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与光明:路易斯·康的建筑精神
作者简介
约翰?罗贝尔,建筑师,纽约普拉特学院建筑系建筑理论和建筑史教授。1965年获宾州大学建筑硕士学位(当时路易斯?康任教于此),1966年获得宾州大学硕士学位,主修建筑理沦。罗贝尔是纽约建筑联盟理事会成员,常为Artforum,Progressive Architecture,AIA Journal撰稿,并经常受邀在美国各地进行演讲。 译者简介: 卢紫荫,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译者有《路易斯·I·康:光与空间》《每位建筑师应该解读的二十五栋建筑》。
内容简介
引言 建筑,立于我们和世界之间。如果我们将自己和世界定义为可量度的(measurable),那么我们的建筑就是可量度的,没有精神(spirit);但如果我们使自己接受可量度和不可量度(unmeasurable)的结合,我们的建筑将会成为对这一结合的歌颂,也会成为精神的栖所。 路易斯·康将建筑视为可量度与不可量度的结合。他用“静谧”(silence)代表不可量度的,表示尚未存在;用“光明”(light)代表可量度的,表示存在。康认为建筑存在于静谧与光明之间的界阈之处,他称之为“阴影的宝库”(treasure of?the?shadow)。他认为伟大的建筑始于不可量度的领悟,然后用可量度的手段将其建造起来,建成之后,它又能带领我们回到最初对不可量度的领悟之中。 创新的精神、人类的精神,不断再生于探求新的领悟和肩负充实世界重任的人们身上。在我们的时代,康就是这样的人,我们都因他的努力而更富足。在付出这些努力时,康是与众不同的。在这个宣称为形式创造终结的时代,他是一个形式创造者;在这个方法论盛行的时代,他是一个艺术家;在企业尔虞我诈的时代,他是一个受难者。在为了使世界更丰富所做的努力方面,康可以和另一位伟大的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比肩。赖特和康都是从建筑的本源重构建筑,但他们使这一重构成为可能的创作发展经历却大不相同。赖特从年轻时就充满自信,得心应手,三十到四十岁左右就奠定了事业基础。而康在经历多年对创造的努力后,在五六十岁才达到相同的成就。建筑史学家文森特·斯库利(Vincent?Scully)称,活跃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期的赖特,是在他的时代用形式和材料而非辞藻来作诗的诗人,他诠释了那个时代,也创造了那个时代。赖特说:“每个伟大的建筑师必须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必须成为他所在时代的伟大原始诠释者。”赖特在一个充满自信的时代建造他的建筑,那是一个在自然发展力量推动下迈向和谐的民主时代。这种趋势成了他的建筑中的基本元素。他写道:“空间,连续不断的形成:无形的源泉,一切旋律源于它,也必经于它。超越时间,超越无限。” 赖特晚年最后的作品之一——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造的时候,康的第一座重要作品——位于费城的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也在建造中。但两位建筑师差异极大,绝不仅是年龄相差三十二岁而已(赖特,1869—1959;康,1901—1974)。赖特从杰弗逊的民主理想和伟大的美国诗人那里汲取力量,如爱默生(Emerson)、梭罗(Thoreau)、梅尔维尔(Melville)、惠特曼(Whitman)等,还有印第安精神——赖特把他的房子建在印第安人已离去的大草原上,建筑与大地和天空浑然一体。而对康来说,这些源泉都是最紧要的。他的时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和精神迷失的时代,一个毫无个性、官僚陈腐的时代。对他来说,用建筑来诠释这样一个时代毫无意义。因此他转而追寻超越任意时间的永恒,他找到了“道”(order),从这里把精神带回我们的世界。 康身材矮小,顶着一头蓬乱浓密的白发,戴着厚厚的深度近视眼镜,脸的下半部有一个童年出意外留下的伤疤。他其貌不扬,却散发出一种强烈的美感。文森特·斯库利形容他“散发着无人能及的光芒,这源自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的活力,透过每个毛孔发散出来”。康的声音低柔而嘶哑,他说话时每个人都凝神静听。他的话语常常充满诗意,也总会提出一些问题,常是对建筑更深层次的思索。他是诗哲,也是建筑师。在他的诗和建筑中,康不断追寻起源,他称之为“第 0 卷”。他的诗和建筑共同构成了个人思想对绝对存在所做的最深刻、最持久的探索。 康的话语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艰深的,人们很难了解他。通过建筑,康体验到一个与线性思考所理解的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其中,道凌驾于现象之上,物质是耗尽的光,人类是不可量度的居所,直觉是制造过程的积累,而一座建筑在具有物理外观之前就已具备存在的意志。科学、心理学的语言和平常的经验都无法描述这个世界,康不得不发明了自己的语言。开始时很艰难,但最终这些语言变得通顺了,就像康在用大石块砌墙,起初艰难地挑选每块石头,精心打磨成宝石一般,再逐渐修正直到它们彼此契合。如果他找不到合适的石块,就自己打造一块,像他使用的那些原本不存在的字眼“intouchness”或“darkless”。二十年来,康不断重复谈论着道,不断精炼,以使它更准确。尽管对这种自我重复感到尴尬,但他还是想要去找到更完美的表达方式,直到完整呈现,就像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金字塔一般:完美的形式,前所未有的全新形象,却因其出现的必然性而永恒。 康的语言是全新的,因为从未有人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却也是永恒的,因为它所讨论的是伟大的诗人们一直以各自的方式谈论的主题。这些话语讲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也为我们介绍了康的建筑,告诉我们建筑曾经是、也会再度成为精神的建筑。 ★推荐一:作者约翰?罗贝尔师从路易斯?康等建筑师,具有建筑师和学者双重背景。这本上世纪70年代的著作,用路易斯?康的散文诗语言解读康的建筑思想,带读者寻找其建筑中的静谧与光明。 ★推荐二:全书分为三部分,包括路易斯?康生前所作的演讲、作者对路易斯?康建筑作品的解读论述,路易斯?康的重要建筑作品等。适合建筑系等相关师生,进一步了解路易斯?康深奥、神秘的建筑思想。 ★推荐三:全新黑白灰封面设计,天津大学建筑系卢紫荫老师全新译本。