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9.50
折扣购买: 美国战后的研究政策——无尽的前沿的政治学
ISBN: 9787301344033
丹尼尔·李·克莱因曼【著】【中国】【现当代】————————————————————【美国】(美)丹尼尔·李·克莱因曼Daniel Lee Kleinman,现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社会学系主任,是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技史领域的著名学者。 龚旭【译】【中国】【现当代】————————————————————龚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与政策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科学政策、科学与社会;代表性成果:《科学研究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合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科学政策与同行评议:中美科学制度与政策比较研究》(独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在政治与科学之间:确保科学研究的诚信与产出率》(独译,科学出版社,2011)。 李正风【译】【中国】【现当代】————————————————————李正风,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科技哲学、科技政策与科技发展战略、科技与社会;代表性成果:《中国创新系统研究:技术、制度与知识》(合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建设创新型国家:面向未来的重大抉择》(合著,人民出版社,2007)。
在本书独特的视角下,读者会看到美国分权且高度渗透性的国家体制与纪律缺乏的政党特征及其导致的后果———国会围绕着国家需要怎样的研究政策制定体制,尤其是成立一个怎样的国家科学基金会而展开的立法争论历时数年;最终为科 学界赢得战后研究政策制定体制中联邦政府研究资源的自主控制权奠定基础的过程;持续多年的立法争论波及广泛,科学界、产业界、政界和军方均参与了多轮立法较量。与此同时,职责彼此分割的多个联邦机构组成的碎片化的战后美国研究政策制定体制已悄然形成,最终成立的国家科学基金会与布什和基尔戈的各自设想相比,其职责已大幅度缩减,但布什等在《科学———无尽的前沿》中所坚持的科学共同体自治的政策理念,却成为国家科学基金会贯彻至今的核心特质。本书作者还揭示了立法过程中双方政策理念如何得到充分阐述,并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致使在战后的相关研究政策立法争论中仍能听到这两种余音,带给后人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深刻的历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