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画外导演李前宽、萧桂云电影传奇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渤海与松花江,相隔千 里。一个湛蓝,一个碧绿 ;一个博大,一个绵长; 一个苦涩,一个淡泊。然 而不论它们有多少不同, 终会在一处相逢,有道是 ,千江万河奔腾去,水流 千里归大海。 大连的小伙子李前宽和 哈尔滨姑娘萧桂云,天南 地北素不相识的两家人, 竟然在家庭环境和兴趣爱 好等方面有种种相似之处 。 他们都出生在多子女家 庭,又都不是最大或者最 小的孩子。在他们少年时 代,家家都生活得比较窘 迫,家里最大的孩子不得 不牺牲自己的学业,早早 地替父母分担过重的生活 负担,以减轻家庭的压力 。李前宽和萧桂云不是最 大的孩子,他们可以在父 母的呵护和哥哥姐姐的关 爱下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他们都喜欢文艺活动, 而且又都是他们所在学校 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李 前宽喜欢用彩色石子涂涂 抹抹画画,萧桂云则喜欢 在钩钩织织中感受编织艺 术的启蒙。李前宽位于渤 海湾的家周围住着一些黄 头发、高鼻梁的苏联人, 而松花江畔的哈尔滨,萧 桂云家俄式木房的小院里 生活着的除苏联人外,还 有法国人、德国人。李前 宽那时调皮淘气,上课时 把小巧的“荷兰猪”塞进书桌 ,而萧桂云则要靠竹针的 穿梭换些钱,买些文具或 贴补家用。松花江畔的树 荫下,是她宽松的学习环 境。李前宽能写能画能唱 又能演,学校文艺活动组 织大合唱他是指挥。远在 松花江边的萧桂云,在学 校演出中,有卓然超群的 表演和导演天分,上中学 的时候就积极参加文体活 动,既出板报又当记者; 排话剧,既当编导又参加 演出。 有一点不同,海的博大 培养和造就了大海之子李 前宽宽阔和粗犷的胸怀, 江的绵长影响和孕育了松 花江女儿萧桂云细腻和温 柔的性格。然而,他们的 父辈都是山东胶东人,一 个祖籍是蓬莱,一个祖籍 在掖县。素不相识却不约 而同地走上了一条路。为 了生活,他们的祖辈几乎 在同一时代乘木船漂洋过 海闯关东,一家在大连落 户,一家在哈尔滨扎根。 李前宽和萧桂云都是闯关 东人的后代。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及 家庭时曾说:“最大的或最 小的孩子都可能得到优遇 ,唯有居中的子女容易受 到忘却,但他们往往是最 有出息的。” 不错,得到“优遇”的孩 子,受到父母的关爱自然 会多一些;容易被“忘却”的 孩子,他们自由发展的天 地却更为宽广。 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出息 ,要在结束学业,参加工 作之后才能表现出来。一 个人,只有经过人生的马 拉松,才可以验证能否成 长为一名佼佼者。 李前宽和萧桂云在充满 欢乐和梦想中告别了中学 时代。 人的一生,平淡无奇、 无足轻重的日子多如牛毛 。然而,不论是伟大人物 还是凡夫俗子,都有命运 攸关的一天或者一个小时 ,抑或那么一两分钟,甚 至是在一个充满戏剧性的 时刻做出的决定,影响极 为深远。同龄却先后走出 高中校门的李前宽和萧桂 云,尽管身居两地,在人 生的十字路口上,都遇到 了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日, 一个特殊的历史瞬间。 先说李前宽。 1959年夏天,立志要在 美术上大展宏图的李前宽 ,参加了鲁迅美术学院设 在大连考区的美术复试。 初试已经顺利通过,他对 通过复试也充满了信心。 P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