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然岛

知然岛
作者: 柳仓
出版社: 浙江科技
原售价: 89.90
折扣价: 58.50
折扣购买: 知然岛
ISBN: 9787573914521

作者简介

柳仓 70 后,现居上海。一名文学隐者,一个具有跨界视野的思想者,文字惊艳,想象力恢宏,讲述了在一个被AI完全控制的地球上,人类如何追寻自身意义的故事。

内容简介

第1章 面试官 记忆中,那一切仿佛已经非常久远,其实才过去三年。我当时二十八岁,博士刚毕业,所学的专业混杂不堪,从航天机械到细菌研究,无所不包却一无所用。毕业后我四处求职,毫不意外地四处碰壁。这段经历充分证明在一切都快速折旧的时代里,传统教育的最后一代人才既过时又过剩,所学之物也已折旧为零,一文不值。并且在我投出的那些简历之中,还隐约折射出隐藏在这个衰败的教育体系里的阴谋——漫长学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尽量拖延你的毕业时间,以缓解就业的压力。 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已是显然的事实。从卡车司机到餐厅服务员,从公司文员到高级经理,各类日常工种都像水汽似的一夜蒸发。这首先要感谢AI无孔不入的渗透。不过,数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灾难也难辞其咎,它加剧了经济多样性的弱化。现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几十年前市场竞争的喧嚣气氛已经踪影全无,到处都是冷漠的智能合约,全部到期执行,无可商议。而在这种死寂的底下,仿佛又有无数条张力紧绷的钢索,不动声色地彼此拔河较劲。也许这正是AI与极端气候共同造成的结果,因为机器与灾难从来就是不带感情的。 因此,当我终于收到面试通知时,自然喜出望外,更何况这份通知来自老牌的全球金融巨头——尖顶公司。它是在气候灾难中依旧存活,并且不断扩展的世界级标杆。不过与以往相比,这份欣喜应当大打折扣,因为这已是另一个白垩纪时代,恐龙般的巨型公司更可能陷入绝境,而且我应聘的金融数据买手一职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就像很久以前人皆可为的快递员,这种新型职业其实并不需要博士研究生学历。 那一日,我在指定时间登录那个远程会议室,里面只有一张巨大的会议桌和几张椅子,四面墙壁空空荡荡,并无面试人员。随后,一个女中音鬼魅似的忽然飘荡在空中,没有寒暄之类的环节,而像报菜单似的直接向我提了许多貌似古怪刁钻的问题,但对经历过几百场算法面试的我来说,应对这些毫不费力。两个人在女中音消逝的背景中现身并在会议桌对面坐下,一个老一些,一个略微年轻,都穿着黑色西服,就像两个例行公事的办事员。年轻的没怎么抬头看我,只是负责继续提问,还是那些看似刁钻、实则已是陈词滥调的问题。或者说,他只是从另一个角度重复了女中音的工作。这种“先机器,后人类”的流程几乎是面试的繁文缛节,除了表达人类依然主导着机器的虚荣心,我觉得并无其他作用。 我的回答自然无懈可击。年纪大的显然是决定者,他面无表情地听了片刻,便摆了摆手,示意停下,然后向我俯身过来。我因此看清了他的脸:临近退休的年龄,脸上皱纹细密,头顶留着卷曲而稀少的白发,看上去比我父亲还要苍老。他声音低沉,犹如耳语,也许是房间太过昏暗,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在参加面试,而是正和某个地下团伙的头目一起策划着谋反的计划——在那个名为“玻璃球”的虚拟世界里,沉浸式的游戏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情节。 “假如阿喀琉斯在我们公司——”他竟然说着我的母语,只是带了点东部口音,“你会提醒他注意什么?”“脚后跟。”我只思考了几秒钟,便毫无犹疑地答道。 “为什么?”他斟酌地看着我。 “因为那里会被一支箭射中。”我答道。 仿佛忽然有两片刀片凭空飞来,在他两个嘴角勾勒出几道细纹,一只纸鹤停在上面,双翼似张未张。那是一种奇怪的笑容,本应是愉悦的,却似乎带着一丝莫名的凄凉。我不知所措地回了一个微笑。当时我并不知道,阿喀琉斯正是他亡女的奇怪昵称。此刻,远程会议室里忽地生出一种合谋的意味,就像两块碎片恰巧契合,充满了破镜重圆的惊喜。第三个人正迷惑地看着我俩,像是惊讶于这种类似魔术的奇妙氛围。他不知道,我们的一问一答里隐匿着古典文化的某个暗号,而如今这种学问既无人传授,也无处学习。如果我没有一个沉迷于此的父亲,也绝不会知道人类的上古文明里,还有一个叫什么阿喀琉斯的远房亲戚。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老者的一个保留问题,有时候开头提问,有时候结束提问,而无数应聘者之中,只有我的回答契合他的心愿,像是唱了多年的山歌,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回响。我们的友谊因此有了牢固的开端,虽然他比我年长,职位也高,但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每个人都带着相似的悲伤,年龄和职位的差异早已不是私交的障碍。面试结束后,他像长官挑选士兵一样选择了我,将我招募进他的团队。 我很自然地称呼他为面试官,并且自然地形成一个习惯,常常和他坐在大厦顶楼的尖顶咖啡厅里相聚聊天。我们其实并不需要真实见面,虚拟的远程办公系统早在气候灾难之前就已盛行,但尖顶公司是一家老派的金融企业,保留了遇事面议的旧传统。年长的同事们总是隔三岔五地来上班,并且常常聚在尖顶咖啡厅里抚今追昔,仿佛在此相聚的唯一目的就是哀叹那些无可挽回的往事——如果说世上还有AI未能改变的社会习俗,这个绝对是其中之一。 尖顶咖啡厅在尖顶大厦的顶楼,与其说它的名字是源自公司之名,不如说是由于它所处位置的形状。因为远远看去,尖顶大厦就像一把刺向天空的长剑,而剑锷之处就是尖顶咖啡厅。人坐在里面,头顶四周都是透明的玻璃,就像一个巨大的三角玻璃罩封住了剑锷。在玻璃罩的正中间,有九根金灿灿的柱子,就像九条倾斜的长枪倚在同一个支点上。咖啡桌只有一张,仿佛是一条漫长的贪食蛇,在九条长枪之间蜿蜒穿插,上面整天翻滚着一些毛茸茸的小动物,都是浑圆的形状,像狗或猫,沿着桌面四处推送咖啡,像在表演杂技。它们偶尔也会发出一两声叫唤,就像宠物在讨好主人——这些当然都是机器狗或机器猫。在这个糟糕的世界里,活的宠物是最奢侈的东西,它们绝大多数已在气候灾难里死去。 坐在尖顶咖啡厅鸟瞰,眼底是一个高原盆地,四周群山围绕,主峰矗立在西面,海拔超过六千米,山顶曾有终年不化的积雪,现在只剩下黑色赤裸的山岩。主峰的余脉向南北两边延伸,在正北处豁出一道山谷,曾有一条河流由北向南流经整个盆地,源头就在那里。但如今主峰积雪已经融尽,河水便也干涸,漫长的河床上只堆着光滑发亮的石头,从高处看去宛如盆地上多出了一条细长疤痕。主峰向南延伸的余脉与这条细长的疤痕交接,交接处也是一个豁口。那条河流曾经从这里冲出盆地,成为落入山崖的瀑布,而现在那里鸦默雀静,仿佛亘古以来便是如此。 群山环绕的盆地里,覆盖着一片葱郁的森林,呈现出高原上极为罕见的景致。但有两处例外:一处是北边的山谷,那里没有森林,只有一幢幢六边形的灰黑色房屋,就像军队营房似的整齐划一,矗立在一片乱石上;另一个则是东面的旧城,全是黄褐色的老屋,向东绵延,直抵悬崖那条漫长的天然花岗岩——从尖顶咖啡厅里望过去,旧城那条漫长的花岗岩就像一条若有若无的黄色虚线,但到了近处,每块花岗岩都高人一头,像牙齿一样彼此紧挨,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崖边,宛如一条盘踞着整片山崖的巨龙。如果爬上某一块花岗岩,俯身探向下面,便会见到万丈峭壁中雾气氤氲,崖壁光滑平整,仿佛是被巨人之斧一刀劈出来似的,近乎鬼斧神工。如果雾气散去,崖底下则大地苍茫,能依稀看见沼泽的光亮以及各种绽放的野花。这儿曾是全球旅游胜地,如今在无远弗届的气候灾难影响下,却变成自杀者云集之地。 科幻、科技、学者大咖齐赞!科幻作家江波、陈揪帆、吴岩,《科幻世界》杂志主编姚海军,作家阿乙,原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FT中文网经济主编徐瑾……联袂推荐! 二十五年ZI深媒体人的跨视野科幻作品,从科技到人文再到哲学,远见明察。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的洞见和想象力既让人屡屡惊叹,又教人掩卷深思。 30多万字,解构人类将主动权交给机器后的未来——人类在整个宇宙发展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让我们一起穿越层层迷雾,抵达自我身份定义的终点。 悬疑重重,波澜迭起——新旧两城、蜂巢林立、机器乱局、神秘画作……精彩连连的中国版《黑镜》。不读到ZUI后一刻,你永远无法知晓真相。 惊艳文笔,阅读即享受。 湛庐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