爱财是万恶之源。他们认为赚大钱的人就要剥削他人,而把钱捐出去就能维护好自己的形象。 在本书中,杰森 · 布伦南(Jason Brennan)表明了与道德说教者对立的一面。他认为,通常情况下,你赚的钱越多,为别人做的就越多。即便是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人,只要忠于职守就能“回馈”社会很多。另外,财富能解放我们,让我们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布伦南还说明了金钱对于塑造更友好、更值得信赖和更有合作精神的公民的作用。在讲述资本主义的新历史学家这部分内容时,布伦南论述了富有的国家富在他们健全的制度,而不是其可怕的奴隶制或殖民主义历史。布伦南认为,一个人越有钱,就越应该帮助别人。他还认为,我们并不是生来就对社会永久负债的。去变得有钱,去享受有钱,这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