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现璠自述(精)

黄现璠自述(精)
作者: 口述:黄现璠|整理:甘文杰//甘文豪//甘金山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6.80
折扣购买: 黄现璠自述(精)
ISBN: 978754950038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在我家乡新宁州的古壮话中,“姓”含栏义, 同姓意味着同栏,而同栏又意味着一同住在房屋中 的同族人或同祖先。本地壮话“栏”不仅有“姓” 义,还意指“房子”。汉文古籍中将壮族先民的干 栏音译为“干阑”“干栏”“高栏”“阁栏”“葛 栏”“麻栏”等,实为对壮侗语族各语支以及同一 语支各方言的音译不同。壮族的干栏,属壮族传统 住宅建筑形式之一。汉文古籍记载的“依树积木, 以居其上,名*干栏”,“人栖其上,牛、羊、犬 、豕、畜其下”,便指壮族先民的民居干栏。壮族 古代的干栏住居,延续至今,依然在当今广西、云 南、广东的壮族山村中随处可见。 壮族先民为何习惯居住干栏,盖自有其历史缘 由,这是为了避免高温潮湿的瘴气和蛇虫猛兽频繁 出没之害,亦即汉文古籍之谓:壮族先民“俗多构 木为巢,以避瘴气”;“上古之世,人民少而** 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 避群害,而民悦之”。由此推断,壮族干栏住宅的 前身,**有可能是巢居。 汉文古籍记载的“南越巢居,北朔穴居,避寒 暑也”,句中的“巢居”“穴居”在新宁州的壮话 “栏岭”中都有反映。前说渠思村流传下来的民歌 中“利那栏岭夷顺麻”所言的“栏岭”,为壮语倒 装,按照汉语结构的顺序为“岭栏”。古语多倒装 ,不独汉语为然,只不过壮语倒装的习俗自先秦以 来部分保存至今,这与汉语倒装现已大多消失的现 象有所不同,由此表明壮族及其壮语的起源历史悠 久。这种壮语倒装的语言现象,在新宁州壮话中表 现较为突出,例如普通话说“黄牛肉”“他的父亲 ”“我的蚊帐”,在我们新宁州壮话中则说为“肉 黄牛”“父亲他”“蚊帐我”。倘若用汉语解释一 些倒装的壮话,必须先将倒装的壮话改为汉语结构 的顺序,即将“父亲他”改为“他父亲”,将“栏 岭”改为“岭栏”,方能解释得通。否则,仅从汉 语或汉字面上难释其义。 壮族除了以原始的图腾崇拜为姓,尚有一些以 居地为姓者,例如谭,汉语意指“谈”,壮语则意 指“水塘”,壮族谭姓,有可能源于历**居住在 水边的族群。我原姓甘,后改姓黄。汉语的“甘” 意指“甜”,而在壮话中意指“岩洞”,壮族甘姓 ,有可能源于历**居住在岩洞的族群。壮族的同 甘姓者,意味着同栏,即同一祖先。这表明同甘姓 者皆有可能起源于历**居住于洞穴的族群。壮族 先民甘姓者,有可能就是洞穴人。这些住在同一洞 穴的穴居人的共姓在壮话中就称为“甘”,为同栏 人,义即“同姓同族人”。表明我们壮族甘姓一族 源远流长,古代属洞民或穴居人。《易·系辞下》 :“上古穴居而野处。”壮族先民甘姓一族即为其 例,这与中原的山顶洞人的穴居生活并无实质区别 ,只是古代壮族甘姓的山顶洞人头骨尚未发现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