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晴雨表/全球证券投资经典译丛

股市晴雨表/全球证券投资经典译丛
作者: (美)威廉·彼得·汉密尔顿|译者:左丁亮
出版社: 天津社科院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股市晴雨表/全球证券投资经典译丛
ISBN: 9787806887189

作者简介

威廉·彼得·汉密尔顿(1867~1929)《华尔街日报》第四位编辑、道氏理论的极力推崇者。1903年,查尔斯·道去世后,汉密尔顿继续其研究,他对道氏理论的解释,奠定了现代技术分析的基础。20多年时间里,他一直为《华尔街日报》写作道氏理论文章。道氏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几十年。1902年,在查尔斯·道去世以后,威廉·彼得·汉密尔顿和罗伯特·雷亚继承了道氏理论,并在其后有关股市的评论写作过程中,加以组织与归纳而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理论。他们所著的《股市晴雨表》、《道氏理论》成为后人研究道氏理论的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第1章 周期与股市记录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是个性格率直的人,他的作品也颇 具可读性。他曾经提出过一个理论,认为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有着紧密 的联系。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列举出了从17世纪开始的一系列数据,这些数 据显示,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确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但由于当时缺 乏关于太阳黑子数目的准确数据,所以很自然地,他便低估了两个世纪之前 那场十分严峻的商业紧缩。1905年初,我在《纽约时报》上对杰文斯的理论 发表评论时曾经说过,虽然华尔街打心眼里相信恐慌与繁荣都存在着周期性 ,但他们并不关心太阳黑子的数目。人年轻的时候常常是鲁莽而轻率的。也 许如果当时我换种表达方式,说成“就像总统选举与这一年是闰年之间的巧 合一样,这种偶然的周期性巧合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或许这样听起来会 更礼貌一些。 周期与诗人 许多经济学教师、朴实的商人以及谦逊的学生都相信世间存在着“轮回 ”。我们不需要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能够知道,在道德的发展历程中, 世界不可能是以一种直线型的方式在前进,那种运动方式至少应该类似于我 们的卫星围绕着太阳运动时产生的曲线轨迹一般。显然,诗人们是相信周期 理论的。著名诗人拜伦的作品《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有这样一段非常精 彩的段落,表现了他的周期思想:这就是人类所有传说的真谛,这一切不过 是过往的重演;先是自由,再是荣耀;当这些逝去后,财富、罪恶、堕落、 野蛮便接踵而至,历史的长卷虽然卷帙浩繁,其实不过一页纸的内容恐慌与 繁荣似乎的确有着自己的周期性。任何了解近代史的人都能够列举出那些发 生恐慌的日子——1837年、1857年、1866年(伦敦的奥弗兰-戈尔尼恐慌) 、1873年、1884年、1893年、1907年、1920年(通货紧缩)。我们从中可以 看出,恐慌之间的间隔是在变化的,从10年到40年不等,并且呈现出不断增 长的趋势。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会对周期理论进行分析,并检验其是 否真的具有实用性。 周期性 周期理论的实用基础,其实是一种基于人性本身的假设。这一假设认为 ,繁荣将会使人们做出无节制的极端行为,之后人们对极端行为所造成的恶 果的懊悔就带来了相应的萧条时期。在恐慌的黑暗日子之后,劳动者会对其 获得的任何收入心怀感激,并且从微薄的收入中开始缓慢地进行积蓄。而且 这时的资本将会满足于微小的利润与快速的回报,这就将催生重新调整的时 期,例如在1893年恐慌之后大部分美国铁路的重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 在,我们已经了解到,如果收入超过了支出,货币发生贬值,那么社会中就 会立刻兴起投机风气。这样我们便从一个毫无生机的萧条商业时代,进入了 一个交易活跃的时代。这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一段投机泛滥的时期,此时社会 中会伴随着出现高利息率、膨胀的工资及其他熟悉的征兆。在一段美好的年 景之后,紧绷的循环之链便到了其最薄弱的环节。随后将出现像1907发生的 那样经济崩塌。首先从股票市场与商品价格上表现出经济萧条的征兆,接着 会出现大范围的失业现象,及银行存款大幅上升的状况,而且此时任何资金 都不会流入投机活动。 股市需要晴雨表 请再次读读拜伦的诗,让我们看看这些诗句是否能带来一些启发。有人 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带着一丝诗人的想象力去思考的话,那么对于商业的讨 论还有什么价值呢?然而,遗憾的是,正是这过多的想象才带来了一次又一 次的经济危机。所以说,我们所需要的是没有情感、客观的晴雨表:价格指 数与价格平均数,让它们来告诉我们现在正在发生的情况以及未来可能出现 的趋势。在所有这些晴雨表中,股票交易所记录的股价平均数是最公正、最 客观的,因而也是最好的指标。虽然指数的构成在不断变化,早期时候构成 指数的证券数量也比较少,但是道琼斯通讯社却持续记录了30余年的股价平 均数。 研读这些数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股市制胜法宝,虽然它有时会让乐观者 与悲观者都感到不愉快。这就仿佛我们看到天空中并没有一丝云,而晴雨表 却告诉我们坏天气即将到来一样。但是我们要明白,如果真的等到暴风雨降 临时,才采取行动,那就太迟了。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一直在杂志、刊物 上讨论着这些平均指数,验证由《华尔街日报》的创始者查尔斯·道所提出 的理论。也许现在说这种股价变动分析是如何行之有效还有点仓促,我们会 通过下面的讨论来向读者详细说明这一点。 道氏理论 道氏理论的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查尔斯·道指出,在股票市场运动过 程中,同时存在着三种趋势。其中最重要的趋势,我们称之为“主要趋势” 。例如那场从1900年麦金利重新当选为总统时开始上涨,并且于1902年9月 达到顶峰的多头市场,虽然期中曾一度遭到因1901年著名的北太平洋铁路股 票逼空战引发的股市恐慌的打压,但也没有停止上涨的总趋势。又如那场从 1919年10月开始下跌,并于1921年6~8月跌至谷底的空头市场,也可以成为 “主要趋势”。 我们可以看出,“主要趋势”常常会持续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与主要 趋势同时发生的,或者说在主要趋势过程中发生的,是“次要趋势”。次要 趋势的标志是空头市场中的止跌反弹,或是多头市场中的剧烈下跌。对于后 者,最鲜明的一个例子就是1901年5月9日的股市暴跌。不过,处于同样趋势 中的股票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相似的次要趋势中,工业板块(铁路板块 除外)可能比铁路板块恢复得更快些,或者相反,铁路板块率先引领走势; 甚至于在相同的主要趋势中,虽然20只活跃的铁路股票与20只工业股票会呈 现相同的波动趋势,但它们也并不是严格地一一对应着进行波动。在1919年 10月空头市场开始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板块持续低迷,相对工业板 块来说很不活跃、也不被人们重视,这显然是因为当时铁路股由政府持有并 担保,因而处于投机领域之外,因此无法对反映投机买卖的晴雨表施加正常 影响。一旦这些铁路股票重新被允许私有时,那么他们将大幅上涨,赢回自 身的价值。 道氏理论的含义 正如查尔斯·道所说的那样,日常波动是与“主要趋势”和“次要趋势 ”同时存在的,并且常常贯穿于这两种趋势之中。我在这里必须指出,如果 是针对单只股票进行投机交易的话,那么平均指数是会有误导作用的。设想 一下,如果一位投机者根据平均指数的预示,认为在1901年5月将出现次级 折返走势(多头市场中的股价下跌现象),并且根据这一观点在所有股票中 选择了北太平洋铁路股票进行卖空,那么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事实上,一 些股票交易员的确做出了这样的举动。那么可以说,如果他们能在65点时止 损补仓的话,就算是很幸运了。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道氏理论发展出了许多规律。其中经过证实并被认 为是最正确的一个规律就是:两种平均指数是可以相互验证的,当它们表现 不一致时,市场上不会出现“主要趋势”,也很少会出现“次要趋势”。仔 细观察这些平均指数,我们将会发现,有时在一段时期内,股票价格只在一 个很小的区间范围内波动。例如,工业板块在70点与74点间震荡,铁路板块 在73点与77点间震荡。技术分析中称这样的现象为“做线”。经验告诉我们 ,“做线”通常暗示着市场正处于股票派发期或股票累积期。当两种价格平 均指数跃过了这条线的高点时,那意味着强劲的多头市场即将到来,或者也 可能意味着空头市场里次级反弹即将到来。例如,在1921年,这一现象就暗 示了那场一直持续到1922年的多头市场的到来。 相应地,如果两种价格平均指数跌出了低点,那么毫无疑问,股票市场 已经到了被气象学家们称作“饱和点”的位置,暴风雨随后将至。多头市场 中将出现次级下跌,或者出现1910年10月那样的主要下跌趋势。1914年股票 交易所关门停业后,工业股票价格指数的构成股票从12只上升成了20只。这 样一来,平均指数似乎有些混乱,因为工业板块中新加入了像通用电气这样 的股票,这种股票的大幅波动将带动工业板块波动加剧,远远超过铁路板块 的波动幅度。不过,我们也不必担心,平均指数的研究者们研究过这20只股 票在历史上的波动情况,发现其实他们的波动与之前选取的12只股票的波动 情况一致,甚至每天的波动高度都是一致的。 道琼斯平均指数:业内标准 尽管道琼斯平均指数遭到广泛的模仿,但它依然被视为业内的权威标准 。虽然有很多种研读道琼斯平均指数的方法,但是没有哪一种方法比道氏理 论更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他方法的缺陷在于它们考虑了太多貌似很有关 联,但实际上毫不相关的因素。例如,有人喜欢做出这样画蛇添足的尝试: 他们试图结合成交量或商品价格来研究股票价格平均指数。而事实上,晴雨 表本身已经反映了能够影响天气的一切因素,同样,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本身 也已经反映了所有的这些信息。价格走势反映了华尔街的全部智慧,甚至于 已经反映了华尔街对于一切未来事件的全部认知。 在华尔街没有人可以无所不知。据我所知,在亨利·罗杰斯时代有一个 被称作“标准石油集团”的组织,它在对股市的预测、在股市上的投资这些 方面都曾持续犯错。获得所谓的“内幕信息”是一回事,而懂得股市会对这 些信息做出怎样的反应则是另一回事。股票市场反映了所有人知道的所有信 息,包括人们的愿望、信念、预期。就像美国参议员多利弗曾在国会里引用 《华尔街日报》评论专栏时说的那样,这些信息最终会通过甄别与筛选,变 成股票市场里无情的判决书。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