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宁(5望族名人)

老西宁(5望族名人)
作者: 靳育德
出版社: 青海人民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老西宁(5望族名人)
ISBN: 9787225055961

作者简介

靳育德,青海湟中人,曾在省教育厅任职。从事教育杂志编辑工作二十余年,先后撰写人物通讯数十篇,分别被收入《中国教育群英谱》《师魂》《中国改革者风采》《春蚕的风格》《昆仑》等书中。参与了《青海百科大辞典》《青海教育史》《青海教育大事记》《青海花儿词典》《放飞心灵的地方》《河湟通览》《河湟记忆》《音海美文选》《印象大通》《彩虹印象》《魅力刚察》《灵秀湟源》《贵南印象》《古今西宁话城中》等书的文字撰写工作,主编了青海教育**论文集《萃英集》多篇文章获全国教育记者协会、青海省人民**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全省征文_等奖和***等部门的奖励。著有河湟三部曲——《河湟随笔》《河湟杂记》《河湟拾遗》和《老西宁》《老西宁贰》等书。

内容简介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一前52),字翁孙,祖籍陇西上 邦(今甘肃天水西南),随父徙居令居(今甘肃永 登西北)。赵充国善骑射,通兵法,历仕武帝、昭 帝、宣帝三朝,通晓羌匈事务,沉勇有大略,是西 汉***事家。他在汉初征战匈奴的战役中累建功 勋,先后任中郎将、车骑将*长史、后将*。后与 霍光谋立宣帝,因提出过“乌恒不可不备”的战略 设想,以“全师保胜安边策”,迅速平羌而封营平 侯。宣帝元康三年(前63),驻牧于河湟流域的先 零、罕开等诸羌联盟,欲与匈奴联合进*河陇,他 自荐率兵出征河湟,使边陲重获安宁。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赵充国*命率吏卒 万人“来垦羌人故田”,今西宁到平安是当时屯田 的中心,所以他是青海地区实行屯田的**人。他 抱病三上“屯田奏”,计划从临羌(今湟中通海) 到浩门(今门源)垦田2000顷,为此,他留步兵 10281人分在各地屯垦,除开沟渠,引水灌溉外,还 伐木6万余株,兴建驿舍、桥梁,治理湟峡以西道路 70处;置郡县及金城属国,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社 会环境,措施得当,后因功画像于长安未央宫麒麟 阁,以示表彰。 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赵充国病逝,终年 86岁,谥壮侯。墓在甘肃清水县集翅山下,距县城8 里,碑文为汉冯奉世撰,清乾隆时已毁。汉成帝时 ,为追念赵充国平羌的功劳,帝令文学家扬雄在他 的图像旁题颂“营平守节,屡奏封章,料敌制胜, 威谋靡亢”,对其一生的功绩做了总结。“缅想汉 营平,千载称其贤”,他不但巩固了汉王朝在湟水 流域的统治,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河湟谷地农业的 发展。据杨应琚所著《据鞍录》载,他奉诏赴京时 路过甘肃清水,本欲拜谒壮侯墓,因*落不能去, 只得借宿两铭书院,“空庭老树,坐月甚凉”,诉 说了自己惆怅的心情。 马援 马援(前14—49),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 西兴平市东)人,少有大志,其兄马况曾说马援“ 汝大才,当晚成”。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时 任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 )人隗嚣为当地豪强拥立割据,但他很敬重马援, 曾聘马援为绥德将*,后马援却投奔光武帝刘秀。 当时因西羌逐渐入居内地,金城郡属县多被西 羌占领,中郎将来歙上奏:“陇西侵残,非马援莫 能定”,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夏,光武帝 任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命后即率领步、骑兵 3000人在临洮击溃先零羌,防守关塞的8000多羌人 到马援*前投降。这时,还有数万羌人据守浩门隘 ,马援和扬武将*马成率*出击,乘其不备,*进 营寨,羌人*惊溃散。事后,朝廷中许多人认为金 城破羌(今乐都老鸦城)以西地区“途远多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